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3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主要是由于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所致。其病因可能包括寒冷、潮湿的气候环境,慢性劳损,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等因素。患者常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等症状,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腰腹部拔罐及针刺竖棘肌对局部条索状结节进行松解疗效显著。
1病案举隅
陈某,男,46岁,办公室文员。2023年4月22日初诊。主诉:反复腰背部疼痛6+月,加重伴活动受限1周。症见:腰背部肌肉疼痛,伴腰部活动受限,劳累、久坐后加重。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酸胀疼痛不适,无双下肢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未予系统治疗,自行在家贴膏药(具体用药不详)。1周前因久坐再发加重,腰部酸胀疼痛,疼痛放射至右侧臀部,伴腰部活动受限,舌淡苔薄白,脉弦涩。查体:腰部肌肉僵硬,可触及条索状结节,有明显压痛点,按之可放射至右侧臀部。腰部活动受限:前屈约70º,后伸约15º, L2~L5棘突及棘突旁1.5cm处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辅查:腰椎CT:未见异常。西医诊断: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断:筋痹(气滞血瘀证)。治疗以活血散瘀,通络止痛为原则。治疗:1.拔罐:在患者腰部、腹部拔罐,留罐10min;2.普通针刺:嘱患者采取俯卧位,取双侧委中、肾俞、大肠俞、腰夹脊L1-L5予常规消毒后进行针刺,针刺深度1.5至2寸,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留针30min。3.治疗隔日1次,一周3次,治疗2周后,患者腰部疼痛明显好转,按之无明显压痛。2月后随访,痊愈,未再复发。
3 讨论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积累性损伤,主要由于腰部肌肉疲劳过度,如长时间的弯腰工作,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或由于长时间处于某一固定体位,致使肌肉、筋膜及韧带持续牵拉,使肌肉内的压力增加,血供受阻,这样肌纤维在收缩时消耗的能源得不到补充,产生大量乳酸,加之代谢产物得不到及时清除,积聚过多,而引起炎症、粘连。如此反复,日久即可导致组织变性,增厚及挛缩,形成相应部位的结节。人体的正常运动和功能需要每一个关节周围的对抗肌群在其长度与力量上达到平衡,肌肉之间正常的对抗力能保持骨在活动时处于关节内中央,这就是“肌肉平衡”。由于人们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造成背阔肌、竖脊肌拉伸,腹直肌、腹内斜肌肉紧张和缩短,造成腰部肌肉疲劳,反复的肌肉痉挛会导致腰腹部周围肌肉失衡。如果只治疗腰部紧张的肌肉,而忽略前方紧张的肌肉松解,便无法达到对抗肌群的平衡,因故治疗不仅要注重腰部也要兼顾前面腹部肌肉的松解。
腰背肌筋膜炎属于中医“筋痹”范畴。《素问·长刺节论》记载“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指出筋痹以筋肉关节痉挛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腰腹部拔罐疗法能够增加前后血管壁的通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同时,拔罐还具有止痛、消炎、消肿等作用,对于缓解肌肉僵硬和酸痛感也有积极效果。普通针刺则通过刺激穴位和周围的组织,促进气血的流动,从而达到舒筋活络、缓解疼痛的目的。对于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针灸治疗可以针对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有效促进局部肌肉、韧带或筋膜等损伤的恢复。
当拔罐与普通针刺相结合时,两者可以相互协同,增强治疗效果。拔罐能够打开皮肤毛孔,使针刺更容易深入并刺激穴位,同时针刺也能增强拔罐的效果,促进气血运行和局部组织的修复。
在临床观察中,许多患者经过腰腹部拔罐配合普通针刺治疗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肌肉酸痛感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