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4
/ 2

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探析

邓磊

身份证号:460026199503160015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序地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其治理效果和可持续能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和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农田、水源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过度使用大量农业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农田水源也受到污染。此外,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进一步污染水源。同时,乱伐滥砍和滥用农药农膜等不良行为也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全球气候变化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极端天气现象,如山洪灾害、火山爆发等,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冲击主要表现为耕地被毁、水体污染,对农田农作物的正常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并扰乱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气温、降水增加,导致乡村供水受到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不断出现的气候变化会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到农村发展。

1.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会促进经济效益增加,主要的因素包括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供应等,尤其体现在农产品质量上。生物多样性破坏、水环境被污染会影响农产品生产的质量,阻碍农产品的售卖和供应,从而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良好生态环境会提高农业生产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协同治理,开辟出一条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道路。农村居民也逐渐意识到,农村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是最具特色的农村发展招牌,应当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渠道,建设美好的农产品前景。而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干净整洁的生态环境建设,这是农村的重要生态资源,能够抵御经济风险。

2农村环境问题的存在

1)水污染。农村地区的农田灌溉、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畜禽养殖等活动导致农村水体受到污染。农村地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地下水中,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2)土壤污染。农村地区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中污染物的积累。此外,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方式不规范,也会导致土壤污染。3)空气污染。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生物质燃烧,如农作物秸秆的焚烧、柴火燃烧等,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4)生物多样性丧失。农村地区的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开发和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5)垃圾处理问题。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方式相对简单,缺乏规范的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农村环境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通过农村环境治理来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关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并促进可持续的农村发展。

3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3.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和机制建设

一是要将生态环境治理的规划、标准、监测等纳入法律法规中,对农民的生态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确定各个利益相关方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二是要完善建立农村环境污染监控系统和风险评价体系,使环境治理工作能够有据可依,并建立相应的惩罚和问责机制。三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健全以绿色为主导的生态补偿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补贴机制,从而达到农村生态环境多主体的协同治理。

3.2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技术

环境治理技术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直接关系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效果。要充分考虑农村生活的特点,考察环境、气候等因素,强化农村环境治理的目标,改革和创新现有的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因地制宜地改善生态环境,不能盲目效仿城市的环境治理技术,走出一条独特的生态保护之路。另外,从实用性和适用性出发,大力推广和应用科学的环境治理技术,学习先进的治理模式和经验,再结合自身的生态环境特点,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和经验的推广,优化和完善环保技术,满足当地的生态环境治理需求,维护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以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为核心检测对象,实现点污染源、面污染源的生态环境监测全覆盖,为生态环境评估和分析提供更加有效和科学的数据支撑。

3.3意识提升,增强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是做万事万物的基础,因此在基金技术之前,为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首先需要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可以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定期的环保教育活动、发布环保知识宣传资料,使农民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外,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环保示范村、示范户等,展示环保农业、生态养殖等绿色发展模式,激励农民学习和模仿。对于实施绿色生产方式、有效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或政策支持。同时,深入解读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组织农民参与实际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水源等,让农民在实践中体验环保的重要性,明白遵守环保规定的必要性和违反规定可能带来的后果。

3.4体系健全,实现政策法规和监管的落实

乡村振兴背景下,在落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建立健全相关的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首先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针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需要具体、操作性强,涵盖水土保持、废弃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方面,并且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确保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强化监管力度,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这包括提升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以及定期开展环境检查,确保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同时要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构建全面的环境监测网络,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物联网等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并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公众能够及时了解环境问题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除此之外要加强地方政府责任,明确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责任,要求地方政府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计划,定期对外公布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并对环保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整改。

结束语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是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所面临困境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目的在于加强农村地区的生态保护,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支撑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显然,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它依赖于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农民的共同参与与努力。唯有社会各界的协作和共同致力,才能最终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宋贵青.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12):170~172.

[2]胡雨寒.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3(04):30~33.

[3]张博,梅莹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演进与路径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2):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