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1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陈元丁 杨春  魏婕

武警甘肃省总队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本院急诊科接收的急诊患者共1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急诊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效果差异。结果: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救物品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水平、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评分远高于对照组,且护士违规操作评分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差错发生,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提高护理质量,防范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诊;常规护理管理;护理风险管理

由于急诊科室风险事件发生较多,对护理采取风险管理显得较为重要。为了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我院对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来院就诊的180例急诊患者进行治疗观察,选取90例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由此得出最终结果。本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本院急诊科接收的急诊患者共1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急诊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其中,对照组48例女性,42例男性,年龄为16至69周岁,观察组45例女性,45例男性,年龄为15至66 周岁。所选患者分组后其一般临床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包含对心功能、血液监测、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呼吸系统检测、营养护理等基础护理等。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1.2.1护士长必须根据急诊科室的职责及特征,建立科学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并且让经验丰富以及资历较深的护士进行补充和完善,并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对制度进行修改,逐渐提高制度的完善程度[1]

1.2.2健康宣教

为了减轻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到的焦虑和压抑,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关于病症和平时生活的注意事项,多沟通,疏通患者因为疾病而压抑的心情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2.3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尤其是静脉的穿刺力度和输液速度的把控必须做好,以避免患者在输液扎针时护理人员出现失误造成患者不适,定期培训总结,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护理意识。

1.2.4对急救仪器和药品进行有序管理

要求每台仪器有专人负责,做好日常清洁和维护保养,并对操作做好相关记录,每天对急救仪器和药品进行清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及时解决。

1.2.5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服务,诚信且有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沟通,避免发生直接冲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急救物品完好率、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比较分析采用SPSS23.0进行对比,对计算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差和中值等描述性统计,并进行检验和回归分析。P<0.05,表示数据处理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

  1. 结果

2.1 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急救物品完好率的比较,见表1.

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救物品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急救物品完好率的比较(n,%)

组  别   例数        护理缺陷发生率            急救物品完好率

对照组    90          13例(14.44%)            79例(87.78%)

观察组    90          5例(5.56%)              90例(100.00%)

备注: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水平(94.23±4.14)、消毒隔离(98.58±3.57)、护理文书书写(96.78±3.27)、护士违规操作(0.79±0.10),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水平(86.37±4.56)、消毒隔离(90.32±3.19)、护理文书书写(90.63±3.79),护士违规操作(3.69±0.27),观察组护理评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 讨论

急诊科当中的护理风险比较高,主要是对门诊输液当中的护理风险、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护理风险等。由于急诊科大部分患者为危重症患者,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不稳定,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救治,或者救治的效果没有达到患者和家属的预期,就很容易导致医患纠纷[2-3]。因此,需要采用良好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有明显提升,还能避免出现一系列不良的事件,使护理质量得到整体增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主要精神就是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对患者容易引发的护理风险事件做好相应的防护管理,让患者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获得舒适的护理体验,这样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促进病情康复

[4]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救物品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评分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差错发生,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提高护理质量,防范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晓潭.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8,5(9):221.

[2]张美萍,杨文艺,石芬,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22(5):192.

[3]曹艳.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0):222+226.

[4]龚莉英,周根娣.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7):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