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画中“平面性”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4
/ 2

浅析中国画中“平面性”的运用

亓浩冉

 南通大学

中国画以平面语言作为其基础,这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绘画艺术,其中平面语言便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追求透视和立体感方面有所不同,它更侧重于描绘平面构图、线条、笔墨以及色彩等多种元素。这样的平面表达方式不只是展现了中国画的审美魅力,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层起源。

一、物象的平面化

在现代中国画的平面造型语言中,寻找物体的具体造型实际上反映了画面内部的语言属性。形态的核心是由简洁的几何形状组成的,这些几何形状构成了画面空间的基本框架。人类的视觉心理对“形态”有着显著的影响,由此产生的视觉印象能为人们提供强烈的心理暗示,使人在一瞬间体验到视觉心理的激动、兴奋乃至恐惧等复杂情绪。现代中国画的内部语言结构是基于平面图形来构建的,首先是在观察物体的方法上进行创新,然后再进行表达。塑造的过程不只是视觉上的,同样也涉及到心理层面。只有打破传统的观察模式,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我们才能获得全新且独特的观察成果。因此,在生成物体的平面图形时,我们需要从一个非常规的、多角度的视角进行观察,从而产生图形的联想,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图形观察的意识。“图形观察的方法”意味着在摒弃传统的概念化认知基础上,改变观察角度,将视野中的所有物体形状视为平面形,从而更好地捕捉到具有最突出特征和最强烈视觉感受的平面形状。”在观察物体时,我们可以将其视觉形态与实际物体区分开来,它们可以自由地存在于不同的物体之间。当我们摒弃基于经验的观念,用真实的视觉感知去观察自然物体时,我们所看到的是多种多样的抽象形态。

经过长时间的实地写生,众多画家逐渐找到了一种与自己相匹配的观察和表达方式。这种方式使得画家对于自然和生命有了自己独特的认知,他们的眼睛也被习惯性地塑造成了一种固定的、基于经验的展现方式。阿恩海姆持有这样的观点:当眼睛从观察对象中获得清晰的刺激时,它不太可能被简化为简单的形态。相反,当刺激的强度非常低时,简化的倾向会变得非常明显。”这样的视觉方法构成了观察的基础。在进行平面造型时,画家在观察物体时需要超越基于经验的先入为主的视觉控制,摆脱对物体已有的概念化理解,从而释放出对视觉的直观体验。与理性地观察物体的完整形态相比,直觉地观察物体更具吸引力;而直觉性的观察则是对实体和虚体的模糊区分,是一种轻松的欣赏、探索和联想的方式。所以,无论是观察物体还是观察其形态,所呈现的景色都是截然不同的。胡明哲在他的绘画理论中,提出了将“自然物象”转变为绘画中的“抽象图形”的观点:“将立体的自然形态平面化;简化不必要的细节;夸张突出有趣的图形特征;平等地对待所有图形,没有实体和虚空、正形和负形的区别;将不同性质的图形交错组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他持有的观点是,只有在失去了其原始的客观含义后,自然的形态才会发生变化,

二、关于平面图像的处理方法

在对客观物体进行图形化观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化手段去除物体的形状或外轮廓中不必要的细节,然后进行平面形的概括和提炼。得到的抽象图形需要进一步的整理、创建或变异,然后在画面中进行排列和重组,使其与其他形态形成对比和反衬,从而使整体形态形成一个完整的秩序,并构建一个抽象的形式骨架。“平面语言”追求的是如何构建客观物体的抽象形态,并确保这些图像能为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在当代的绘画艺术中,艺术家们已经超越了对真实世界的模仿,他们通过对形态的解构、组合和重塑,努力创造出新的和谐氛围。在这些绘画作品中,平面的几何形状并不是具体且规则的,该抽象图形是作者通过对画面中概述的基础几何形状进行联想处理和仔细推敲后形成的。通过图形联想与心理联想的相互作用,抽象的图形可以获得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这有助于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当语言元素受到更多的限制时,它反而更容易激发人们的联想和创造力。无需依赖任何理论或教诲,人们就能从自然事物的完整性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他们所熟知的素材经历根本性的质的转变。从我们对客观物体的观察开始,直到对图像中的物体进行重新组合,这整个过程都是对这些客观物体进行简化处理的。在简化和概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基本的形状,并进行相应的变体和重现,从而找到图形发展的可能性,并通过基本形状的变化和对比,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趋势。

三、平面化色彩中现代绘画的理念

受到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写实的色彩和冷暖色调的对比逐渐在中国画的绘画中得到应用,但这并没有削弱中国画色彩观念中的写意性。在中国画中,色彩的应用更多地强调了宾主关系,也就是说,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使画面的主体更加突出,从而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于那些高度重视写意艺术的中国画,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意境的描绘和情感的传达。色彩因其独特的属性和吸引力,在中国画艺术中得到了深入的展现和实践。现代中国画在寻找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时,深受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其平涂的色彩和鲜明的色彩赋予了绘画更强烈的装饰效果。

色彩不仅是绘画表达中的核心元素,而且也是推动绘画走向平面化的关键要素。在当代的绘画艺术中,艺术家经常通过调节色彩的明亮度、饱和度和色调等因素,以实现色彩的平衡与和谐。通过减少色彩的明亮度,观众可以避免因画面中过于明亮的颜色而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能让画面变得更加柔和、舒适,给人一种更加自然的感觉。现代国画在染色时故意减少色彩的明亮度,以实现色彩的平衡,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表现技巧。它不仅能让图像显得更为温柔和舒适,还能帮助画家更精确地传达他们的艺术理念和情感追求。

在现代国画创作中,色彩作为一个独立的元素存在,其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审美价值的提升。色彩拥有审美价值,这使得画家在表达客观事物时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色彩审美也代表了精神的精炼。在表达平面化色彩时,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复制或复制西方的绘画技巧,而是在认识到我国传统绘画技巧和生命力的基础上,追求艺术创作的创新。

四、总结

在继承和创新平面造型特点的基础上,当代中国画的画家们运用了新的媒介和创作手法。他们在现代平面化语言的基础上,融合了当代文化、科技和民族等多个时代背景因素,更加强调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并通过艺术创作与观众产生深刻的共鸣。

参考文献:

[1]蒋跃.绘画的形式语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罗伯茨().构图的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顾梅.平面构成[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4]唐秀玲.中国画创作与构图研究[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