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植物景观优化构建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9
/ 2

乡村植物景观优化构建策略

刘欣

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4324

摘要:在新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各个层面都有了良好的发展。农村领域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农村环境问题备受国家级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乡村植物景观优化关键工作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出来。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建设宜居乡村的重要环节,在乡村生态修复、景观美学和社会服务层面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乡村;植物景观;优化构建策略

引言

园林经济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衍生经济形式,与广大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及产业发展高度契合,高效且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园林经济,不仅能成为撬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杠杆和抓手,还能完善广大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等。

1相关概念

乡村植物景观是指由自然界的本土植物与人为引进的植物共同组合构成的景观。对植物景观进行多层次的设计营造,能充分体现乡村特色。乡村植物景观包括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是指原产地在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基础上,面对极端天气、病虫害侵袭等挑战,依然能正常生长的植物。乡土树种通常具备较强的文化内涵,具有适应能力强、管理成本低、抗病虫能力强等特点,是能够适应当地环境,且适宜在当地进行种植的树种。

2乡村植物景观优化构建策略

2.1乡村景观设计中乡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策略

乡村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应综合考虑地方特色,科学选择合适的乡村植物。一方面,应在地域性、多样性、经济性基础上选择观赏性较强的乡土植物资源,必要时也可引进外来物种。另一方面,应考虑地域差异性设置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例如,生态环境欠佳的地区,除选择适应性较强的优势植物,还应搭配成活率高的灌木、乔木及草本植物。此外,部分乡村景观设计,还会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将乡土植物的衍生内涵以人文情感的形式呈现。例如,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是台湾首位巡抚刘铭传的故居,为缅怀他豁达的胸怀与实业兴国的勇气,当地以梅花打造了独特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作为乡土植物资源与乡村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景观的地域性体现在自然与人文两方面。自然层面,乡村景观尊重原生属性。人文层面,不同地区偏爱不同的乡村植物资源,利用这些特殊的乡土植物资源,能在保留地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造“一村一景”的特色景观。为提升乡土景观的持久性,相关管理人员除了在选址时做好现场勘测,了解栽种环境信息外,还应由专人负责管理维护,并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定期修剪。此外,管理人员应多渠道宣传并制止不文明破坏行为,培养村民良好的乡土植物资源保护意识。

2.2提高色彩搭配的层次感

不同颜色的花卉和植物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加园林的吸引力和魅力,提升人们的观赏体验。在园林绿化中,应种植具有不同颜色、形态和花期的花卉,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和质感,提高景观的观赏性和美感。同时,要合理搭配不同种类和颜色的花卉,打造出和谐统一、色彩丰富的园林景观,提高园林绿化的整体审美价值和品质。在进行色彩搭配设计时,需要确定园林的色彩基调,即主导色调和主题色彩,以确保整体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在选择花卉品种时,需要考虑到其花色、花型、花期等因素,选择符合设计要求和园林环境的花卉,以实现色彩搭配的效果和目标。此外,要在园林中种植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植物,形成立体、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增加色彩搭配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3道路花境植物配置模式

道路是乡村的脉络,是乡村的通行系统,道路绿地景观的质量往往能代表村落的整体风貌。道路绿地呈狭长带状,当乡村道路背后空间宽度过低时,宜采用常绿乔木+观叶草本+观花草本的配置模式,如桂花+波斯菊、栾树+茶梅球+玉簪;当道路背后空间超过2m时,以组团花境的形式营造节奏与韵律的氛围,可选择落叶乔木+小灌木+观叶草本+观花草本,如梅花+亮晶女贞塔+银姬小蜡球+火焰南天竹+蓝雪花+五色梅+迷迭香+草皮的配置模式,可缓解冬季惨淡荒芜的景观。

2.4加强生态环保,确保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初始阶段的景观设计时,我们应该全面深入地分析目标区域的生态环境要素,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以及市场需求。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构思出适合当地风貌的设计项目。同时,我们需要全方位审视绿化指标、绿地规模及植物种类等多个要素,以确保绿色植被覆盖率满足规定标准并优化绿化景观以实现卓越的视觉展示效果。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关注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创新与独特性的规划与设计,从而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选择和组合植物品种是构建良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择植物品种方面,我们应该全面了解地域原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根据气候、土壤等关联因素,依据植物属性和需求细心筹划布局和展示形式。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引入、融合、培养等多种方法来提升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赋予景观更为丰富的生态活力和审美魅力。除了植物选择与组合,优秀的施工技艺和质量也是构建优秀景观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在景观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设计规定是非常必要的举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施工流程和技术水平符合预定的标准并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2.5注重乡野自然环境的保留,景观建设活动适度

乡村的自然生态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资源,减少人造自然群落,例如,保留水库边的滩涂,河溪边的小树丛等。即便在主要改造区域范围,乡村景观建设活动开展也需适度。毕竟改造涉及动土、翻新,会破坏自然生境,人工建造的乡村园林景观,无论如何都难以比拟自然环境的生态效应。一旦工人建设的痕迹过多,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就会消失,结果得不偿失。但过于自然的乡村环境却不能满足生态宜居乡村的需求,因此乡村改造是必然的,不过改造须适度,以保持生态盈余、生态环境承载力正值为度。乡村道路两旁的绿化美化、居住区内公共场的景观绿化、乡村居民院落的小范围改造建设都应进行,而对周边的农田、林地、水域等大环境则尽量不动,以保留鸟类等小型动物的觅食、栖息区域;穿越农田的河道、溪流可不必硬化改造,以保留岸边垂柳、水芙蓉、芦苇等原生乔灌木及水中的水草,保护小型生境。

2.6兼顾功能需求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构建乡村植物景观,需要兼顾功能性的原则,不同功能分区可以针对性地配置植物。园林小品区可以用观赏植物,防护林带可以用绿篱等屏障植物。在公共活动场所可配置遮阳、美化环境的乔木灌木。考虑乡民日常需求,可在宅院内配置适量的果树、药用植物等。在寺庙、祠堂等文化场所,可以采用文化内涵丰富的植物,提升文化氛围。此外,合理配置各类植物功能,可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满足多方面需求。但要避免过度开发,保留一定面积的保护区,维持生态平衡,同时兼顾植物景观功能性和应用性,使其既美观又实用。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植物景观对居民感知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乡村规划和开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居民对这些变化的感知和感受,以确保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维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紫涵,丁绍刚.我国农业景观技术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5):61.

[2] 朱胜萱,郑光强,卫宏健,等.计家墩理想村:文旅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实践[J].风景园林,2020(5):55-60.

[3] 李景奇.中国乡村复兴与乡村景观保护途径研究[J].中国园林,2020,32(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