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9
/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模式研究

王钟平

至源拓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36

摘要: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关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还涉及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层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模式研究

1本土化技术模式构建

1.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在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模式的过程中,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这一过程旨在全面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现状,为后续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而言,我们采用了高精度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方法,对目标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了详尽的测绘与评估。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我们快速获取了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土壤侵蚀等关键信息,再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现状的精准刻画。

此外,在土地资源评价过程中,我们还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如美国农业部的土壤质量指标体系、欧盟的农业环境指标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改造。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我们得出了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力指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目标和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力求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1.2整治目标与原则

在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技术模式时,明确整治目标与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基石。整治目标应聚焦于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维度。具体而言,我们旨在通过综合整治,使土地利用结构更加优化,耕地质量平均提升至少一个等级,同时确保生态用地占比不低于区域总面积的30%,以达成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整治原则方面,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公众参与、创新驱动四大原则。生态优先原则要求我们在整治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干扰。科学规划原则强调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对土地资源进行精准调查与评估,确保整治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公众参与原则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整治过程,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民意,确保整治成果惠及民生。创新驱动原则倡导在整治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如智能监测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以科技力量推动整治工作的高效开展。

1.3技术模式设计与创新

在技术模式设计与创新方面,我们深入探索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多元化路径。首先,基于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我们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经验,特别是德国的土地整理模式和美国的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我国国情,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优先、多规合一、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规划引领,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具体设计中,我们引入了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S(遥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精准识别与分类,为整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我们构建了土地整治效果预测模型,通过模拟不同整治方案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影响及经济效益等,为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注重引入绿色、低碳、循环的整治理念和技术手段。例如,在农田整治中,我们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和有机耕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在村庄整治中,我们注重保留乡村特色和文化元素,同时引入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等环保设施,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策略

2.1政策法规与制度保障

政策法规与制度保障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石。在国家层面,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土地整治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例如,通过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原则、任务和责任,确保整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总体规划,明确整治重点区域、任务和时序,为整治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蓝图和行动指南。

在推进区域环境整治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策略和深思熟虑的规划。该地区高度重视资金保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以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他们巧妙地整合了相关财政资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组合资金包”,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集中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种创新性的财政管理方式,不仅体现了当地的行政智慧,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其次,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并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环境整治工作。他们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为民营企业提供了稳定的投资环境,同时,利用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工具,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这种开放的态度和灵活的策略,不仅拓宽了资金来源,也激发了民营企业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双赢。

在制度保障方面,建立严格的土地审批管理制度和监测评估机制。通过加强土地审批管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严禁违法占用耕地,确保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建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整治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优化整治措施。这种制度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整治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也为后续的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2.2组织机构与协作机制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过程中,组织机构与协作机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需构建一套高效、协同的组织架构。具体而言,可成立由地方政府主导,自然资源、农业、环保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与决策。同时,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与协调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协作机制方面,可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如德国的土地整理协会模式,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协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如科研机构、高校及社会组织等,为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智力保障。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施联合督查等方式,确保各部门间沟通顺畅、协作紧密。

此外,引入项目管理理论中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协作效率。该模式强调项目管理与职能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设立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双重角色,实现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项目经理负责整体规划与进度控制,而职能经理则负责各自领域的专业管理与技术支持,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3 总结

综上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以期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周远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若干问题思考[J]. 中国土地,2020,No.408(01):4-7.DOI:10.13816/j.cnki.ISSN1002-9729.2020.01.02.

[2]李红举,曲保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土地,2020,No.413(06):37-39.DOI:10.13816/j.cnki.ISSN1002-9729.2020.06.12.

[3]吉亚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路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2021,No.661(20):117-118.

[4]杨军,李晓庆,杨熙.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思路与探索[J]. 国土资源情报,2021,No.244(04):31-36.

[5]陈艳林,李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土地,2021,No.421(02):44-46.DOI:10.13816/j.cnki.ISSN1002-9729.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