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30
/ 2

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

郑伟

武汉市江夏区青龙山林场

摘要: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林业病虫害的频发与加剧已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深入探讨了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最新创新成果,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生态防治等多个方面,并详细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本文提出了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实践策略,旨在为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控水平、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创新;应用实践;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态防治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为活动的不断增加,林业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病虫害作为林业生态系统中的一大威胁,其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和木材质量,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构成了威胁。因此,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创新

1)生物防治技术创新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引入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自然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近年来,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

天敌昆虫的规模化繁殖与释放: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天敌昆虫的规模化繁殖技术逐渐成熟。通过人工饲养和繁殖天敌昆虫,可以大量释放到林间,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例如,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利用瓢虫防治蚜虫等,均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病原微生物的筛选与应用:病原微生物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筛选与应用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创新。科研人员通过分离、鉴定和筛选高效、低毒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用于防治林业病虫害。这些病原微生物能够特异性地感染并杀死害虫或病原体,而对林木和其他生物无害或影响较小。

生物制剂的研发与应用:生物制剂是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具有防治病虫害功能的制剂。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利用植物源杀虫剂、微生物农药等生物制剂防治林业病虫害,具有环保、高效、低毒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2)物理防治技术创新

物理防治技术通过物理手段直接杀死或驱避病虫害,具有无污染、易操作等特点。现代物理防治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林业病虫害防控提供了更多选择。

光诱杀技术:利用害虫对特定光波的趋光性,通过设置黑光灯等光源诱杀害虫。该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无污染,被广泛应用于林业害虫防控中。

色诱杀技术:利用害虫对特定颜色的偏好性,通过设置彩色粘虫板等装置诱杀害虫。该技术具有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在防治某些特定害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物理隔离技术:通过设置物理屏障或改变林木种植结构等方式,将害虫与林木隔离开来,从而防止害虫的传播和危害。例如,在果园周围种植防护林带、在林木周围设置隔离网等措施均能有效防止害虫的入侵和扩散。

3)化学防治技术创新

化学防治技术利用化学药剂快速杀灭病虫害,具有见效快、作用持久等优点。然而,传统化学防治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化学防治技术的创新主要集中在降低药剂毒性、提高药剂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

绿色化学药剂的研发:绿色化学药剂是指具有低毒、高效、环保等特点的化学药剂。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改变药剂分子结构、引入生物活性基团等方式开发出了一系列绿色化学药剂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控。

4)生态防治技术创新

生态防治技术通过调整和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强森林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实现病虫害的自然控制。近年来,生态防治技术不断创新,为林业病虫害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混交林营造:混交林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混交林的营造能够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从而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通过科学选择树种、合理搭配比例和布局,可以构建出具有高效抗病虫能力的混交林体系。

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指对一定区域的山林进行封闭管理,禁止或限制人类活动,让自然力量进行恢复和改造的过程。封山育林能够减少人为干扰,促进林木的自然生长和更新,增强森林的自我恢复能力。同时,封山育林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等,为病虫害的自然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三、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应用实践

1)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实践

在实际应用中,生物防治技术因其环保、高效、可持续等优点而备受青睐。例如,在松毛虫防治中,通过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有效控制了松毛虫种群数量;在蚜虫防治中,利用瓢虫等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也取得了显著效果。此外,生物制剂如植物源杀虫剂、微生物农药等也在林业病虫害防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生物制剂不仅具有防治效果好、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还能够促进林木生长和提高木材质量。

2)物理防治技术应用实践

物理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果园中设置黑光灯等光源诱杀害虫已成为常规操作;在林木周围设置隔离网或种植防护林带以防止害虫入侵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出现,物理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例如,利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彩色粘虫板具有更强的粘附力和更广谱的诱杀效果;利用超声波等技术驱赶害虫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3)化学防治技术应用实践

尽管化学防治技术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在某些情况下仍是不可或缺的防控手段。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采用绿色化学药剂、精准施药技术和缓释剂与微胶囊技术等创新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例如,在防治松材线虫病等严重病害时,采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能够迅速控制病情并减少损失;在果园中利用无人机进行精准喷洒药剂则能够提高药剂利用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四、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展望

1)技术创新方向

未来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创新将更加注重环保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在生物防治方面,将继续深入研究天敌昆虫的繁殖与释放技术、病原微生物的筛选与应用技术以及生物制剂的研发与应用技术等;在物理防治方面,将不断探索新的物理手段和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并降低环境影响;在化学防治方面,将继续研发绿色化学药剂并推广精准施药技术和缓释剂与微胶囊技术等创新手段;在生态防治方面,将加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并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调控策略。

2)应用实践策略

在应用实践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以及科学制定防控方案等措施来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同时还应注重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林分类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控技术并进行优化组合应用以提高整体防控效果。此外还应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分析[J].桑杰草农业与技术.2019,第20期

2. 浅析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J].谢林忠;谢岳峰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第9期

3.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的探究思考[J].李建华新农业.2020,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