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人民医院 河南 商丘 476200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心律失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分析两组负面情绪情况、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 护理后对比两组焦虑(SAS)分数、抑郁(SDS)分数,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理想,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
关键词:心律失常;优质护理;焦虑;抑郁;治疗依从性
健康状态下心率起源于窦房结,成人频率在60~80次/min ,心跳频率、节奏都有一定规律。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激动的起源、节律、频率、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的异常,在我国此病发病率高,心脏外科心律失常发生率10%~30%,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发病率30%~40%[1]。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疾病主要的一组疾病,可同其他心血管疾病伴发,也可单发,突然发作严重时可累及心脏,甚至导致猝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优质护理,注重患者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本文研究以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心律失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纳入本组)、观察组(30例患者纳入本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资料情况,性别资料,男15例、女15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资料,36~79岁(59.28±2.23)岁,38~81岁(59.34±2.27)岁;心律失常类型,16例室上性心律失常、8例室下性心律失常、6 例室上性与室下性两种类型并存的心律失常,14例室上性心律失常、9例室下性心律失常、7例室上性与室下性两种类型并存的心律失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具同质性。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此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持续观察患者病症变化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病因、治疗等知识。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保持患者病房干净、舒适,每日适当通风等。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1)成立优质护理小组。针对本院心血管内科护士开展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优质护理理念、护理技能、沟通技巧等。培训后组成优质护理小组。(2)心理护理。密切监测患者情绪变化,通过鼓励、安慰、激励等多种技巧,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积极、乐观的心态。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积极表现予以夸奖,鼓励同病房患者交流经验。(3)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变化,询问患者主观感受情况,包括是否有乏力、心悸、胸痛等症状。根据患者病症缓解情况,调整护理措施,如果患者心动过缓严重,叮嘱患者避免屏气、用力排便等。(4)饮食护理。叮嘱患者三餐规律,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饮浓茶及咖啡,戒烟戒酒等。
1.3观察指标
两组负面情绪情况、治疗依从性情况对比分析。
1.4统计方法
研究涉及数据构建数据库,SPSS 2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n(%)表示、检验组间对比,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对比两组焦虑(SAS)分数、抑郁(SDS)分数,无差异(P>0.05);护理后对比两组上述分数,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负面情绪情况(±s;分)
组别 | n | SAS | SD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30 | 52.32±1.18 | 42.22±1.03 | 53.53±2.11 | 42.02±2.36 |
观察组 | 30 | 52.44±1.22 | 38.31±1.42 | 53.59±2.13 | 38.54±2.41 |
t值 | — | 0.387 | 12.208 | 0.110 | 5.651 |
P值 | — | 0.700 | <0.001 | 0.913 | <0.001 |
护理后对比治疗依从性情况:对照组治疗依从性73.33%(22/30)、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6.67%(29/30),对比结果(=6.405),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
3讨论
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疾病常见疾病或者并发症,病因复杂、种类繁多,临床多根据致病原因和病症分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室下性心律失常等。临床针对心律失常患者先开展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予以针对性治疗。同时配合护理服务,辅助患者病症改善,但既往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措施笼统,护理后患者情绪、治疗依从性均不够理想。
优质护理模式区别于常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护理核心,充分彰显以人为本原则,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多角度细化护理,加速患者负性情绪改善
[2-3]。心理护理中结合患者情况,通过夸奖患者积极行为,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缓解焦虑、不安。鼓励同病房患者相互交流,便于患者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康复护理措施,确保采取的健康护理措施贴合患者实际情况,加速患者病症改善,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饮食护理从饮食角度,指导患者科学控制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刺激心脏,加重心律失常病情,改善患者躯体状态,使得患者身心舒适。此次研究结果示:护理后SAS分数、SDS分数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优质护理期间,指导患者持续监测自身病症,配合治疗,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此次研究结果示:护理后治疗依从性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同常规护理比,前者护理后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分数显著下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盛楠.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J]. 生命科学仪器,2022,20(z1):53-53.
[2]王盼盼. 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干预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4):160-162.
[3]程端端.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9):2149-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