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术的生态美学特点及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6
/ 2

根雕艺术的生态美学特点及表现

丁冠红

绍兴市越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浙江 嵊州,312400

摘要:根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具有鲜明的生态美学特点与艺术的神秘性呈现。历经岁月沧桑的根雕艺术不仅彰显其独特的生态美学特点,也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根雕艺术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而针对性阐释了根雕艺术的生态美学特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根雕艺术;生态美学特点;艺术表现

引言:根雕艺术是我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的具体呈现,在我国民间的普及度较高,也涌现出了许多技法娴熟、想象丰富的根雕艺人,作品内容可谓古今中外、雅俗俱在,具有极为丰富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对根雕艺术的生态美学特点及表现进行分析阐释,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发展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一、根雕艺术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根雕

根雕是根雕艺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强调以自然的树根为材料,在手工艺人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中进行艺术加工,凸显自然地美好与艺术的表征。根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七分天成,三分雕琢”可视为根雕艺术表现的一种精辟概括。“七分天成”指的是根雕艺术崇尚自然美,强调根雕艺术创作需要顺应自然感召自然,将根雕作为一种生命的象征最大程度上凸显其色彩、纹理和形状的艺术美。正是基于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使得根雕艺术有别于其他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对根雕艺术家的生活阅历和艺术技巧要求较高,在艺术创作中应尽可能保留根雕的自然形态[1]。“三分雕琢”指的是根雕艺术家对根雕处理、想象方面的技艺与智慧。虽然根雕艺术强调对根雕自然形态的保留,但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仍需要精细的雕刻技术进行呈现,确保能够风格上融入自然美、贴近自然美、直到升华自然美,正是因为这种巧妙地结合使得根雕艺术不仅具有“自然之美”,也兼具着“人文之意”,承载着赞美自然和颂扬生活的双重意蕴,而这两重意蕴也成为根雕艺术的灵魂所在。

(二)根雕雕塑

根雕雕塑主要是使用树根,通过雕刻、拼接、整合等方式进行雕刻塑造,是一种立体的艺术品创作过程,也是根雕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根雕雕塑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可以是雕刻家的某种抽象的艺术呈现。如浙江树根雕代表人物证剑夫所创作品有饱经风霜面壁的达摩,洞察世事的罗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雍容华贵的仕女,云遮雾罩的山水,聪慧活泼的孩童,历经清理、立意、构思、打坯、精修、打磨、上光、命名等八道大工序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妙绝伦的根雕作品,使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

(三)根雕器物

与根雕雕塑相比,根雕器物不仅具备艺术上的美学功能,也兼具着生活中的实用功能,是一种将树根与实用功能紧密结合的艺术品。材料仍以自然生长的树根为主,经过雕刻家的精密雕琢和巧妙构思,创作出一件又一件具有独特艺术形态和美感的器物,如花瓶、茶具、摆件等,不仅展现了根雕器物的奇妙形态,也为其赋予了器物的实用性价值,全面彰显了雕刻家的创造力。因为根雕器物所具备的独特纹理与雕刻表现力,使其成为家居装饰品的独特选择,不仅能够为室内空间增添艺术氛围,彰显根雕器物的曲线优美,也能发挥根雕器物的生活实用性特点,如花瓶可用来插花、茶具可用以沏茶等。

二、根雕艺术的生态美学特点

根雕艺术的“奇”

根雕艺术的“奇”尽数体现在其外表形态特征的“奇怪”“奇妙”与“惊奇”方面,是一种能带给人出乎意料的“形”奇。根雕艺术的主要材料是自然生长的根材,因为根材所处生长环境不尽相同,树根为了汲取营养物质在土质、空气和温度等诸多不稳定因素下需要不断调整生长方向,这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成长的树根呈现出一种无序而奇异的多彩形态,虬结缠绕的树根、扭曲交错的纹路,使得不同的根材在形态上呈现出千奇百怪的美学特点[2]。根雕艺术家们通过精妙的技艺和卓绝的想象,将这些根材“化腐朽为神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奇”的艺术表现力,而这种表现力与根雕材料自然生长所产生的奇妙形态有着直观联系。

(二)根雕艺术的“韵”

根雕艺术的“韵”指的是格调艺术的“气韵”“神韵”“趣韵”,这种“韵”的特点尽数蕴藏在自然根材奇特的形态中,经由根雕艺术家的艺术处理与精妙改造后呈现出的一种韵趣与韵味。“韵”生“奇”中,这种韵趣与韵味的呈现离不开根雕艺术的奇特形态的赋能,可以说“奇”是根的生命,“韵”则是根的灵魂。常人眼中丑陋、平常的根材在根雕艺术家眼中,可能就是一件难得的精品佳料,也正是因为根雕艺术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才能更加凸显根雕艺术的“韵”的特征,在精妙的艺术处理中使作品得以触发观众的联想,激起情感的衍化,暗示出美与力的萌动,让观看者在这种气韵的交流中达到“物我相通”的精神境界。苏轼在《题王晋卿画后》有云:“长松倒卧水中龙”,正是观看者对根雕艺术的“韵”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生动写照。

(三)根雕艺术

的“巧”

根雕艺术的“巧”指的是选材的“巧”、造型的“巧”、刀工的“巧”以及命名的“巧”,可集中概括为根雕艺术构思和技法上面的巧妙,“无巧不成意”正是根雕艺术的真实写照。“巧”发“奇”中,“韵”随“巧”显现,根雕艺术家对形态奇妙的根材进行处理,凸显根雕艺术的气韵的前提在于具有巧妙的构思和精巧的技艺,在这种“巧”中点化出“天成”和“人化”的最佳结合,根的选材、造型、雕刻和命名都凸显出根雕艺术的“巧”的特点。一是选材“巧”。根雕艺术家需要认真挑选合适的根材,这种挑选与社会主流审美有所差异,需要根雕艺术家深入感悟根材的深层内涵才能选定材料,如常人眼中丑陋的树瘤在根雕艺术家的联想中则可以视为一种喇叭裙状的精思;二是造型“巧”。根雕艺术家需要巧于准确地找到所选材料立行大意的切入点的,构建出巧妙而精巧的形象。通过作品的形象塑造表露根雕艺术家心中立意,进而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三是刀工“巧”。刀工不仅是运刀的功夫,更是根雕艺术家对根雕形象塑造的方法呈现,不同的刀法不同的雕刻力度与不同的构思,在处理同一块根材时都能够展现不同的思想韵味和艺术趣味。与此同时,也需要最大程度凸显根材的自然美感,能够根据根材的形状与纹路选择恰当的刀法与力度[3]。四是命名“巧”。根雕的命名需要贴合根雕本身形态,突出其艺术性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好的根雕名字一定是耐人寻味、切意达意的,好的名称往往能吸引观看者更深入理解根雕艺术的意蕴,更容易进入作品意境,理解作品的艺术思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独树一帜的存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独特的艺术美感,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也呈现出现代手工艺的精妙之处。对根雕艺术的生态美学特点及表现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根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进而让这门传统工艺更好地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益宾.当代仙游传统竹根雕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的传承发展[J].东方收藏,2023,(11):126-127.

[2]覃晓慧.新时代根雕艺术设计创作的审美需求探究——以“2020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为例[J].林产工业,2023,60(05):93-94.

[3]李紫薇,孙媛,丘志力,等.中国根雕艺术:资源、文化、艺术的融合与贯通[C]//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珠宝与科技——2023国际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桂林理工大学珠宝学院/珠宝检测中心;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