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摘要: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中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内部控制机制薄弱、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问题以及外部监督和法律法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也制约了事业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康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改进,提升会计监督的水平,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运营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内部控制
1.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1内部控制机制薄弱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薄弱,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例如,一些单位未能制定全面的内部控制手册,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不够具体,操作性差,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各岗位职责的明确分工和相互制约。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岗位职责分工不明晰,不同岗位之间的权责界限模糊,容易导致职责重叠或空白。例如,出纳与会计岗位未能有效分离,既负责资金收付又负责账务处理,增加了财务舞弊的风险。控制环节缺失或执行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严格的控制环节和执行力。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控制环节设置不合理或执行不到位。例如,采购流程中缺乏必要的审批和监控环节,导致采购成本不透明、采购行为不规范。此外,即使有相应的控制环节,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依然无法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功能弱化,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内部审计功能被弱化。例如,内部审计部门人员配置不足,审计范围和深度有限,难以发现和纠正会计监督中的问题。
1.2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监督的基础。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普遍。例如,一些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故意夸大收入、隐瞒支出,导致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此外,一些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存在虚报、瞒报现象,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数据失真。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例如,一些单位未能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存在随意调整会计科目、混淆费用类别等问题。此外,一些单位在成本核算中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导致成本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会计资料管理不善,会计资料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监督的效果。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会计资料管理不善现象较为突出。例如,一些单位未能建立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资料的归档、保管和查阅不规范,导致会计资料丢失、损毁或被篡改。此外,一些单位在会计资料的电子化管理中存在信息安全隐患,数据易被非法获取或篡改。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是会计监督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现象较为普遍。例如,一些单位在财务报告中未能全面、详细地披露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导致外部使用者难以准确理解和判断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此外,一些单位在信息披露中存在选择性披露、隐瞒不利信息等问题,影响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1.3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问题
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会计监督的效果。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现象较为普遍。例如,一些会计人员缺乏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难以胜任复杂的会计工作。此外,一些会计人员对最新的会计准则和政策法规不了解,导致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存在偏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会计监督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现象较为严重。例如,一些会计人员在利益驱动下,与其他部门或外部人员串通舞弊,进行虚假记账、编造会计凭证等违法行为。此外,一些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敷衍了事,导致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会计人员培训不足,会计人员的持续培训是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培训不足现象较为普遍。例如,一些单位未能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导致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滞后。此外,一些单位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单一,未能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效果不佳。
1.4外部监督和法律法规问题
外部监督力度不足,外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进行独立、公正的监督和评价。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外部监督力度不足现象较为普遍。例如,外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未能深入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审计范围和深度有限,难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此外,一些外部监督机构与被监督单位存在利益关系,监督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现象较为严重。例如,一些单位未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存在违规操作和违法行为。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在监督和管理中存在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会计监督的法律约束力不足。法律意识和合规文化薄弱,事业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文化是会计监督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中,法律意识和合规文化较为薄弱。例如,一些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对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形成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此外,一些单位在合规管理中存在走过场和形式主义,未能将合规要求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影响了会计监督的效果。
2.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优化对策
2.1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制定系统、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编制详细的内部控制手册,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和控制环节,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其次,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中的缺陷和不足。例如,针对采购流程中的控制环节缺失问题,可以增加审批和监控环节,确保采购行为的合规性和透明度。明确岗位职责分工,为了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分工,确保权责清晰、相互制约。首先,根据业务流程和控制要求,对各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和分工,避免职责重叠或空白。例如,将出纳与会计岗位进行分离,确保资金收付和账务处理的独立性和互相监督。其次,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责任,确保员工在工作中有明确的指导和依据。强化控制环节执行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严格的控制环节和执行力。首先,建立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控制节点,对关键操作环节进行监控和审核,确保各项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资产管理中,实行资产购置、使用、报废等环节的全流程控制,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其次,加强对控制环节的执行监督,定期开展内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中的问题,确保控制措施的落实到位。加强内部审计功能,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提升其独立性和权威性。首先,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其次,扩大审计范围和深度,全面覆盖单位的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此外,建立有效的审计反馈和整改机制,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和改进。
2.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事业单位应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首先,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避免随意调整会计科目和费用类别。例如,在收入确认和支出核算中,严格遵循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确保会计报表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次,加强对会计数据的审核和复核,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减少人为错误和舞弊行为。规范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事业单位应制定科学、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标准,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首先,建立详细的会计核算制度,明确各类业务的核算方法和流程,确保账务处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例如,在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通过对各作业环节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高成本和低效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其次,定期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评估和更新,及时适应业务发展的变化和会计准则的更新,确保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加强会计资料管理,会计资料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监督的效果。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会计资料的归档、保管和查阅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首先,制定详细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会计资料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查阅权限,确保会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对重要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实行集中归档和保管,确保资料的安全和完整。其次,加强会计资料的电子化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加密手段,确保电子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全面披露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是会计监督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全面、及时和透明。首先,制定详细的信息披露指南,明确各类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和形式,确保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一致性。例如,在财务报告中,全面、详细地披露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确保外部使用者能够准确理解和判断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次,加强信息披露的审核和监督,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及时,避免选择性披露和隐瞒不利信息。
2.3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
加强会计人员专业培训,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会计监督的效果。事业单位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投入,提升其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首先,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最新的会计理论和实践方法,确保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例如,通过参加国家会计学院、行业协会等机构组织的培训课程,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和政策法规,提升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其次,开展内部培训和交流活动,分享成功的会计实务案例和经验,提升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会计监督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首先,通过培训和宣传,学习和贯彻《会计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提升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建立有效的职业道德考核和激励机制,将职业道德表现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会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诚信观念。加强会计人员选拔和任用,会计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是提升会计监督水平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人员选拔和任用机制,确保会计岗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首先,根据岗位需求和任职条件,制定详细的选拔标准和程序,确保选拔过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例如,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具有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优秀会计人才,确保会计岗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其次,建立有效的人员任用和轮岗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岗位和职责,确保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4强化外部监督和法律法规执行
加强外部审计力度,外部审计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进行独立、公正的监督和评价。事业单位应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合作,提升外部审计的力度和深度。首先,选择具有资质和信誉的外部审计机构,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例如,通过招标和竞争的方式,选择信誉良好、专业素质高的外部审计机构,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信力。其次,扩大审计范围和深度,全面覆盖单位的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首先,制定详细的法律法规执行计划,明确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要求和责任人,确保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和落实。例如,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严格按照《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进行账务处理和财务管理,确保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其次,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中的问题,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培养法律意识和合规文化,事业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文化是会计监督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应通过培训和宣传,提升全员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文化,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合规氛围。首先,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和讲座,学习和贯彻《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提升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观念。例如,通过邀请法律专家和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升员工的法律素质和合规意识。其次,通过内部宣传和交流,分享成功的合规案例和经验,营造全员参与合规管理的良好氛围,确保合规要求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史朔.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路径建设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22(24)
[2]隋芹芝.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22)
[3]马诚慧.基于审计视角下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困境与纾解[J].财会学习,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