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小小一根针, 解决健康大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30
/ 2

健康科普——小小一根针, 解决健康大问题!

杨利敏

南充市南部县东坝中心卫生院 四川南充 637335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神经、免疫、泌尿生殖等系统疾病方面治疗效果确切,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绿色、有效等优点,在常见病、疑难病、日常保健中逐渐受到广泛的认可。可别小瞧这小小一根针,这里面蕴藏着人体健康的大学问呢!下面就带大家走进针灸的神奇世界,了解针灸是如何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带你认识什么是针灸

针法与灸法结合在一起就是针灸,由于针法和灸法通常相互结合使用治疗某种疾病,故而合称为针灸。针法是指以中医理论和经络学为基础,将毫针刺穿于人体皮肤表面,采用特殊的或提或插或捻或转等手法,通过一定的进针角度刺激人体病痛区域经络、穴位,起到缓解病痛、治疗疾病的作用。灸法就是我们常说的艾灸,它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艾条或艾柱进行燃烧加热,置于人体病患体表的对应穴位处,通过熏烫与灼烧,借助热刺激温通经脉,缓解或解除疾病;也可以将点燃的艾卷或艾绒穿置在毫针针尾,通过毫针将热力传达病所,实现治疗疾病和保健预防的目的。

针灸的治疗原理和作用

很多人都会感到好奇,小小一根针究竟是如何治疗疾病的呢?针灸从我国远古开始,经过几千年临床医疗实践,在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祛邪扶正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理论讲究阴阳平衡,辨证施治,健康人体为阴阳平衡、经络畅通状态,当遭受外邪或其他原因导致身体患病时,就会出现气血不畅、阴阳失衡。此时借助针灸对穴位的刺激,可有效疏通经络,驱散风邪,活血祛瘀,改善人体阴阳失衡状态,促进机体恢复健康。从现代医学理论分析,针灸的确具有镇痛、调节及修复组织的作用,在人体多系统器官、皮肤及妇幼等疾病中治疗效果显著。

传统中医学理论认为,“不通则痛,不痛则通”,当体内经络不畅时,气血运行就会受到阻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此时就会导致患处疼痛。针刺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驱除邪气之功效。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针灸的主要作用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镇痛。针灸疗法最广泛的领域就在于镇痛。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通过针刺疗法可发挥内源性镇痛系统的镇痛作用。此外,杏仁核、海马等中脑边缘系统也参与镇痛治疗,在脑啡肽、内啡肽等阿片类物质传导路径中激活镇痛物质,起到较强的镇痛作用。

调节脏腑活动。人体募穴分布和躯体、交感神经节段性分布密切关联,人体脏腑疾病在体表反应后,通过针灸疗法对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等刺激,能显著调节和治疗各种心血管、消化系统、泌尿膀胱系统等疾病。

调节免疫功能。针灸起到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体现为调节人体免疫细胞与参加人体神经-免疫活动。比如在癌症患者治疗中,针灸可有效改善细胞因子IL-2、T淋巴细胞转换率等,从而提升人体免疫活性细胞,增强健康免疫功能。在参与神经-免疫反应中,采用针刺或电针刺激,能激活下丘脑,释放内源性阿片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激活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发精神到身心反应,起到免疫调节的效果。

改善卒中后运动功能。卒中后偏瘫是临床常见的卒中后遗症,病因在于脑神经功能细胞受损。借助针灸疗法,通过肌肉传入刺激,能恢复受损脑组织细胞,增强大脑卒中后的可塑性,促进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体方法包括瘫侧针刺引发运动反射疗法或者健侧针刺引发患侧运动反射疗法等。

针灸的主要治疗方法

毫针刺法。该方法是防止疾病的传统方法,主要利用毫针刺激腧穴经络起到保健治病的效果,根据具体病症采取不同的针法,包含持针法、 留针法、进针法、补泻法等。该方法对医生的专业要求较高,对手法、量度、得气等要求严格,是针灸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

灸法。它是一种常见的针灸外治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取适当的穴位,将艾绒或其他药物体放置在对应穴位体表上方温熨、烧灼,利用温热经经络传导,直达病灶内部,具有通经行气、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预防保健或治疗疾病。

拔罐法。是指通过排除罐筒内空气,形成负压的方式使其吸附于体表,利用吸拔治疗身体不适或疾病。该方法有助于改善局部充血或淤血,起到经络通畅、活血行气、除湿散寒、散结拔毒、止痛消肿等作用。

其他疗法。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包括许多其他改良传统针灸和现代针灸疗法,如三棱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耳针法、微波针法、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穴位贴敷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激光照射法等。

针灸的适应症与禁忌证

针灸适应症:对于寒凝血滞、经脉痹阻引发的风寒湿痹,比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适用;对于风寒外袭引发的感冒,脾胃寒盛导致的腹泻、呕吐等适用;对于脾肾阳虚引发的阳痿、早泄、遗尿等,对于气虚下陷引发的崩漏、脱肛等均适用。

针灸禁忌证

禁忌人群:精神障碍等忌灸;极度疲劳,过饥或过饱、酒醉、大汗、情绪不稳、传染性疾病、高热、昏迷、抽风、身体衰竭等忌灸;高血压患者头部不宜灸;糖尿病患者艾灸时注意避免炙伤皮肤或疤痕灸;

禁忌部位: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孕妇腰骶部、下腹部禁灸;关节部位、大血管处、心脏、眼球等颜面部禁灸。

    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病症广泛,治疗效果良好,但要选择专业的中医师对症施治,切不可盲目治疗,否则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