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在新会计法的背景下,加强企业财会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保障企业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升企业管理层决策水平,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应高度重视财会监督工作,建立健全财会监督机制,提升财会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会计法;财会监督;策略
1.新会计法下加强企业财会监督的重要性
1.1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确保财务数据真实。新会计法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可以有效防止和发现企业财务造假行为,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准确。真实的财务数据是企业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的基础,也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评估企业价值的重要依据。提升财务信息透明度。新会计法强调财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通过加强财会监督,企业可以按照法律要求及时、准确地披露财务信息,增强信息透明度。透明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公信力和市场形象,增强投资者和公众的信任。规范会计行为。新会计法对企业的会计行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规范要求。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可以确保企业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会计行为,防止会计违规操作和不当会计处理,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1.2保障企业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防范财务风险。新会计法强化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防范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点,如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现金流紧张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降低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的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新会计法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可以优化企业的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高效的资金管理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回报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经营管理改进。财会监督不仅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还涉及到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监督,可以发现管理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和提升,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3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强化内部控制。新会计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可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的规范运行。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防范舞弊和违规行为,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新会计法强调企业的风险管理。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可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和评估各种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保障财务安全。新会计法对企业的财务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规范和安全,防止财务舞弊和资金挪用等行为,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经营稳定。
1.4提升企业管理层决策水平
提供决策支持。新会计法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有助于管理层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科学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新会计法强调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科学的资源配置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新会计法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财会监督,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管理创新和管理改进。高效的管理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2.新会计法下企业财会监督存在的问题
2.1监督机制不健全
缺乏系统的监督体系。许多企业尚未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财会监督体系。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财会监督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难以有效覆盖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影响了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监督职责不明确。在一些企业中,财会监督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监督责任无法落实。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职责界限模糊,容易出现监督盲区和责任推诿,影响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监督独立性不足。部分企业的财会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难以保证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受制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或人员的干预,难以独立开展监督工作,影响监督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2.2监督力度不够
监督频次不足。许多企业在财会监督的频次上存在不足。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频率较低,导致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监督工作的连续性和及时性。监督深度不够。部分企业在财会监督的深度上存在不足。监督检查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导致一些隐藏较深的问题难以被发现和解决,影响监督工作的深度和精准度。惩戒措施不力。一些企业的财会监督惩戒机制不健全,对违规行为的处理不力。惩戒措施和处罚标准不明确,导致违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无法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影响监督工作的威慑力和效果。
2.3监督人员素质不高
专业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的财会监督人员专业能力不足,难以胜任监督工作。财务管理和审计知识欠缺,导致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影响监督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培训不足。许多企业对财会监督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导致其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难以提升。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影响监督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效率。职业道德欠缺。部分财会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存在廉洁自律意识不足的问题。职业道德的欠缺容易导致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影响监督结果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2.4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系统不完善。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难以满足财会监督的需要。信息系统功能单一,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影响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数据共享不足。部分企业的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联动不足。数据的孤立和分散导致监督信息无法有效整合和利用,影响监督工作的整体效果。信息化意识不强。一些企业管理层和财会监督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强,对信息系统的应用重视不够。信息系统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不足,导致信息系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影响监督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2.5内部控制薄弱
控制环境不佳。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较差,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控制措施执行不力,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风险评估不足。一些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难以有效识别和评估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风险。风险评估的频率和深度不足,导致潜在风险难以被及时发现和防范,影响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控制活动不规范。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不规范,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足。控制流程和操作规范不明确,导致控制措施难以严格执行,增加了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和风险。
3.新会计法下企业财会监督优化策略
随着新《会计法》的实施,企业财会监督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保障企业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优化财会监督工作。
3.1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系统的监督体系。企业应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财会监督体系,覆盖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监督制度和流程,明确监督内容、监督方法和监督标准,确保财会监督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明确监督职责。企业应明确财会监督的职责分工,确保监督责任落实到位。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职责,避免职责重叠和监督盲区,提升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增强监督独立性。企业应确保财会监督机构的独立性,避免其他部门或人员的干预。设置独立的监督机构,直接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汇报工作,确保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2加大监督力度
增加监督频次。企业应增加财会监督的频次,确保监督工作的连续性和及时性。定期开展全面检查,不定期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提升监督工作的覆盖面和深度。深化监督内容。企业应深化财会监督的内容,确保监督工作的深度和精准度。深入分析财务数据和业务流程,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整改建议,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加强惩戒措施。企业应健全财会监督的惩戒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制定明确的处罚标准和程序,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提升监督工作的威慑力和效果。
3.3提升监督人员素质
提高专业能力。企业应加强财会监督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提升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方法,增强财会监督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应加强财会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廉洁自律意识。开展职业道德培训,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财会监督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应完善财会监督人员的激励机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对表现优秀的监督人员给予奖励,提升其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确保监督工作的高效开展。
3.4推进信息化建设
完善信息系统。企业应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增强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确保财会监督工作的高效开展和信息的准确传递。实现数据共享。企业应推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联动。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各类财务信息和业务数据,提升数据的利用效率,确保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增强信息化意识。企业管理层和财会监督人员应增强信息化意识,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加强信息化培训,提高信息系统的认知和使用能力,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财会监督中的作用,提升监督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3.5强化内部控制
优化控制环境。企业应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控制职责和流程,确保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加强风险评估。企业应加强风险评估工作,全面识别和评估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制定系统的风险评估计划,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活动,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风险,确保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规范控制活动。企业应规范内部控制活动,确保控制措施的执行到位。制定详细的控制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标准和责任人,确保控制措施的严格落实,降低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和风险。
3.6强化外部监督
加强外部审计。企业应重视外部审计工作,确保外部审计的覆盖面和深度。聘请具有资质的外部审计机构,定期开展全面审计,及时发现和揭示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提升外部监督的效果和公信力。增强社会监督。企业应增强财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披露财务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提升社会监督的力度和效果。畅通监督渠道。企业应畅通外部监督渠道,方便外部监督机构和社会公众获取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监督线索。设置监督热线、监督信箱等多种监督渠道,及时受理和处理外部监督意见和建议,提升外部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7加强监督结果运用
落实整改措施。企业应对财会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建议进行认真落实。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提升监督工作的改进效果。建立结果反馈机制。企业应建立系统的监督结果反馈机制,确保监督结果及时传递和反馈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定期召开监督结果反馈会,通报监督结果和整改情况,确保监督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充分利用监督结果。企业应充分利用财会监督结果,将监督结果应用于管理改进和决策支持。对监督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提出科学的管理改进措施和决策支持方案,提升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结束语
在新会计法的背景下,企业财会监督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提升监督人员素质、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强化外部监督以及加强监督结果运用,企业可以优化财会监督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信息透明度,保障企业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应高度重视财会监督优化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财会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汉云.新时代背景下财会监督体系优化研究[J]. 会计之友,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