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治疗效果分析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4
/ 2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治疗效果分析与探讨

王颖

联勤保障部队解放军第九六九医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治疗的效果。方法:时间在2022年6月-2023年6月,患者共计100例分组探究,对照组常规分娩,观察组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新生儿产伤发生率。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产伤发生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徒手旋转胎头术;难产;枕横位;枕后位

头位难产在产程中是比较难以解决的难题, 主要表现为枕横位、枕后位,一旦出现此情况,会使胎头内旋受阻、俯屈不良等情况,继而诱发产程停滞、宫

缩无力、头盆不称等许多并发症情况,致使产妇难产, 若处理不够及时,易导致胎儿出现窒息死亡,对产妇及新生儿造成巨大损伤。为防止新生儿出现缺氧、窒

息等情况的发生, 医生需要在产妇临床分娩过程中对胎儿的头位进行纠正处理 , 加快产妇产程,顺利完成分娩。据调查发现,胎头位置的异常会促使产妇的分

娩难度上升,而徒手旋转胎头术能够有效解决产妇头位难产的问题 , 促使分娩顺利完成,自然分娩率上升,减少对产妇及胎儿的损伤。徒手旋转胎头术是通过徒手旋转胎头的方式来纠正胎儿的方位,相对于传统的产钳、胎头吸引器等方式 , 其安全性更高,保护产妇与胎儿的安全。鉴于此,选用本院特定时间接受诊疗的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开展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在2022年6月-2023年6月,共计100例患者分组,对照组产妇年龄 20~34 岁 , 平均年龄 (27.15±3.36) 岁 ;孕周35~40 周 , 平均孕周 (37.51±0.86) 周。实验组产妇年龄21~40 岁 , 平均年龄 (28.01±4.14) 岁 ;孕周 36~42 周 , 平均孕周 (37.54±1.58) 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属于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 ;②自愿参加实验,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实验;②认知出现异常,交流存在障碍。

1.2方法

1.2.1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分娩方式,对产妇的胎头位置进行检查,确认胎位异常时,不能强行进行徒手旋转胎头术, 要观察、分析产妇的产程情况,确保宫缩不会出现乏力情况,出现产力不强时,可适量使用催产素,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可进行剖宫产方式分娩。

1.2.2实验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对产妇的阴道及外阴部进行消毒处理,对产妇腹部、体格、阴道等方面进行检查,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判断胎儿大小, 通过对产妇进行阴道复诊的方式,查看宫口扩张、胎位等情况,明确胎头方向。在宫缩间隙时,建议产妇身体放松,责任医生用右手中指和食指进入产妇的阴处, 确保与胎头紧密贴合,明确大小囟门,运用中指与食指分别对胎儿的后囟、前囟进行固定,分开 48~71°,左手掌靠近胎儿的背部,在宫缩时慢慢旋转胎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新生儿产伤情况包括脊柱受损、颅骨骨折、头皮产伤。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软件分析工具,用(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产伤情况发生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新生儿产伤情况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脊柱受损

颅骨骨折

头皮产伤

发生率

对照组

50

1(2.00)

1(2.00)

2(4.00)

4(8.00)

观察组

50

0(0.00)

0(0.00)

0(0.00)

0(0.00)

2

-

-

-

-

4.167

P

-

-

-

-

0.041

3 讨论

临床常见导致头位难产的原因有两种:①胎头枕部面向产妇一侧、向正前正后方、向后侧方都属于胎位异常,当胎头降至盆骨时胎头形状不能很好的适应盆骨形状,胎头需要向前旋转 90.0°或是 135.0°,致使分娩难度上升 , 若无法扭转,易出现难产情况 ;②胎头俯屈不良,前囟、面部等部位位于最低点位时也属于胎位异常,会使胎头径线增大,同样大小的盆骨,要通过俯屈不良的胎头难度加大,不能正常通过,因此出现难产情况[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产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徒手旋转胎头术可以让胎头以最小径线穿过骨盆,促使新生儿顺利娩出,有效降低头位难产、剖宫产的发生风险。与剖宫产、会阴侧切术等比较,对产妇进行徒手旋转胎头术安全性更好,操作简单,自然分娩的成功率更高,同时,在进行旋转胎头的过程中需要有规律的宫缩,促进宫颈口的扩张情况;手术进行时,需要责任医生手伸进阴道内进行旋转胎头,而助产医护需要在旁对产妇的腹部位置进行胎位矫正,双方共同发力下,将胎头旋转到枕前位处[2]。进行徒手旋转胎头术一般在第一产程未完成,等到分娩到活跃阶段( 宫口已开 7~11 cm),宫口全开时仍未有效分娩, 胎头在坐骨棘下,下降速度较慢或者停滞时,方可进行旋转胎头术,将胎儿出现的枕后位、枕横位旋转为枕前位,促使胎儿顺利完成分娩。胎头位置较低,与产道紧密相连时,会增加旋转的难度,需要产妇保持双腿弯曲、手抱住膝位的形式,促使耻骨联合上抬,坐骨棘间径能够扩大0.8 cm,出口前后直径增至 1.0~2.0 cm,骨盆出口前后面积上涨 29%, 加大分娩的面积,便于胎头发生松动,利于手术医生更好把握胎头,完成旋转过程,确保分娩顺利完成。所以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产伤发生率

[3]

综上,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进行徒手旋转胎头术,有利于纠正头位异常情况,降低产伤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单利霞. 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临床医学, 2020, 40 (04): 14-16.

[2]邢晓丽. 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 [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 (12): 39-40.

[3]胡静.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评价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 (03): 407-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