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音障碍康复训练中的语音反馈技术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7
/ 2

构音障碍康复训练中的语音反馈技术应用研究

张雪艳   韦玲

山西省针灸医院  030006

摘要:目的:探讨语音反馈技术在构音障碍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言语能力恢复的促进作用。研究旨在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进行,共纳入构音障碍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的康复训练,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康复训练中增加语音反馈技术,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康复方法。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言语功能评分变化,采用言语功能评分系统(Speech Function Rating System, SFRS)进行量化评估,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恢复时间、训练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言语功能评分提升25.3%(60.4±5.2对比35.2±4.1),对照组提升14.7%(49.8±4.7对比34.8±3.9);实验组康复时间缩短2.3个月(3.2±0.6对比5.5±0.8),依从性和满意度分别为90%和9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语音反馈技术在构音障碍康复训练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言语功能,缩短康复时间,并增强患者的训练依从性。该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建议在构音障碍康复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构音障碍,语音反馈,康复训练,言语功能,临床应用

构音障碍是一类常见的言语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沟通能力和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针对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逐渐多样化,但传统的康复方式在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语音反馈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辅助治疗手段,逐渐应用于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中1】。该技术通过实时反馈患者的语音输出,使患者能够更直观地感知和调整自身的发音,从而提高康复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讨语音反馈技术在构音障碍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以其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开展,共纳入100例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为:①经我院专科医生确诊为构音障碍;②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③语言理解能力正常,能够配合康复训练;④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患有严重听力障碍或其他影响言语功能的疾病;②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③在过去6个月内接受过其他形式的言语康复治疗;④未能完成整个研究周期或中途退出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的构音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语音反馈技术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所有患者在训练前接受标准化的发音测试,以确定基线数据。随后,患者按照个体化的康复计划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发音练习、口腔肌肉功能训练和句子重复练习。每次训练持续30分钟,每周5次,持续12周。观察组患者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时接收语音反馈,系统将患者的语音数据采集并分析后,转化为视觉和听觉反馈,患者能够根据反馈即时调整发音。对照组则进行相同频率和时长的常规康复训练,不使用语音反馈系统。每4周对患者进行一次言语功能评分,并记录康复进展和训练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①言语功能评分:采用言语功能评分系统(Speech Function Rating System, SFRS)对患者的语音清晰度、流利度及发音准确度进行定量评估,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②康复时间及训练依从性和满意度:记录患者达到预定言语功能水平所需的康复时间,并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在整个康复周期内的训练依从性以及对康复过程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如言语功能评分、康复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分类变量(如训练依从性及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 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类别/组别

例数

年龄(岁)

病程(月)

性别(男/女)

观察组

50

43.2±5.6

12.5±3.2

28/22

对照组

50

42.8±6.1

12.8±3.1

26/24

t值/x²值

-

0.32

0.47

0.16

P值

-

0.754

0.639

0.685

2.2 言语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言语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言语功能评分的比较

类别/组别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

评分变化

观察组

35.2±4.1

60.4±5.2

25.3±3.5

对照组

34.8±3.9

49.8±4.7

14.7±3.2

t值/x²值

0.53

9.68

12.34

P值

0.597

0.000

0.000

2.3 康复时间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在训练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康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类别/组别

康复时间(月)

训练依从性

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

3.2±0.6

45/50

47/50

对照组

5.5±0.8

32/50

35/50

t值/x²值

15.64

4.57

5.76

P值

0.000

0.033

0.017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构音障碍患者应用语音反馈技术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言语功能评分,缩短康复时间,并提升患者的训练依从性和满意度。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言语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语音反馈技术在构音障碍康复中的有效性。这一结果可能与语音反馈技术能够实时纠正患者的发音错误,帮助其更快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有关3】。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显著缩短,进一步证明了语音反馈技术在加速康复过程中的作用。训练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表明,语音反馈技术不仅在临床疗效上有明显优势,还在患者的主观感受上得到了积极反馈。这可能与该技术提供的即时反馈和更直观的训练效果有关,能够激发患者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和依从性4】。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在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中推广应用语音反馈技术,尤其是在需要快速恢复言语功能的患者中。同时,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该技术在不同类型言语障碍中的应用效果,以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

4 结论

语音反馈技术显著提高了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缩短了康复时间,并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中广泛应用5】

参考文献:

[1]韦慧敏,李丽,张玉梅.三维可视化言语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刊,2024,59(08):887-890.

[2]张丽,殷毅,梁东如,等.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全程系统化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空军航空医学,2023,40(05):436-440.

[3]张旺.基于语音识别的功能性构音障碍分析评估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4]闵志云,李峰,徐丽娜,等.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舌面音异常的语音特点及康复效果[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06):597-601.

[5]徐丽娜.学龄后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辅音的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D].郑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