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藏医院风湿科
674600
摘要:目前,在现代医学中,风湿性疾病是一组涉及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它们可以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甚至功能障碍。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了解风湿性疾病的分类和治疗方法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西医药物治疗;副作用分析
引言
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病程的进展,多数风湿性疾病患者须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且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风湿性疾病患者在服用口服药物时因各种原因存在少服、多服、漏服、错服等问题,错误的服药行为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痛苦,延长其住院时间,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给患者本人、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照顾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某三级甲等医院风湿性疾病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的种类、数量,其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其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相关因素,了解风湿性疾病患者口服药物的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现状,为风湿性疾病患者口服药物的自我管理以及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副作用分析
1.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引起消化道溃疡甚至出血。肝肾功能损伤: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脏功能造成损害,导致转氨酶升高;对肾脏也可能造成损害,导致肾功能不全。其他:还包括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血尿酸升高等。
1.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代谢异常: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肥胖、血糖异常、血压异常等。骨骼问题: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情况发生。免疫抑制:增加感染的风险。精神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暴躁等精神方面的变化。
1.3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
血液系统影响:如白细胞减少、贫血等。肝肾毒性:部分药物可能存在肝肾毒性,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其他:还可能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
1.4生物制剂
注射部位反应:包括炎症和过敏反应。肝肾损伤:虽然相对较少见,但仍需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2风湿性疾病的中医治疗策略
2.1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风湿性疾病属于痹症的范畴,是由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的,从而造成人体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因此,在进行中医治疗时,主要强调正虚、驱寒、祛湿等路径,通过中药治疗来达到固本、治标、调平阴阳等作用,改善患者体质。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中医植物药有山药、五加皮、防己、独活、木瓜、蚕沙、川乌等,需要根据具体的风湿性疾病思辨性使用。比如,防己、桑枝、海桐皮等药物具有祛风湿、清湿热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热类疾病;蚕沙、木瓜、川乌、独活等中草药具有祛风、除湿、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风寒湿疾病;五加皮、鹿衔草、千年健、桑寄生等中草药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作用,适用于预防风湿性疾病。除了植物类中药外,动物类中药也有着很强的治疗风湿性疾病作用。常见的动物药物有土鳖虫、水蛭、蜈蚣、穿山甲、蜂房、僵蚕、全蝎、白花蛇、地龙等虫类药,大多具有祛风湿、定惊厥的作用。在具体使用中要弄清不同药物的禁忌之处,再合理进行动植物药搭配,从而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比如,在进行风寒湿治疗时,可以选用乌梢蛇、姜活、防风进行搭配,可以起到良好的祛风效果;或者可以通过乌梢蛇、全蝎、蜈蚣搭配来治疗惊厥、抽搐等症状。此外,乌梢蛇还可以与独活、细辛、天麻、蔓荆子等搭配来治疗破伤风。或者,可以通过水牛角、丹皮、赤芍、地龙等治疗湿热证。动植物药并用的方式多为制成散粉,如千金散、防己散等。
2.2针灸治疗
风湿性疾病在中医治疗中,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治疗策略。中医认为,风湿性疾病是由风邪湿邪侵入引起,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如风市、阳辅、足三里等,以及施以适当的手法,可以帮助患者排除体内的湿邪和风邪,减轻疼痛和肿胀,恢复关节功能。研究表明,对于风湿性疾病,病变部位常伴有血液循环不畅或血瘀现象,针灸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经络穴位和运用特定的手法技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化解瘀血,减轻疼痛,且常用穴位包括血海、三阴交、委中等,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缓解患处的淤血和压痛。另有研究表明,寒邪是风湿性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通过选择适宜的温经穴位和施以温热的手法,有助于驱散体表和经络的寒邪,减轻疼痛和僵硬感,常用穴位有阳陵泉、膝阳关、委阳等。另外,针灸治疗风湿性疾病还可以通过选择气血调节的穴位和施以相应手法,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经络畅通,加速病变部位的康复,常用穴位有关元、气海、血海等,通过调整气血达到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目的。
2.3推拿按摩
目前,推拿按摩疗法被视为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研究表明,风湿性疾病常伴有筋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通过推拿按摩可以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僵硬感,推拿按摩师会运用适当的手法,如推、拿、捏、按等,结合针对性的推拿技巧,对病变部位进行舒筋活络的操作,以舒缓肌肉和筋络的紧张,增进血液流通。另有研究表明,在风湿性疾病中,湿邪往往是病因之一,推拿按摩可通过特定手法,如搓、揉、摩、拍等,帮助患者调理气机,促进湿邪的排泄和消散,在按摩操作中,按摩师会选取经络穴位,如风门、足三里、委中等,以及采用理气化湿的操作要领,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身体正气的运行,消除湿邪的侵袭。另外,因寒邪侵袭而引发的风湿疼痛,推拿按摩也有助于温经散寒,通过选取适宜的温经穴位和施以温热的手法,如搓热、拍打等,促进经络畅通,加速寒邪的散解,减轻疼痛不适,常用穴位有阳陵泉、膝阳关、委阳等。
2.4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在患者的皮肤表面产生负压,以达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络化瘀的治疗效果。拔罐疗法通过对患者体表施加负压,使罐具有吸紧皮肤的效果,刺激局部经络和穴位,进而改善气血运行,调整机体内环境,这种刺激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有助于消除体表和深部组织的湿气和寒邪,达到祛邪外出的效果。同时,拔罐过程中形成的负压还可以拉伸筋膜和肌肉,改善局部的僵硬感,有助于舒筋活络,消除风湿疼痛。在拔罐疗法中,常使用玻璃罐或竹罐,在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施治,以利用负压效应刺激相关经络和穴位。不仅如此,中医药内外结合,在罐内燃烧雄黄、艾叶等草药,可利用草药的温热作用对皮肤和经络产生刺激,加强祛湿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拔罐疗法不仅可以帮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还能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加快组织修复与再生,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另外,拔罐还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调整机体内环境,对于风湿性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结语
风湿性疾病的西医药物治疗是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然而,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医生能够监测到药物的副作用并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相关药物以避免加重器官负担。
参考文献
[1]姜泉.风湿病中医药研究进展及展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09):1195-1203.
[2]刘亚东,曹云超.中医针灸联合麻黄加术汤加味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22):2594-2597.
[3]徐愿,罗静,韩曼,等.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领域临床优势病种的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09):19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