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高县文江镇中心卫生院 645150
前言:
在我们的生活中,手术、拔牙等医疗程序常常需要使用麻醉药物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适感。麻醉药物通过干扰大脑对疼痛信号的感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到无痛。然而,正如任何药物一样,麻醉药物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本文将介绍常用麻醉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神秘药物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
一、全身麻醉药物及其作用原理
全身麻醉药物[1]是一类重要的医疗用药,它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一种完全失去意识的状态,避免了疼痛感受。这类药物的使用,使得手术过程更为舒适和安全,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操作环境。这类药物主要包括:
(一)吸入性麻醉药物:如氧化亚氮(N2O)、异氟醚(IFO)、七氟醚(SEVO)等。这些药物通过呼吸道吸入进入体内,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二)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Propofol)、依托咪酯(Etomidate)、硫喷妥钠(Thiopental)等。这些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迅速分布至大脑,产生麻醉效果。
二、全身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及风险
(一)呼吸抑制:全身麻醉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减慢或暂停,严重时可导致窒息。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
(二)心跳减慢:全身麻醉药物可能抑制心脏功能,导致心跳减慢。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率,以确保心脏功能正常。
(三)低血压:全身麻醉药物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及时采取措施维持血压稳定。
(四)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全身麻醉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手术前,医护人员会进行过敏试验,以确保患者对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
三、局部麻醉药物及其作用原理
局部麻醉药物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使患者在特定部位失去感觉。这类药物主要包括:
(一)酯类局部麻醉药物:如普鲁卡因(Prilocaine)和丁卡因(Dyclonine),其作用是通过抑制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受体来阻止疼痛信号的传导。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在大脑和神经末梢之间传递信息。普鲁卡因和丁卡因通过与乙酰胆碱竞争性地结合到乙酰胆碱受体的位置上,阻断了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阻断了疼痛信号的传递。
(二)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Lidocaine)和布比卡因(Bupivacaine),其作用是通过阻断神经末梢的钠通道来阻止疼痛信号的传导。钠通道在神经末梢的兴奋和传导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能够与钠通道上的特定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钠离子的流入,阻止了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递,进而阻断了疼痛信号的传导。
四、局部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及风险
(一)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局部麻醉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症状。在手术前,医护人员会进行过敏试验,以确保患者对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
(二)神经损伤:长时间或反复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可能导致神经损伤,表现为局部疼痛、麻木等症状。
(三)系统性毒性反应:局部麻醉药物过量或误吸可能导致系统性毒性反应,表现为头晕、恶心、心跳减慢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五、如何减少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
为了减少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医护人员会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精确剂量: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精确计算麻醉药物的剂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二)密切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三)过敏试验:在手术前,医护人员会进行过敏试验,以确保患者对所用麻醉药物无过敏反应。
(四)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医护人员会评估患者是否有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并据此调整麻醉方案。
(五)术后监护:手术后,医护人员会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在恢复期间安全稳定。
结语:
麻醉药物在医疗手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减轻或消除疼痛。然而,各类麻醉药物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作为患者,了解麻醉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以及在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有助于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2]。在手术前,患者应如实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病情、药物过敏史等信息,以便医护人员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同时,在手术后,患者应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做好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洋.常用全身麻醉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与神经毒性研究现状[J].中国校医, 2023, 37(5):392-395.
[2]林颖.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 2023, 20(2):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