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背景下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9
/ 2

思政背景下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柳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第二高级中学

848100

摘要:在新时代的思政教育背景下,如何将乡土资源有效融入高中地理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高中地理为例,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探讨了乡土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本文提出了通过情境教学、实践活动、案例教学、多学科融合以及信息技术辅助等方法,将乡土资源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关键词:思政教育;乡土资源;高中地理教学;流域综合开发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思政教育在各学科中的全面渗透,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成为地理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联系自然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在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广泛的应用空间。其中,乡土资源作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要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还能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一、思政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思政教育已成为各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思政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一门综合性强、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高中地理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地理学科通过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探究,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责任感。将思政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1]

二、乡土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资源作为一种独特而宝贵的教学素材,具有显著的优势,其应用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乡土资源是指学生所生活的地区或其周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资源、动植物种类、历史遗迹、文化习俗、经济活动等。这些资源不仅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而且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贴近性和现实性。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往往多于对自己家乡的认识,而通过在地理教学中引入乡土资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从而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思政背景下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思政教育背景下,如何将乡土资源有效地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情境教学法是将乡土资源融入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3]。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乡土资源设置与当地环境、文化、经济等相关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熟悉的背景中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例如,在学习气候类型和区域气候特征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气候数据,设计出“如何应对家乡的季节变化”和“本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问题情境。

通过引导学生搜集、分析本地的气象资料,学生不仅能更直观地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影响,还能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探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设计出“如何保护本地水资源”和“如何治理本地区的生态问题”等情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研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将乡土资源与教学情境结合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设计与开展实践活动是将乡土资源融入地理教学的另一重要策略。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知和理解地理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实地考察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种经典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本地的河流、山脉、森林、湿地等地理要素显著的地方进行实地观察和研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亲身感受地理现象。通过在自然环境中的观察和记录,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中的抽象概念,如河流的侵蚀与沉积作用、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土壤的成因与分类等。

在开展乡土资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通过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需求联系起来。例如,在开展土地利用调查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在保护耕地资源的同时,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本地的生态环境时,学生可以探讨如何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地理知识,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四、案例分析

例如,以高中地理人教版教学内容《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为例,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本地气候变化的实际案例来引入话题。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组本地过去十年的气象数据图表,包括温度、降水量等变化趋势,配合近年来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图片,如暴雨、干旱等。这些图片可以包括本地的自然灾害现场照片或者相关新闻报道。教师可以这样开场:“同学们,大家一定注意到,近年来我们地区的天气似乎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去年我们经历了极端干旱,导致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今年则出现了多次强降雨,造成了洪涝灾害。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国家安全,并重点分析这些变化对我们本地的实际影响

[2]。”

教师可以将本地的气候变化数据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局部表现。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本地气候变化对农业、用水、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具体影响。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讨论:“我们当地的气候变化会对我们的农业生产产生什么影响?比如说,干旱是否影响了作物的生长?洪涝是否对农田造成了损失?这些变化又如何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经济?”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本地的气象记录和农业生产数据,结合实际情况讨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具体影响。例如,学生可以研究某一作物的产量变化,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能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引入抗旱品种等。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定一个应对本地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可以包括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推广环保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减少碳足迹,并鼓励他们参与本地的环保项目或公益活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总结讨论,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收获。教师可以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球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国家安全,同时也看到了这些变化对我们本地的具体影响。你们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行动,以应对这些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你们有什么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建议?”通过这些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巩固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论在思政教育背景下,将乡土资源有效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和推广乡土资源的应用策略,充分发挥其在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谢卓昂,杨若,冯维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2(12):34-35.

[2]朱晓丽.关于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好日子, 2022(12):3.

[3]李博云,焦存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 202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