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护理中的常见误区与正确做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9
/ 2

疫苗接种护理中的常见误区与正确做法

杨静

岳池县花园镇卫生院 638300

疫苗接种作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经济且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保障公众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疫苗接种护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若未得到及时纠正,极有可能对疫苗接种的效果和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增进公众对疫苗接种护理的全面理解,提升其认知水平,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些误区,并详细阐述相应的正确做法。

1疫苗接种前的准备误区

1.1认为只要身体没有明显疾病就可以接种疫苗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许多人简单地认为只要自身当下未患诸如感冒、发烧等显著疾病,便具备接种疫苗的条件。然而,这种认知是相对狭隘和不全面的。事实上,除了急性疾病之外,一些处于不稳定期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满意等,以及过敏体质,特别是对疫苗成分存在明确过敏反应者,还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状况,比如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等,都可能对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造成威胁。

正确做法:在决定进行疫苗接种之前,个人务必向医生详尽地陈述自身的健康状况。这包括过往所患的各类疾病史,如慢性疾病的治疗情况和控制水平;任何已知的过敏史,比如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的过敏史,特别是以往接种疫苗时是否产生过过敏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当前正在使用的各类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以及保健品等。医生将依据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个体是否适合进行疫苗接种,并从专业的角度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1.2不重视接种前的身体检查

部分人群对于接种前的身体检查持有轻视态度,表现为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诸如体温测量、心肺听诊、血压检测等基础检查项目。他们可能认为自身感觉良好,无需进行这些看似常规的检查。

正确做法:接种前的身体检查绝非多余之举,而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受种者的基本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例如低热、心肺功能异常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有效排除接种禁忌,为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降低出现疫苗不良反应的风险。

2疫苗接种过程中的误区

2.1接种时过度紧张,肌肉紧绷

在疫苗接种现场,我们常常会观察到部分受种者在接种时由于过度紧张,导致接种部位的肌肉处于高度紧绷状态。这种紧张情绪不仅会显著增加受种者在接种过程中的疼痛感,影响受种者的接种体验,同时肌肉的过度紧张会限制注射器的顺畅推进,从而可能会影响药液在肌肉组织中的均匀扩散,对疫苗的吸收和分布产生不利影响。

正确做法:受种者在接种时应尽可能地放松身心,调整呼吸,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可以通过与医护人员进行简短的交流,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同时,按照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采取正确且舒适的体位,有助于肌肉的放松,从而减轻疼痛感受,并促进疫苗的有效吸收和分布。

2.2不注意接种部位的清洁

部分人在完成疫苗接种后,对接种部位的清洁护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可能忽略了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致使其容易受到外界污染物的侵袭,增加感染的风险。

正确做法:接种完毕后,受种者应始终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与干燥。在规定的时间内避免沾水,防止污水、汗水等污染接种部位。同时应避免搔抓,以免破坏局部皮肤的完整性,为细菌侵入创造条件。

3疫苗接种后的护理误区

1.1、接种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一些人在接种疫苗后,错误地认为只要自身没有即刻出现不适症状,便可以立即投入剧烈运动之中。这种行为可能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加重。

正确做法:接种疫苗后,身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产生和适应免疫反应。因此,受种者应在接种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适当休息,避免从事剧烈的体力活动和高强度的运动。可以选择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轻松的伸展运动等,以维持身体的基本活动水平,同时有助于减轻接种后的疲劳感,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1.2不关注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部分人群在接种疫苗后,对于可能出现的轻微不良反应持有一种忽视或轻视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反应是正常且无需关注的,从而未能及时察觉不良反应的持续加重或异常变化。

正确做法:受种者在完成疫苗接种后,应密切且持续地观察自身的身体状况。对于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轻度的发热、局部的红肿和疼痛等,应保持警觉。若症状相对较轻,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保证充足的休息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和缓解。然而,一旦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异常表现,如高热不退、红肿范围扩大、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确保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4关于疫苗接种的认知误区

4.1认为疫苗接种是一劳永逸的

在对疫苗接种的理解中,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但不准确的观点,即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接种一次疫苗便能够提供终身的免疫保护,从此无需再关注后续的疫苗接种安排。这种认知忽略了疫苗的免疫效果随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减弱的事实,以及不同疫苗在免疫持续时间和保护范围上的差异。

正确做法:不同类型的疫苗具有各自特定的免疫期限和保护效果。有些疫苗,如破伤风疫苗,可能需要定期加强接种以维持有效的免疫水平;而对于一些新型传染病的疫苗,其免疫效果的持久性仍在持续研究和观察之中。因此,个人应根据所接种疫苗的种类和自身的免疫状况,严格遵循相关的接种指南和建议,按时进行必要的加强接种或补充接种,以确保长期的免疫保护。

4.1轻信疫苗接种的谣言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着各种关于疫苗接种的未经证实的言论和谣言。例如,声称疫苗不安全、会导致严重且不可逆的副作用等,这些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不仅容易引发公众的恐慌和疑虑,还严重损害了政府和接种单位的公信力,降低了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任度和配合度,进而对整个社会的疾病防控工作造成巨大的阻碍。

正确做法:为获取准确和可靠的疫苗接种信息,公众应始终依赖权威的渠道和来源,如专业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官方通知和指南、经过科学评审的学术研究报告等。对于网络上流传的未经证实的消息和谣言,应保持理性和批判的态度,不盲目相信和传播。通过建立对疫苗接种的正确认知,积极参与并支持疫苗接种工作,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

结语:

疫苗接种护理是一个需要全方位关注和严谨对待的过程。清晰地认识并纠正常见的误区,遵循正确的做法,对于优化疫苗接种的成效和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期望通过本文的详尽阐述,能够助力广大民众形成更为准确和科学的疫苗接种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疫苗接种工作中,携手共筑坚实的健康防线,为个人和社会的福祉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