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中学 443311
摘要:近年来,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在网络上曝光,如何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已成为社会话题。本文主要在对校园欺凌行为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其成因及解决对策进行研究,以期引起众人的关注,并期待与各位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校园欺凌 危害 成因 对策
近年,校园欺凌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时常都会有校园欺凌事件在网络传播发酵。可以说校园欺凌是当今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前奏、序曲,其发展和延伸是以后走向社会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及时加以教育挽救,将对社会构成极大的威胁。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面对校园欺凌事件,我们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
一、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
在国际上,通常采用挪威学者丹•奥维斯给出的校园欺凌定义:一名学生长期反复地受到另外一名或多名学生的负面行为的影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表述为“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为我们认定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提供了重要参考。结合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定义进行拓展,本文认为校园欺凌指的是学生之间,强势一方针对弱势一方有意进行的各种消极行为,且弱势一方感受到了这些行为给自身造成的不良影响。由此,我们知道校园欺凌行为至少应满足下列四条标准:1. 施加一方的主观敌意;2. 双方力量上的差异;3. 欺凌行为的持续性;4.承受一方的不良感受。
二、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以前纯洁的校园如今会变得如此险象丛生呢?在笔者看来无外乎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来分析。
(一)社会层面:表现在社会大众传媒对学生的影响。现在,一些书刊杂志上刊登的带有暴力倾向的故事、小说,电视中播放的暴力电视剧、电影。以及现在流行的一些暴力十足的电脑游戏等等,对孩子的毒害很深,使孩子的思想发育畸形,许多学生一般都认为采取暴力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二)学校层面:现在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盲区。其中包括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内容老化,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德育评价体系与手段。如,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学的德育课往往是流于表面形式。教育者往往只关注学生在道德认知方面的发展,而忽略了对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学校的应试教育也同时使得一些孩子走上了施暴的道路。因为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应试教育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就用暴力来报复老师和同学,以这种‘特殊方式’来获取老师的关注与同学的‘承认’。另外发生在中小学生身边‘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也是校园欺凌产生的直接诱因。
(三)家庭层面:表现在家庭在道德教育环节方面的缺失。特别是家庭暴力更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媒体报道的校园施暴者的家庭一般多有不幸,有家境贫寒者的,父母离异的。总之,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四)自身因素:青少年普遍存在辨别是非能力差、心理素质偏激、自我约束控制力弱,以及爱冲动、好奇心、模仿力、逆反心理等先天性弱点,青少年遵守社会规范、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更不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了矛盾和冲突,头脑不冷静、易冲动,往往引发突发性暴力事件,伤害别人,损害自己。
三、学校对校园欺凌的对策
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尤其是社会上几个重要的部门的通力合作。但是就学校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要及时发现化解矛盾。关键是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建立起灵通、高效的信息预警机制,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重视、早化解,要建立精良、高效的矛盾化解队伍,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避免矛盾升级转化发生暴力事件。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在校园内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每个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校纪校规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知识教育,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图片等有效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学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尽最大努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
(三)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从安全角度出发,重铸学生安全人文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在真诚、友善、宽容、大度、懂规、守法中科学地认识、正确处理好各类安全问题,把校园的安全管理、安全意识、安全规范、安全道德、安全行为等有机结合起来。
(四)狠抓学生的日常化管理。
建立问题学生的调查了解和跟踪教育机制。各班级要以班主任为主摸清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习生活习惯、性格爱好、个性特长、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与人相处及交友等;学校要严肃校纪、抓班风、树学风、重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要制定校园及周边的安全巡查制度,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管理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定期排查学校不安定因素、摸清学校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和典型的问题学生、了解学生中比较容易极化的矛盾,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跟踪教育严重不良行为及典型问题学生、排除学校不安定因素。
(五)架起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桥梁,形成群防群治体系。
学校除了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互通情况、共同商议教育学生外,还要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制定“家校联系卡”,保持与学生家长经常性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家在校表现,以便学生出现反常情况引起大家注意,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防微杜渐,避免因出现思想问题未得到及时救治而酿成错误;学校要建好家长学校,聘请有关专业人士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素质,共同探讨孩子教育成长中的问题,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搞好对子女的教育;学校还可以与公安部门结成警民共建单位,争取他们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上给予帮助和支持,严厉打击校外侵害学生的行为;学校也可通过政府,协调各部门依法对文化市场、游戏娱乐、网吧等场所进行进行不定时不定期的检查、治理和整顿,共筑堵死校园暴力的铜墙铁壁。
小结:校园欺凌绝对不仅是教育问题,而是社会发展问题在教育领域内的凸显。其诱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想要根治这一问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包括国家法律的完善、网络环境的净化、学校育人价值的发挥、家长教养方式的改善等。只有充分发挥各方合力,使所有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才有可能促使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参考资料:
[1]王德伟;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教育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09期。
[2]李燕秋;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论坛,2016年,14期。
[3]姚建龙;防治学生欺凌的中国路径:对近期治理校园欺凌政策之评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4]陈茜;多学科视野下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8年05期
[5]王东海;我国校园欺凌的情境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年02期
[6]张小玲;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教育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13期
[7]张苗苗;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好家长;2018年30期
[8]李赐平;韩美琳;家庭教育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及应对策略[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1期
[9]徐建华;李季;美国初中校园欺凌问题的规避策略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8年10期
(作者简介:李金林,1984年出生,男,汉族,湖北浠水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