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下注射冷切除术在结肠息肉当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7
/ 2

黏膜下注射冷切除术在结肠息肉当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杨一康

浙江省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314511

摘要:目的:研究在结肠息肉的治疗中,应用黏膜下注射冷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022年6月至2024年 8月收治的70例结肠息肉患者,交替分组法,分成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圈套器冷切术,观察组予以黏膜下注射冷切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黏膜下注射冷切除术治疗黏膜息肉,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黏膜下注射冷切除术;结肠息肉;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ubmucosal injection cold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n polyps. Methods: From June 2022 to August 2024, 70 patients with colon polyps were pided into 2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5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nare cold incis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ubmucosal injection cold incision. Results: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or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Submucosal injection cold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ucosal polyps has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is more conducive to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submucosal injection cold resection; Colon polyp; complication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随着疾病的进展,结肠息肉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圈套器冷切术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等不足。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黏膜下注射冷切除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结肠息肉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更有利于预后,本文旨在探讨黏膜下注射冷切除术在结肠息肉中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70例,均于2022年6月-2024年8月收治,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包括男19例、女16例;年龄:22-78岁,平均(52.59±3.87)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3-77岁,平均(52.64±3.85)岁。2组一般资料满足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结肠息肉小于10mm;(2)均符合手术指征;(3)入组前均未服用抗凝药治疗;(4)无言语、意识障碍。排除标准:(1)伴有肝肾严重功能不全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2方法

2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的检查,做好肠道准备工作。对照组采用圈套器冷切术,通过肠镜活检孔道,将适当尺寸的套圈器精确地送至病灶位置,确保息肉位于套圈器的中心。再将息肉周围0.1~0.2cm范围内的正常组织一同套入圈套器内,然后收紧圈套器,保持10秒钟后将息肉取出,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创面进行冲洗。观察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方法切除息肉。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进行消毒和麻醉。通过肛门将电子结肠镜插入,精确找到息肉的位置,并清晰地界定息肉边缘。根据结肠息肉的大小和数量,确定切除的次数。通过调节结肠镜的镜端弯角和镜身旋转,将息肉置于最佳操作位置。在息肉部位的黏膜下层注射肾上腺素盐水,控制注射量为2.5至5毫升。若息肉较大,需重复注射,待病变部位充分隆起后,拔出注射针,使用圈套器将息肉收紧,并利用高频电凝电切切除息肉;术后两组患者均禁食2天,给予抗生素、止血、补液等常规药物治疗,以防止感染,术后随访工作持续8周,监测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统计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行t检验;()表示计数,行2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指标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s)

时间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用时(min)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5

33.53±3.75

68.76±5.24

5.72±1.93

对照组

35

25.81±2.67

56.73±4.82

4.15±1.08

t

-

9.921

9.996

4.200

P

-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 [n(%)]

组别

例数

腹胀

出血

肠穿孔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5

1(2.57)

1(2.57)

0(0.00)

2(5.71)

对照组

35

3(8.57)

5(14.29)

1(2.57)

9(25.71)

2

-

-

-

-

5.285

P

-

-

-

-

0.022

3.讨论

结肠息肉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发生在结肠黏膜表面的各种隆起性病变。该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腹痛或腹泻等不适感【2】。随着病情的进展,结肠息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产生显著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结肠息肉恶变的几率会逐渐增加,不仅对患者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近年来,结肠息肉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也导致了结肠癌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升,对于患者而言,此病对其生活和工作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3-4】。因此,及时发现并治疗结肠息肉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结肠息肉的治疗,有效的措施是及时切除息肉,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疾病发作对其造成的潜在威胁。目前,手术是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手段。通过结肠镜,医生能够精确观察患者结肠息肉的形状、大小、数量以及位置等特征,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结肠息肉的治疗中,存在多种手术形式。

针对结肠息肉的治疗,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式。因每位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并没有一种通用的手术方式适用于所有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圈套器冷切术是两种在结肠息肉治疗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内镜下黏膜下注射冷切除术是一种热切除治疗方式,特别适用于直径大于10mm的结直肠息肉,4/5的患者会选择这种治疗方式。黏膜下注射冷切除术在治疗结肠息肉的过程中具有许多优势,该技术具有很高的精准度,能够准确地定位并切除息肉,避免了因误切正常组织而引发的并发症;由于手术创口小,患者的疼痛感减轻,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且这种手术方式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都比对照组短,得出黏膜下注射冷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黏膜下注射冷切除术在结肠息肉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优势,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还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1]张娟红,闫闯伟,李相云. 圈套器冷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比较[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2,42(10):33-35.

[2]朱峰,赵世民. 临床内镜下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治疗效果探讨[J]. 贵州医药,2022,46(05):728-729.

[3]骆震,孙常波,李江波等. 内镜下结肠息肉冷切除术治疗微小结肠息肉的效果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22,34(04):519-520.

[4]樊荣荣,范彩霞,范艳明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效果对比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07):933-935.

[5]贾国祥,荣德钊,林姬云. 内镜下结肠息肉冷切除术治疗结肠10 mm以下息肉效果观察[J]. 广州医药,2019,50(0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