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水土保持工作站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要:淤地坝是一种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采用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其主要功能是拦截泥沙、蓄水灌溉和改善生态环境。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实际运行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坝体稳定性、淤积问题、运行维护成本等。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淤地坝建设的现状,并对运行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淤地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运行管理
1 引言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其建设与运行管理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然而,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水土流失问题,淤地坝在建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对当前淤地坝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淤地坝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淤地坝建设现状分析
2.1 建设规模与分布
淤地坝的建设规模和分布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的流域。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该地区已建成的淤地坝数量已超过数千座,覆盖了大部分重点流域。这些淤地坝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集中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份。由于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和地形地貌差异,淤地坝的规模和设计也有所不同,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
2.2 技术与材料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淤地坝建设的技术和材料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现代淤地坝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采用先进的水文计算和地质勘探技术,确保坝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材料应用方面,除了传统的土石坝体外,还引入了生态袋、生态护坡等新材料,以提高坝体的生态效益和耐久性。同时,一些淤地坝还配备了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如位移传感器、渗压计等,实时监控坝体的运行状况,确保其安全运行。
2.3 管理与维护
尽管淤地坝在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运行管理与维护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淤地坝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资金支持,导致维护不及时,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此外,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剧烈,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淤地坝的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和维护工作,是确保淤地坝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3 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
3.1 坝体稳定性问题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加之长期的水土流失,部分淤地坝存在坝体稳定性问题。特别是在雨季,洪水冲刷和泥沙淤积可能导致坝体变形甚至溃坝。因此,如何提高坝体的抗冲刷能力和稳定性,是淤地坝运行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淤积问题
淤地坝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拦截泥沙,但长期运行后,坝内淤积问题逐渐凸显。淤积不仅减少了坝体的蓄水能力,还可能影响坝体的结构安全。因此,定期清淤和科学调度是淤地坝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制定合理的清淤计划和调度方案,确保淤地坝的长期有效运行。
3.3 运行维护成本
淤地坝的运行维护成本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方政府和农民往往难以承担高额的维护费用。因此,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如政府补贴、社会投资等,是解决淤地坝运行维护成本问题的有效途径。
4 淤地坝运行管理建议
4.1 加强坝体稳定性监测与评估
4.1.1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
建立一个全面的监测体系,包括定期的现场检查和使用现代化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监测内容应涵盖坝体位移、渗流、裂缝发展等关键指标。这些监测数据不仅有助于识别潜在的稳定性问题,也可以为日常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监测体系需要配备合格的技术人员,确保检测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采集。同时,还应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稳定性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淤地坝长效安全运行。
4.1.2 强化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结合地质勘探和水文计算结果,对淤地坝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的危险区域和薄弱环节。通过建立多层次的评估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出风险源并分析其影响程度。建立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和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预警信号,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从而降低风险类型的威胁程度。
4.1.3 提高设计与施工质量
在淤地坝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设计阶段应体现科学性和创新性,充分考虑地质、水文以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坝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材料,提高坝体的抗冲刷能力和整体稳定性,确保在极端天气下仍能取得良好的安全性能。后续施工过程中,也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定期进行质量检验,以防止因施工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
4.2 科学制定清淤与调度方案
4.2.1 制定定期清淤计划
根据淤地坝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清淤计划。清淤工作应结合流域的水文特征和泥沙淤积规律,合理安排清淤时间、方式和规模,以确保淤地坝的蓄水能力和结构安全。此外,清淤计划应考虑到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确保不对周边的生态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借助最新研究成果,有效提升清淤技术水平。定期评估清淤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后续清淤计划,确保其科学性与可行性。
4.2.2 优化调度方案
根据流域的水文气象条件和淤地坝的运行状况,优化调度方案。这需要对气象变化及流域内水量进行彻底分析,以合理安排放水时机和流量,确保在洪水来临时能够快速调整坝内水位,减少洪水对坝体的冲击。
4.3 探索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4.3.1 增加政府投入
争取政府加大对淤地坝运行维护的资金支持,设立专项基金,确保淤地坝的日常维护和应急修复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此专项基金应透明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政府还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地方财政对淤地坝项目进行适度投入,提升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外,政府应采取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单位参与到淤地坝的建设和维护中,以实现多方共赢。
4.3.2 吸引社会投资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淤地坝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例如,可以采用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模式),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并参与运营管理。通过这些合作模式,可以利用社会资本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提升淤地坝的管理水平。
4.3.3 推广社区参与机制
鼓励当地社区和农民参与淤地坝的运行维护工作,通过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和积极性。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可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同时,可以探索建立淤地坝收益分享机制,让当地居民从淤地坝的运行中获得实际利益,增强他们保护和维护淤地坝的自觉性。
5 结论
为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建设和运行管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加强监测评估、科学清淤、增加投入和提高技术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淤地坝的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惠波,吴冠宇,武斌.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占用林地问题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 2023(10):69-71.
[2]渠志刚.临县干河沟大型淤地坝现状分析及除险加固设计[J].山西水利科技, 2023(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