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衔接和话语角度分析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基于系统功能语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7
/ 3

从衔接和话语角度分析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基于系统功能语法

王迪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新题型读后续写,要求学生以所给例文为基础续写出语篇。为更好地帮助教师让学生接受此类新题型,本文从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的角度出发,对读后续写的新题型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发现衔接和话语相关理论是读后续写的理论基础,带领学生学习衔接和话语理论知识,开展多角度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此类题型,同时也展现出了理论基础对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话语;衔接与连贯;读后续写;英语教学;系统功能语法

1. 引言

写作能力是学习英语语言学习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一定程度上对这门语言掌握情况的体现。新高考中出现了与传统写作考察方式极为不同地读后续写新题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通过对写作的练习,学生们具有了一定的目标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学生在新题型写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续写文章与所给文章主题相脱离,文章内部结构不衔接、不连贯等。因此,本文试图基于系统功能语法,分析相关理论基础,从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为读后续写新题型的教学添砖加瓦。

本文共分为3个部分,首先对于当前读后续写教师教学及学生读后写作现状的分析;其次,对系统功能语法导论中的语篇衔接和话语相关理论进行阐述;最后,结合理论制定出教学策略,并以2024年九省联考英语试卷中的读后续写为例进行分析。

2. 现状分析

2.1学生读后续写写作现状

新高考中出现了读后续写这一新的题型,对于同学们而言是新的挑战,不仅要求学生对目标语言的掌握程度,还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学生对于读后续写此类题型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语篇不连贯。学生作文常出现前后不照应的情况,如在续写中引入例文未提到的人物或情节,导致例文、第一段、第二段续写成了三个独立段落,无法构成连贯的语篇。

2.情节不完整。续写时,学生常出现情节不合逻辑或未发展完整的问题,如例文中人物受伤,续写中却毫发无伤,导致情节缺乏连贯性。

3.与实际生活不符合。部分学生在续写中思维过度发散,创造了不合实际或缺乏正能量的结局,如人物轻微受伤却去世,或因小事得到巨额回报。

4.句子不衔接。句子之间无连接词,缺乏逻辑关系,导致语篇拼凑而成,缺乏连贯性。

2.2教师教学现状

1.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忽略语篇理论基础。教师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可能过于关注英语语法、词汇和句型,而忽视了段落和句子间的衔接与连贯性。

2.忽略学生对于情节的理解。教师在读后续写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如何将作文写好,忽略了对于所考察主题的总结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3.过度重视背诵范文,忽略拓展思维。读后续写这一新型题目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全面考察,但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将教学中心置于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总结、记忆和阅读层面,比如在早读时布置背诵读后续写背诵范文任务,很少组织学生进行续写练习,锻炼发散思维。虽然有助于学生学习范文中的重点单词、句型和语法,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吴海燕 2024)。

3. 理论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中将语篇组织分为两大特征,结构特征和衔接特征,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对语篇进行了概括。

3.1 结构特征

从宏观结构上来大致看语篇与小句,其结构特征包括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信息焦点。

3.1.1 主位结构

在构成语篇的单个小句中,将其中的一个成分放在句首,由其作为此句子的出发点,是句子所描述的对象,我们将其称为“主位”,而剩余部分则是“述位”。主位和述位概念的提出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在读后续写的过程中确定好话题的中心,不偏离主题。

3.1.2 信息结构和信息焦点

小句的目的本就是表达出书写人想要表达的信息,而信息包括已知内容和新内容,也就是新信息和已知信息。且新信息在句子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强调,通常认为,出现声调突出的成分即是信息焦点(彭宣维等 2010)。在读后续写这类题型中,例文中所给情节和人物是已知信息,而根据所给首句进行续写的内容相对而言是新信息。

3.2 衔接特征

在微观层面上来看语篇与小句,其衔接特征包括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项衔接。

3.2.1 照应

照应可分为三个类别,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对比照应。

人称代词中第一人称I和第二人称you在小句甚至语篇中代表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写作中也可以说是作者和读者。第三人称(she he it they)是第三方,是情景中的其他角色,在读后续写题型中使用频率较高(彭宣维等 2010)。人称代词还包括属有功能的代词his, hers, its, theirs, their及宾格形式him, her, it, them。

指示代词this/these, that/those在语篇中同样也是起着指代的作用,this/these指较近的事物,前者为单数,后者为复数;that/those指较远的事物,前者为单数,后者为复数。它们都是表示特指,而传统英语语法中的the也属于指示代词的一种,是非特指,但此处的非特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不是指的特定某个,它是非常特殊的一类(彭宣维等 2010)。

对比照应,通常是事物间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比如the same, another, similar, different, as big, less big(彭宣维等 2010)。

3.2.2 省略和替代

省略,就是指不提及上文所提到的人或物,但语义中仍是相关的。替代是一种占位手段,用一些词去代指被省略的部分。省略和替代是同一种衔接关系中的不同变体。有些语法环境只能用省略,有些语法环境只能用替代,还有一些语法环境则两可(彭宣维等 2010)。省略和替代主要出现于小句、动词词组、名词词组三个语境。

在小句中,包括是-非省略和WH-省略。是-非省略中包括整个小句省略和省略小句的一部分,在小句中的替代也体现在上述两方面。在动词词组中,由于动词词组由定式成分加谓语构成,因此在任何一个语气成分出现而剩余部分省略的小句省略中,都会涉及动词词组内部的省略。而动词词组中的替代是由动词do来实施的,do可以代指除be动词和某些语境中的助动词have外的动词,只要动词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在名词词组中的省略表现在非事物成分可作中心语,因为名词词组里总是有一个中心语,但可能没有事物语(彭宣维等 2010)。

替代通常是由one这个词来实现的,复数为ones,功能是中心语,可以替代任何可数名词。

3.2.3 连接

连接指的是选择适合的连接附加语将句子联系起来。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中,连接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详述、延展、增强。

详述关系有两个范畴,同位和阐述。同位详述指的是说明关系和例证关系。阐述详述指的是更加具体的去重述,使之更加精确,或者根据话语目的以别的方式得到进一步阐述。

延展关系有两个范畴,添加和变化。添加可以表示肯定and, also, moreover,表示否定nor,还有转折连词but, yet, however等。变化包括instead、apart from that、except for that、alternatively。

增强关系中,有四个类别时—空、方式、因果—条件、内容。时—空指的是时间和空间,时间连接包括简单类和复合类这两类基本范畴;方式是由对比和手段来实现的;因果—条件,前者也就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在概括层面上直接用so, then, therefore, consequently等这种汉语意思为“因此、所以”的单词。内容增强关系的表达式都是空间隐喻,当它们和照应成分结合时,就变成连接成分,包括肯定和否定两种典型表达式。

3.2.4 词项衔接

词项衔接指的是通过词语的选择将句子衔接起来,在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中,具体可通过重复、同义关系和搭配实现。重复是指后边句子使用前边句子使用过的单词。

同义关系,指的是通过选择与上文某个词项具有某种同义关系的词项实现的。比如sound和noise虽然不是同一词项,但是它们是同一含义。

除此之外,还有狭义的同义词和上义词,它们与上一句中的目标词项可能是相同层次或者更高层次的概括性同义词。比如flower就是rose的上义词,玫瑰花是花种类的其中一种。

同义关系还包括下义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比如oranges是fruits的下义词,水果包括橙子。trees和leaves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叶子是树的一部分。还有一种关系是与上句目标词项相对的反义关系。

搭配关系指的是上下句目标词项间的特定关系,比如下边例句中的friend和relationship他们并不属于同一词项,但是他们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朋友和关系自然是有关联的。

(1) Lily and I are good friends. I hope our relationship could last forever.

以上所有基于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的理论都是构建小句甚至语篇的基础,也是教授和学习读后续写这类题型的基础。

4. 教学策略

针对高考新改革的读后续写题型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师教学现状和学生写作现状,可从整体语篇和具体小句来分析。

4.1整体层面

从读后续写的整体层面而言,教学焦点应集中在题目主题、所给首句、理解主题、发散思维这几个方面。

4.1.1理清题目逻辑 解读语篇主题

读后续写这一新题型与以往传统的作文形式不同,要求学生在理解例文的基础上,总结出主题、主要人物和事件,并基于题目提供的段首句进行合理的剧情推测。首先,学生需要快速读懂例文,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从而明确文章主题。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主题明确,后续的写作才能不偏离方向。其次,学生需结合段首句展开想象,确保续写内容与例文紧密衔接,段落之间要保持逻辑一致,尤其要注意例文人物的延续性,不可随意增减主要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提升总结能力,帮助他们通过多种读后续写题型练习掌握解题思路,并强调文章逻辑的连贯性和主题的把握。以2024年新高考九省联考的英语试卷读后续写题型为例,考生需首先明确“Maya的秘密”这一主题。题目给出的首句“This is Maya’s secret”,Hilda said with a big smile表明Hilda已发现了秘密,而第二段的首句Now Katherine realized what had been going on暗示Katherine也理解了事件的真相。考生要将人物确定,事件确定,得出已知信息,并将其确定为主位。然后可以围绕“Maya的秘密”展开想象,如Maya出于保护游客财物的动机,或Hilda因此获得Katherine的认可,通过这些情节确保续写内容与原文主题相符且逻辑连贯。

4.1.2提高阅读能力 发散学生思维

读后续写题型不仅考察写作能力,还考察阅读和思维能力。首先,学生需要阅读并思考例文,避免偏题。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思考,读后再反思,并通过分享或作业记录。锻炼思维能力时,可重点培养情节发展和细节描述的能力。学生需根据例文和例句想象剧情,确保情节完整且符合实际,避免天马行空。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好词好句和语法,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文章,遇到问题自行讨论,并通过读后分享会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需总结反馈,对好的想法及时肯定,对不合适的观点进行纠正。此外,应特别强调细节描写,比如在写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固定搭配、丰富的词汇量对句子加以修饰,由此实现生动人物形象的刻画,丰富故事情节(何淑娟 2020),如使用副词修饰人物情绪以突出形象。

4.2内容层面

在具体内容层面,主要就是小句与小句之间的衔接问题。

4.2.1 学习理论知识 寻找关键词组

由于学生们在写作时,忽略了句子间的衔接问题,导致整个语篇是“被迫拼凑”,读起来甚至句子与句子间毫无关系,仅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更有部分学生表示,读后续写这类题型思考所需时间过长,甚至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考试时间来不及的时候,就会出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先写上去再说”的现象。对于基础薄弱或一般的学生,他们会直接套用那些自己背过的或会写的句子,有时候会“来来回回说同一个句子”(陈京娜 2020)。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系统教授衔接理论,如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项衔接,并通过不同情景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理论。同时,教师需培养学生寻找关键词组的能力,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翻译练习,专注于句子衔接,及时反馈学生表现,并在写作和阅读课中积累衔接良好的例子。

4.2.2 紧扣语篇主题 注意衔接特征

在教授读后续写此类题型时,部分教师忽略题型特殊性,过于注重让学生背诵并套用范文,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感,结果是学生在背诵范文中未必能意识得到语篇内所蕴含的衔接机制,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在衔接和连贯方面有欠缺(陈京娜 2020)。且背诵范文虽然有助于学生积累词句,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因此,针对此类现象,教师一定注意在讲述范文的同时也要着重强调主题及小句间的衔接与连贯。

5. 结语

本文旨在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从语篇衔接和话语角度来分析新高考读后续写新题型。本文基于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将语篇组织分为结构特征和衔接特征,并对具体理论照应、省略和替代、连接和词项衔接进行具体分析。除此之外,本文将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将读后续写这类题型分为整体和具体两部分,从“解读语篇主题”、“提高阅读能力”、“学习理论知识”、“注意衔接特征”这四个方面入手,制定具体教学方案,为读后续写新题型的教学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白思思,黄金丽.语言衔接与连贯的写作教学策略——基于篇章语言学理论[J].中学语文,2023,(10):30-33.

[2] 陈京娜.语篇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20.

[3] 邓红娟.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2.

[4] 韩礼德著,彭宣维等译,功能语法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 何淑娟.高中生思维能力提升视角下英语读后续写的追问策略[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0,(31):39-40.

[6] 林玲玲.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 英语广场,2021,(21):128-130

[7] 宋爱仙.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关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训练的研究[J].校园英语,2023,(25):49-51.

[8] 吴海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4,(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