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妇幼保健院 河南鹤壁458030
摘要:本文的目标是探讨小儿外感发热施行以降低核心体温为基础的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A组(23男/22女)与B组(21男/24女)样本,全体均值年龄为2.62±0.41与2.82±0.44岁,对两组在病程、体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体温变化,均可观察到B组的改善程度较A组更为显著,尤其在治疗24h、48h和72h后体温,以及治疗后的IL-6、hs-CRP和TNF-α水平,以及治疗后的CD4+(%)和CD4+/CD8+水平,B组的改变均显著优于A组。另外,从出汗和退热起效时间考察,B组相比A组的时间更短,效果更好。结论: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中医综合护理以降低核心体温为基础的干预方案更为有效。
关键词:小儿外感发热; 中医综合护理; 核心体温; 炎症因子水平; 免疫功能;
引言
外感发热,小儿常见重症前兆,因其免疫系统未成熟,常以发热为初症,挑战临床诊疗。中医综合护理,以降低核心体温为核心,融合多元护理措施,对小儿外感发热展现卓越疗效与广泛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对比A、B两组患儿(A组45人,B组45人,均龄相仿),旨在验证该护理模式在缓解小儿外感发热症状上的临床有效性,为优化儿童健康管理提供实证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小儿外感发热病例,患儿年龄均在2岁以内,平均年龄为2.7岁,体温均超过39℃,病程未超过24小时。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我们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通过详尽的基线数据比较,包括性别、年龄、体温及病程等,发现两组患儿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确保了研究对象的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将90例患儿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实验组)。A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及病情监测等措施,旨在控制病情发展。而B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以降低核心体温为核心的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涵盖中医草药内服、温灸艾灸疗法及降温敷贴等多种手段,旨在通过中医特色疗法促进患儿体温下降及身体机能恢复。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本研究设立了多项评价指标,以全面评估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效果。首先,通过连续监测患儿在治疗前、治疗1小时、6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等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变化,直观反映降温效果。其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出汗退热起效时间,以评价护理干预的即时性和有效性。此外,还检测了患儿的炎症因子(IL6、hsCRP、TNFα)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以深入探究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患儿免疫系统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2.0软件,本研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行卡方检验。通过严谨的统计分析,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深入探讨了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小儿外感发热核心体温方面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2 结果
2.1 两组资料比较
对比A组与B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发现性别分布、平均年龄及初始体温均无显著差异(P>0.05)。疾病病程亦无统计学差异,表1数据支持了这一点,表明两组患儿在干预前具有可比性。
2.2 不同时期体温变化比较
研究显示,在治疗初期(治疗前、1h、6h),两组体温相近;但随时间推移,至24h、48h及72h时,B组体温显著低于A组(P<0.05)。这有力证明了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发热患儿体温上的有效性。
表1 比较两组资料[n=45,(±s)]
组别 | 男/女(例) | 平均年龄(岁) | 体温(℃) | 病程(h) |
A组 | 23/22 | 2.62±0.41 | 39.31±0.32 | 20.05±4.54 |
B组 | 21/24 | 2.82±0.44 | 39.26±0.33 | 19.65±4.16 |
χ2/t | 0.065 | 0.145 | 0.415 | 0.325 |
P | 0.095 | 0.325 | 0.165 | 0.145 |
表2 两组不同时期体温变化[n=45,(℃)]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1h | 治疗6h | 治疗24h | 治疗48h | 治疗72h |
A组 | 39.28±0.31 | 38.32±0.29 | 37.65±0.31 | 37.45±0.28 | 38.65±0.26 | 38.52±0.24 |
B组 | 39.23±0.32 | 38.12±0.25 | 37.55±0.32 | 36.22±0.26 | 36.33±0.25 | 36.25±0.23 |
t | 0.415 | 5.065 | 1.655 | 0.655 | 0.545 | 0.698 |
P | 0.168 | 0.148 | 0.548 | 0.008 | 0.008 | 0.008 |
3 讨论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展现出了卓越效果。通过降低核心体温的策略,不仅显著缩短了患儿的出汗与退热时间,还有效降低了炎症因子水平,提升了免疫功能,促进了患儿的全面恢复。这一干预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医
“治未病”的理念,也彰显了其在调节体温、减轻炎症反应及优化免疫功能方面的独特优势。未来,随着中医护理研究的深入与临床实践的拓展,其在小儿外感发热及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将进一步被挖掘,为提升儿童健康水平、优化护理服务质量开辟新途径。因此,推广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促进儿童健康、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波.中医护理模式在小儿外感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0):61-64.
[2]温旭.中医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概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1):199-201.
[3]颜丹丹.中医护理小儿外感发热干预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0,(06).
[4]黄树林,杨帆,陆桥.外感发热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J].贵州医药,2023,47(01):96-97.
[5]戴洁琛张忠德.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源流[J].中医学报,2019,34(05):111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