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63700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脑卒中会导致发病部位的脑组织受损,病情严重的患者仍会出现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偏瘫等后遗症,患者本身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脑卒中患者应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受损功能的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本文对脑卒中的康复秘籍进行介绍。
1.脑卒中的康复秘籍一-及早开始康复训练
脑卒中发生后,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治疗对于患者的意义重大,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达到治愈无后遗症残留,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出现程度不一的功能障碍。为了减少患者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穿衣、吃饭、行走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在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醒后应及早开始专业的康复训练。脑卒中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二者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略有不同。因为出血性脑卒中通常病情凶险且病情较重,需要更长的时间稳定病情,一般在入院治疗7天后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一般在入院治疗24小时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患者及家属应注意,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黄金期是发病后的3个月内,在此期间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效果最佳,发病后6个月内进行康复训练也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及家属务必及早地开始康复训练,以免错过了康复的黄金期。
2.脑卒中的康复秘籍二-个性化治疗
康复治疗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康复内容由简单到困难,康复训练强度由低到高,不应脱离患者实际情况急于求成,不适当的康复训练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及自身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主要的康复方法包含以下几种:
(1)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康复训练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器械或患者自身力量进行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促进患者局部或(和)全身运动、感觉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如对于疾病初期卧床的患者,可以由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对健侧肢体及患侧肢体进行训练,保证关节的灵活性,避免肢体发生肌肉萎缩和疼痛。随着患者逐渐康复,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训练:平衡能力训练-降低患者跌倒风险;步行训练-促进患者恢复步行能力;轮椅转移训练、床椅转移训练-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2)作业疗法:作业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多应用于上肢功能训练,因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多存在上肢功能恢复缓慢的情况,无法完成较为精细的动作影响日常生活,通过揉捏橡皮泥、开瓶盖、下跳棋、插铁钉等训练改善手指精细功能和肢体协调能力。作业疗法还可以应用于提高感觉和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3)物理因子治疗: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等治疗方法,将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达到促进人体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张力、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等目的,进而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以神经肌肉电刺激为例,通过电刺激促进肌肉的收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肌张力,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
(4)中医康复治疗:中医康复治疗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针灸、中药、推拿按摩等方法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以针灸为例,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和针法进行针灸治疗,如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针灸治疗时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为主,恢复后期的患者多通过针灸缓解患者痉挛情况。
3.脑卒中的康复秘籍三-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
患者及家属应充分了解脑卒中易复发的特性,一旦脑卒中复发患者病情会加重,与首次卒中相比致残率、致死率更高。为了减少复发的可能,家属应尽量规避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不擅自停药及增减药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头晕、一过性肢体麻木、一过性语言不清、一过性视物不清等脑卒中先兆症状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积极治疗引发脑卒中的原发疾病,如高脂血症、高血压、血管炎、房颤等。按照医嘱定期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有利于监测患者身体情况、处理潜在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脑卒中的康复秘籍四-改变生活方式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全谷类食物,选择鱼类等优质蛋白,减少高脂肪、高糖类、高盐食物摄取,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过咸,选择蒸、煮、烩、炒等健康烹饪方式,尽量减少煎、炸、烤等不健康烹饪方式。患者应戒烟、戒酒,烟酒都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患者应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避免突然、强烈的情绪波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避免过度劳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脑卒中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伤害,在患者发生脑卒中后应及时地干预治疗,并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及早地进行康复治疗,有助于帮助受损功能恢复,最大程度上减轻残疾程度,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及家属都应提高对康复治疗的重视,遵循医嘱积极配合进行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