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 福州 350122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实施感觉统合训练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院内就诊的60例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样本纳入例数:6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以随机摸球为基础分组方式,分为对照、实验两个小组,观察例数高度一致。分别实施常规治疗,感觉统合训练。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比,实验组(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后的口部运动功能水平(舌功能/唇功能/下颌功能)更高,声学指标(声强范围/频率范围/最长发声时间)更高,语音清晰度评分(单字清晰度/句清晰度/连续语音清晰度)更高,(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口部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声学指标,促进语音清晰度提升,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感觉统合训练
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语言表达障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音困难、发音不清、音调异常、语速异常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社交活动能力受损,易导致身心发育异常[1-3]。发病率较高,临床主要通过非药物干预治疗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4]。本研究针对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实施感觉统合训练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院内就诊的60例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样本纳入例数:6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以随机摸球为基础分组方式,分为对照、实验两个小组,观察例数高度一致。其中对照组(n=30例):性别:男性、女性分别18例、12例;年龄均值(8.67±1.10)岁;实验组(n=30例):性别:男性、女性分别16例、14例;年龄均值(8.77±1.08)岁。均遵循自愿原则加入,了解并愿意参与本次研究。对照、实验两组基线资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实施口部运动训练,对患者的构音功能、口部运动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实施构音训练,选择医用棉签协助患者对自身口腔内位置、功能等进行指导,以更加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语言引导患者舌尖上翘与硬腭接触张口发音。对构音动作进行观察分析,提出异常问题和相应改善措施。将患者错误发音通过循环播放录音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语音刺激,可将语音制成音频图像,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促使患者理解。逐步实施舌尖后音针对性训练、舌腭摩擦训练、舌外平伸展训练等,循序渐进,降低训练难度。指导患者在饮食咀嚼时有意识地增加咀嚼时间,促进对咬合、咀嚼能力的锻炼,通过按摩等方法对下颌等部位进行锻炼,从而提升口腔功能。引导家属积极参与训练活动,及时提供安抚和鼓励,提供心理支持,从而提升患者积极性与自我效能感,提升依从性。
实验组(感觉统合训练),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加强对患者前庭觉、本体觉的训练,通过平衡木、蹦床、跳绳、滑板等运动方式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前庭感觉能力,提升对本体感觉的锻炼力度。引导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摇摆平衡等感觉和规律,指导患者通过球体滚过身体、摇晃秋千、平躺于滑板上对身体和感觉的刺激,促进患者感觉功能提升,促进促进预后改善,提升治疗效果。在进行训练时需要注意保障安全,由专业人员在一旁守候和指导,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根据患者个人喜好、实际情况等进行训练强度、活动项目的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口部运动功能情况、声学指标情况、语音清晰度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x2对应表示计量数据、计数数据,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口部运动功能、声学指标情况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舌功能水平(67.12±8.56、67.44±8.23)、唇功能水平(77.59±10.23、78.12±10.33)、下颌功能水平(70.56±9.56、70.44±9.12)、声强范围(39.56±6.12、39.44±6.20)dB、频率范围(360.51±23.45、361.22±22.89)Hz、最长发声时间(9.15±1.10、9.20±1.17)s;患者结果对比(t舌功能 =0.149,P1=0.881;t唇功能=0.200,P2=0.841;t下颌功能 =0.051,P3=0.958;t声强范围=0.076,P4=0.939;t频率范围=0.118,P5=0.906;t最长发声时间=0.170,P6=0.86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舌功能水平(81.23±5.45、74.33±6.10)、唇功能水平(92.12±8.10、84.67±7.22)、下颌功能水平(86.34±5.22、79.41±6.89)、声强范围(51.24±5.22、46.78±6.11)dB、频率范围(512.34±30.59、481.36±34.19)Hz、最长发声时间(15.10±1.48、13.36±1.64)s;患者结果对比(
t舌功能 =4.618,P1=0.001;t唇功能=3.761,P2=0.001;t下颌功能 =4.386,P3=0.001;t声强范围=3.016,P4=0.001;t频率范围=3.697,P5=0.001;t最长发声时间=4.295,P6=0.001)。实验组治疗后的口部运动功能水平、声学指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语音清晰度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单字清晰度(66.23±3.89、66.47±3.75)、句清晰度(64.59±4.10、64.81±4.03)、连续语音清晰度(63.46±2.10、63.52±2.04);患者结果对比(t单字清晰度=0.243,P1=0.808;t句清晰度=0.211,P2=0.833;t连续语音清晰度=0.116,P3=0.907)。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单字清晰度(81.33±2.12、74.56±1.82)、句清晰度(78.10±3.12、70.36±2.75)、连续语音清晰度(76.20±1.74、71.22±2.12);患者结果对比(t单字清晰度=13.265,P1=0.001;t句清晰度=10.170,P2=0.001;t连续语音清晰度=9.916,P3=0.001)。实验组治疗后的语音清晰度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功能性构音障碍主要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语言环境、饮食结构不良等因素有关。患者唇、舌、下颌等构音器官正常,但语言表达不清,临床主要通过非药物治疗以促进恢复,提高发音功能[5-6]。
发音清晰情况与感觉统合能力存在关联,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提升患者前庭觉、本体感受,促进神经功能改善[7-8]。可对信息输入、传导等造成进一步刺激,促进感觉功能恢复,从而改善发音功能[9-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的口部运动功能水平更高,声学指标更高,语音清晰度评分更高。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口部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声学指标,促进语音清晰度提升,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实施感觉统合训练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助于促进恢复。有一定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婷婷,郭广营,孟辰.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4):30-33
[2]胡谊容,田松明,王平,赖闻.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及语言呼吸功能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3,21(3):302-305
[3]牛雪丽,苏红娜,王立英.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语言发育障碍患儿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3):513-516
[4]邱文立,邓浩荣,张琬璐,崔文瑞.感觉统合训练与引导式教育对语言障碍患儿语言发育能力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3):45-48
[5]张靖,谭丽金,黄美貌,蔡娟.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口部运动治疗儿童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0):145-146
[6]聂丹丹,周奇慧.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口部运动治疗儿童构音障碍的康复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21,29(7):78-80
[7]王臣,沈华仙,茅旭辉,黄浩杰,陈伟健,易颖.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03-106
[8]王瑞霞,王云霞,刘娟.感觉统合训练结合语音训练治疗舌尖后音异常的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的疗效[J].医学临床研究,2023,40(8):1279-1280F0003
[9]张蕊鹂,关丽君.针刺联合构音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智力结构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9):128-130
[10]康文婷,许晓文,郑雅萍,林丽云.口部肌肉训练联合言语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言语功能恢复情况、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4,43(3):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