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风,不要“卒”不及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1
/ 2

认识中风,不要“卒”不及防

张芙蓉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往往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中风发病急,病情凶险,常常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中风的认识不足,导致未能及时采取预防和急救措施,进而增加了中风发病后的风险。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风、重视中风的早期预防和及时处理,本篇文章将从中风的类型、危险因素、早期症状、预防措施、急救知识以及康复与护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做到“卒”不及防。

一、中风的类型

中风可以分为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中风病例的大约80%。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大脑某个区域的血液供应中断,脑细胞因此缺乏氧气和营养,出现功能障碍。出血性中风则相对少见,但危害更大。它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引发脑组织压迫和损伤。出血性中风通常与高血压和脑动脉瘤等因素有关,往往伴随严重的后果。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中风,其结果都是脑组织受损,可能引发偏瘫、语言障碍、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后遗症,因此了解中风的类型并及时应对至关重要。

无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患者都可能在发病后面临长期的康复过程,尤其是伴随的后遗症会极大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区分中风类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对于缺血性中风,通常在发病的黄金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显著减轻脑损伤,而对于出血性中风,手术干预可能是必要的以减少颅内出血对脑组织的压迫。两者的治疗方式虽然不同,但都强调尽早就医和快速干预的关键性。早期识别中风症状、迅速采取措施,不仅能够挽救生命,还能减少长期功能丧失的风险,使患者更有机会重返正常生活。

二、中风的危险因素

中风的发生与多个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等。这些因素都会加速血管的老化和损伤,增加中风的发病概率。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为血压过高会导致血管壁受到长期的压力,从而变得脆弱易破裂,特别是在脑血管中。高血脂则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壁变窄,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血管的功能也会逐渐退化,这使得他们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中风。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和酗酒也会损伤血管,加速血管硬化,进一步增加中风风险。因此,了解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中风的关键。

除此之外,年龄和遗传因素也是影响中风发病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逐渐下降,动脉硬化的风险增加,中风的发生率也显著升高。因此,中风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同时,若家族中有中风史,个体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提示存在遗传易感性。此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肥胖以及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如高盐、高脂饮食)也被认为是中风的诱发因素之一。

三、中风的早期症状

中风通常来得突然,但在发病前也可能会有一些预警信号。常见的中风早期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身体一侧无力或麻木、面部歪斜、说话不清、理解困难、视力模糊、头晕、失去平衡等。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可能预示着中风的发生,即便症状很快缓解,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这很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它通常是中风的前兆。因此,掌握这些早期信号的识别技巧,及时就医检查,能够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尤其是“FAST”原则,即面部(Face)是否一侧下垂,手臂(Arms)是否无力或无法抬起,言语(Speech)是否不清晰,如果有上述症状,时间(Time)就至关重要,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早治疗。

除了“FAST”原则,中风的其他早期症状也值得关注,例如突发的剧烈头痛,尤其是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出现,可能是出血性中风的预兆。另外,突然的意识模糊、昏厥、极度疲劳感等,也可能提示中风的来临。有些患者还会感到恶心、呕吐或晕眩,特别是在伴随视力变化或四肢协调失控的情况下,这些症状不容忽视。即便某些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或几分钟内自行消失,也应尽早寻求医疗帮助,因为这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表现,可能预示更大规模的中风即将发生。及时的就医和检查,能够在中风的早期阶段通过治疗降低严重脑损伤的风险,从而挽救生命并减少后遗症。

四、中风的预防措施

中风虽然凶险,但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风险。首先,控制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首要任务。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减少中风的发生。其次,合理控制血脂、血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量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的蔬菜水果,能够帮助维持血管健康。此外,戒烟限酒、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而戒烟限酒则可以减少血管硬化的风险。此外,对于有中风家族史或其他高风险人群,定期体检、特别是进行脑部影像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除了以上提到的预防措施,管理心理健康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环节。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中风的风险。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定期进行放松训练、冥想或心理咨询可以有效缓解压力,促进全身健康。此外,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防范中风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长期的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增加中风的可能性。最后,预防中风还需避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于办公室工作者,应在长时间的工作中适时站立、走动,保持一定的活动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五、中风的急救知识

当中风发生时,时间就是大脑。中风的急救必须争分夺秒,因为每分钟都有大量的脑细胞因缺氧而死亡。若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中风症状,首先应保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专业急救人员到来之前,不要随意移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让其平卧,头部略抬高,保持安静和呼吸通畅,避免给患者进食或喝水,以防窒息。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务必保持其侧卧位,以防呕吐物引发窒息。同时,记录患者发病的时间,这对于医生判断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因为中风患者在发病后的“黄金3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因此,熟练掌握中风急救知识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六、中风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中风后的康复过程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阶段,早期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尤为重要。在康复期,针对不同的功能障碍,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心理辅导等,能够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自理能力。同时,家庭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庭成员应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帮助其进行日常生活训练,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营养方面,患者应尽量食用低盐、低脂、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过度劳累。此外,心理护理也不容忽视,患者在中风后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应给予足够的支持与关怀,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结语

中风是一种威胁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急救措施,我们完全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危害性。认识中风,了解它的危险因素、早期症状以及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健康知识。对于中风患者而言,康复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只有在家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才能够重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重返社会。因此,预防中风不要“卒”不及防,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关注自身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守护生命的“黄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