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程序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2
/ 2

预见性护理程序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价值探讨

于春玲

黑龙江省女子监狱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69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价值与作用。方法:选择我国某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诊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实验,将其划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办法,实验组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个实验小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胸痛消失时间等。结果:通过实验对比可以得知,常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胸痛消失时间会长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胸痛消失时间,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极强,其会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冠心病;护理价值

引言:冠心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主要的发病群体为老年人。若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会形成一系列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并且冠心病的病程时间较长,一旦患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就会受到影响,会形成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且大部分病患对冠心病疾病的了解都会比较少,其在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比较多,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办法进行干预。满足患者心理及生理方面的诉求,预防各类并发症,准确评估病情,提高护理效果。

1实验资料与方法

1.1实验资料

为了能够深度地探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价值,本文以我国某一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诊疗的多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实验,从中随机选取8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合理设定实验患者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0例,女性病患为20例,男性病患为20例。年龄最小为61岁,年龄最大为77岁,整体平均年龄为67岁。病程最短为4年,病程最长为6年,整体平均病程时间为5年。两个实验小组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模式,将护理时间设置为30天。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心功能状况等,制定适宜的活动计划,鼓励患者适度进行运动,提高患者心肺功能以及身体素质,并给其提供适宜的膳食建议。患者要严格遵照医嘱接受药物治疗,医护人员监测患者病情以及药物的疗效等,对药物剂量和方案进行调整。并实时告知患者药物的具体用法以及不良反应等,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病情恶化或者并发症等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实验组要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准,实行预见性护理办法。护理时间为30天。

(1)分析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其所提出的护理需求,制定出极具个性化的护理治疗方案,其会涵盖心理干预措施、药物治疗措施以及心脏康复措施等多项内容。

(2)对病患实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教育,让患者能够树立起抵抗病魔的自信心,减轻患者对于其疾病所形成的焦躁、抑郁等的情绪。

(3)定期进行心脏评估,采取心脏超声、心电图等多种检查方式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引导病患戒烟戒酒,让患者适度锻炼,同时调整患者的饮食计划,让其能够积极参与心脏康复计划。

(5)定期进行监测和随访,其包含药物检查、心脏评估状况等,对其实行一对一的指导,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6)调整治疗方案,进行有效的家庭知识和教育。和冠心病患者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展开有效的健康宣教,便于其更好地掌握冠心病的相关特征以及治疗事项,提供有效的支持以及护理帮助。

(7)持续性地监测评估,制定完善的预见性护理机制,监测评估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措施,确保护理工作可以顺畅地开展,提高护理质量与效果。

2结果

实验组胸痛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胸痛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胸痛消失时间(d)

平均住院时间(d)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

实验组

40

12.80±2.45

3.44±1.18

93.35±5.18

对照组

40

19.00±2.51

6.10±2.05

84.23±5.34

t

12.499

7.952

8.668

P

<0.001

<0.001

<0.001

3结论

冠心病是一类具有长期性发展特点的心脏疾病,其疾病的进展较为缓慢,并且患者在发病早期并不会存在明显的不适症状,其仅会出现轻微的胸部不适感等,并不能引起患者的关注和重视。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冠状动脉越来越狭窄,会影响到患者的心脏血供情况。患者在缺氧的情况下,心肌细胞会形成死亡或者损伤等的情况,病患也会进一步表现出心肌梗死或者心绞痛等的症状表现。冠心病心绞痛是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主要信号,该信号的心绞痛发作时间以及疼痛类型较多。患者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会使得其频繁地出现心绞痛等的症状,这样就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会有随时猝死的可能性,进而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若完全凭靠单一的治疗办法没有注重日常护理,容易使其旧病复发,甚至还会形成一系列的并发症等的问题。所以要通过实行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方式,综合全面地分析患者的各项数据信息,评估其存在的护理风险,并针对风险问题实行有效的护理,减小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预见性护理模式作为护理领域的一种创新实践,其核心在于预见并提前干预潜在的健康问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预判能力及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不仅紧密追踪患者的疾病进展,还细致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微妙变化,旨在通过个性化、前瞻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治疗效果,同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营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高效的康复环境。针对冠心病患者,预见性护理特别强调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鉴于疾病认知不足是导致患者心理状态失衡、治疗依从性差及并发症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该护理方案创新性地结合了线上与线下平台,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健康宣教服务。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全面了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防策略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照护技巧,从而增强他们对疾病的认知与重视,促进治疗依从性的提升。预见性护理还积极倡导并实践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强调其在冠心病预防与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护理人员会通过定期随访、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反复强调按时服药、规律运动、均衡饮食等健康行为对心脏健康的益处,帮助患者树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念,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持续性的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心肺耐力,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为患者的全面康复奠定坚实基础。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治疗配合度,还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是推动现代护理理念与实践发展的重要方向。

结语:冠心病的风险系数会比较高,患者在发病后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要积极预防并筛查冠心病,合理接受治疗。通过使用预见性护理的办法,让病患能够自主配合医护人员,积极做好各类并发症预防措施。展现出预见性护理模式的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血压,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黄丽平.预见性护理程序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价值探讨[J].基础医学理论研究,2023,5(6):63-65.

[2]张宏杰.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对减少护患纠纷的意义[J].饮食保健,2021(6):251.

[3]戴红英.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2021(13):171-172.

[4]杨菲.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5):152.

[5]宋瑞.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