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生产中导致家蚕中毒的原因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0
/ 2

蚕桑生产中导致家蚕中毒的原因及预防

方宇

竹寿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四川宁南615400

摘要:在蚕桑生产中,家蚕中毒问题会影响蚕茧产量,甚至引发整个养殖环节的危机。家蚕养殖过程中,毒素可经过多种途径进入家蚕体内,直接作用于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部分毒素会引发家蚕免疫系统失调,使其抵抗力下降,导致病原体侵袭。环境中污染物质残留对蚕桑生态会产生持续影响,在蚕成茧的关键时期,家蚕中毒的风险会急剧上升。生产环节中常伴随不易察觉的毒素积累,长期暴露引发的慢性中毒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本文基于蚕桑生产中导致家蚕中毒的原因,以探究其预防策略。

关键词:蚕桑生产;家蚕中毒;原因;预防

引言:家蚕作为桑蚕养殖产业的核心,其健康直接影响生产效益。而家蚕中毒问题会对整个产业链造成重大损失。家蚕在中毒后表现出多种生理异常,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毒素借助不同途径侵入家蚕体内,破坏其神经、消化系统,导致代谢功能失调,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对蚕桑生产的可持续性构成严重威胁。

一、蚕桑生产中导致家蚕中毒的原因

1.桑叶污染

桑叶作为家蚕的主要食物来源,质量直接影响其健康。蚕桑生产中桑叶污染是导致家蚕中毒的关键因素。污染源来自农药残留、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沉降,以及水源污染等环境因素。这些污染物借助桑叶进入家蚕体内,破坏其神经系统,导致中毒。农药残留问题尤为突出,长期使用高毒性的化学药剂,在杀灭害虫的同时,还会对桑叶产生残留污染,进一步影响家蚕的食用安全。工业污染排放的重金属经由大气沉降附着在桑叶表面,家蚕在摄入后,重金属进入体内并逐渐积累,从而导致中毒。水源污染也不可忽视,浇灌用水质量不佳会影响桑叶的生长过程,使其吸收有毒物质,这些毒素经过食物链进入家蚕体内,从而破坏其新陈代谢功能。

2.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是导致家蚕中毒的重要原因,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以及其他化学污染物,这些物质经空气中的颗粒沉降到桑叶表面,进入家蚕体内,破坏其免疫功能。水质问题同样对家蚕产生不利影响,浇灌桑树的水源受到工业废水或农业废弃物污染,导致桑树吸收的有害物质传递给家蚕,影响其生理功能。土壤污染也构成隐患,长期使用含有重金属或有害化学成分的肥料,使得有毒物质会通过桑树根系进入叶片,进一步影响家蚕的健康。气候条件的变化也会影响蚕桑生产,过高的温度或湿度增加了病原体繁殖的机会,给家蚕带来额外的压力,削弱其抗病能力。

3.饲养器具不清洁

蚕桑生产中,家蚕饲养所用的设备、容器、工具等如果未及时清理,容易积累病原体、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长期附着在饲养器具上,逐渐形成对家蚕有害的污染源,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菌还会加快繁殖速度,进一步加大家蚕感染的风险。饲养器具中的霉菌或细菌经与家蚕的接触,进入其体内,引发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另外,饲养器具中若残留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会经过家蚕食用或接触污染的器具表面,造成中毒反应。细微的有毒物质难以察觉,但一旦进入家蚕体内,会逐步积累,导致其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4.用药不当

药物在蚕桑养殖过程中起着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对家蚕产生毒害效果。药物的剂量、种类、使用频率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家蚕的生理功能。如杀虫剂或杀菌剂成分过强,超出家蚕可承受的限度,进入体内后会损伤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甚至引发急性中毒反应。药物的残留时间如果较长,且未经过充分降解处理,便会长期积累在桑叶或饲养环境中,家蚕在多次摄入后也会出现慢性中毒的症状。不当的药物使用还会破坏家蚕体内的微生物平衡,导致其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可忽视,若在混合使用时未充分考虑其毒性叠加效应,则会导致中毒现象更加严重。

二、蚕桑生产中导致家蚕中毒的预防策略

1.严格控制桑叶质量

桑叶是家蚕的唯一食物来源,其质量直接影响家蚕的健康。为避免家蚕因桑叶质量问题而中毒,养殖人员必须严格监控桑叶的种植、采摘和储存过程。桑田的选址需远离污染源,避免工业废气、农药残留或重金属的侵入,保证桑叶的纯净无污染。种植过程中,养殖人员应控制农药的使用量,优先选择对家蚕毒性低的安全农药,确保在施药后有足够的间隔时间,以减少农药残留对桑叶的污染。采摘后的桑叶需在清洁的环境中储存,避免受到二次污染。储存时要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防止桑叶腐败变质。水源的质量同样重要,灌溉用水需进行严格检测,避免水中的污染物影响桑叶的生长。定期对桑叶进行毒理学分析,以确保桑叶中无有害物质,确保进入蚕房前的桑叶质量达标。采摘时应避免过于频繁或在桑叶质量不佳时进行,保证提供给家蚕的桑叶营养丰富、健康无污染。

2.保持养蚕场所通风良好

在蚕桑生产中,通风状况直接影响蚕房内空气的流通和温湿度的调节,从而影响家蚕的健康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如果养蚕场所空气不流通,有害气体和湿气便容易积聚,导致家蚕出现呼吸困难、免疫力下降的现象,并为病原体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条件。充足的空气流通能够有效稀释室内的有害气体,减少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物质的积累,确保蚕房内空气清新,降低家蚕中毒的风险。良好的通风还可以控制蚕房内的温湿度,防止高温高湿条件下的霉菌、病菌滋生。在夏季高温时,若没有及时排出过多的热量,家蚕的生长环境变得恶劣,容易导致中毒反应。因此,合理的通风设计还可以借助调节窗户、通风口的开合,保持蚕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在适宜范围内,减少家蚕的应激反应。

3.加强饲养器具的清洁

饲养过程中,器具长期使用后,容易积累饲料残渣、蚕体分泌物和其他污染物质,这些物质如果不及时清除,会成为病菌、霉菌滋生的温床,导致家蚕因接触受污染的器具而中毒。饲养环境中的污染源通常较为隐蔽,但一旦形成,便会迅速影响家蚕的生长发育。对饲养器具的清洁,不仅要去除可见的污渍,还要特别注重微生物的消毒处理,避免病原体的传播。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残留在器具表面的有害微生物,保障饲养环境的安全。同时,清洁时应确保器具表面无化学清洁剂残留,以防这些残留物在家蚕食用桑叶或接触器具时进入其体内,造成中毒现象。器具在使用前还应经过彻底的清洗,防止湿润的环境滋生霉菌或细菌,进而影响家蚕健康。

4.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

针对蚕桑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养殖人员应严格遵循药物使用规范,确保用量和浓度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超剂量或频繁施药。药物的选择需慎重,优先使用对家蚕无毒或毒性极低的安全药物,以最大程度减少药物残留对桑叶的污染。药物的使用时机也需要科学规划,尤其是在桑叶采摘前后,养殖人员应避免使用易残留的高毒性药物,确保家蚕食用的桑叶安全无毒。合理的施药间隔能够使药物在环境中得到充分降解,避免因药物残留而对家蚕产生持续性影响。使用不同种类药物时,养殖人员还必须考虑其相互作用,避免多种药物混用导致的毒性叠加效应。对于药物的保存,亦需严格把控。过期或存储不当的药物会发生成分分解或失效,增加家蚕中毒的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蚕桑生产中,家蚕中毒问题的根源涉及多方面因素。环境污染、药物使用不当、桑叶质量不佳等都会导致家蚕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其生产效率。为有效减少家蚕中毒问题的发生,养殖人员必须从多个环节入手,系统化管理蚕桑生产的每一部分。首先,养殖人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避免污染物进入蚕房。其次,科学规范地使用药物,确保药物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不会对家蚕造成毒害。对于桑叶质量,养殖人员需要避免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此外,保持饲养器具清洁与通风良好,可以为家蚕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利用全方位的管理和优化,养殖人员可以从根源上降低家蚕中毒的风险,确保蚕桑生产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洪康,陈义安,祝诗平,等. 我国蚕桑生产机械化研究进展 [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4, 4509): 318-326.

[2]常文勇,徐善亭. 蚕桑生产中导致家蚕中毒的原因及预防 [J]. 中国蚕业, 2022, 4303): 65-67. DOI:10.16839/j.cnki.zgcy.2022.03.014.

[3]赵焱. 桑蚕饲养技术与病害防控探讨 [J]. 农家参谋, 2022,06): 117-119.

[4]梁贵嗣. 简析象州桑蚕产业的发展 [J]. 广东蚕业, 2021, 550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