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116100
【摘要】目的:阐明子宫肌瘤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式,分析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的有效性。方法:2022年3月-2023年8月开展研究,从医院妇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52份,且以上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子宫肌瘤,结合随机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治疗措施分为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常规治疗,评估可见不良反应、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疹等反应的预防作用及过程中表现出的安全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体征恢复达标的总例数及统计占比,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可缓解子宫肌瘤患者相关症状,且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适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桂枝茯苓丸;米非司酮;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卵巢功能旺盛时期(30-50岁)的妇科常见病,由平滑肌细胞及结缔组织组成,经既往病例统计得出,超过两成女性均可患病,且多数无特异性症状,通过体检或超声检查方可检出[1]。基于常规手术治疗可能带来多方面影响,特别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而言,探索更为温和、非手术的治疗途径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传统中药方剂桂枝茯苓丸,以其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的功效,在妇科血瘀病症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2]。而现代药物米非司酮,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有效遏制子宫肌瘤的生长,为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阐明子宫肌瘤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式,分析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的有效性。
研究计划通过审批,于本院执行。确定本次研究期限为2022年3月-2023年8月,以子宫肌瘤为筛选要求,纳入52份病例资料,参考随机标准均等分配以上资料,确保单组内样本量达到26例。研究组年龄统计区间:35-60(47.53±3.33)岁,病程统计区间:2-11(6.52±1.15)月;对照组年龄统计区间:33-60(46.51±3.49)岁,病程统计区间:2-10(6.02±1.05)月,以上基础资料证实两组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式:所选药物为武汉九珑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米非司酮片(国药准字:H20080450),单日服用1次,单次服用10mg,至3个月结束。
研究组治疗方式:加用药物为成都九芝堂金鼎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桂枝茯苓丸(国药准字:Z20027562),单日服用3次,单次服用4粒,至3个月结束。
1.3判定指标
(1)评估可见不良反应,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疹。
(2)评估可见治疗结果,比较标准:随访中。瘤体缩小明显,未出现其他症状,则为显效;随访中,瘤体出现一定缩小,出现了部分症状且得到缓解,则为有效;随访中,瘤体缩小不明显,出现了部分症状且未得到缓解,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为研究数据评估的计算标准,组内涉及到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与(±s)表示,若结果为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2.1 分析不良反应
研究组经治疗后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疹等反应的预防作用及过程中表现出的安全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1 分析不良反应[例/%]
组别 | 头晕头痛 | 恶心呕吐 | 食欲减退 | 皮疹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n=26) | 0(0.00) | 1(3.85) | 0(0.00) | 0(0.00) | 1(3.85) |
对照组(n=26) | 1(3.85) | 2(7.69) | 1(3.85) | 2(7.69) | 6(23.08) |
X2值 | - | - | - | - | 4.127 |
P值 | - | - | - | - | 0.042 |
2.2 分析治疗结果
研究组经治疗后体征恢复达标的总例数及统计占比,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2 分析治疗结果[例/%]
组别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总有效率 |
研究组(n=26) | 0(0.00) | 10(38.46) | 16(61.54) | 26(100.00) |
对照组(n=26) | 6(23.08) | 12(46.15) | 8(30.77) | 20(76.92) |
X2值 | - | - | - | 6.782 |
P值 | - | - | - | 0.009 |
桂枝茯苓丸成分包括桂枝、茯苓、桃仁、白芍及牡丹皮等,各自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桂枝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茯苓则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桃仁、白芍及牡丹皮则共同发挥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的功效。这些成分的综合作用,使得桂枝茯苓丸在调理子宫肌瘤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3]。而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孕激素的作用,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尽管米非司酮单独使用时具有一定疗效,但其效果往往有限。因此,将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丸联合应用,旨在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增强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桂枝茯苓丸与米非司酮的联合治疗方案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证实联合用药能够更有效地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4],如月经不规律、盆腔疼痛等。同时,该治疗方案在安全性方面也表现出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多为轻微症状,易于控制。结论得出,研究组经治疗后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疹等反应的预防作用及过程中表现出的安全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体征恢复达标的总例数及统计占比,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综上所述,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减少了常见不良反应对子宫肌瘤患者恢复方面的影响,对于促进康复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童志琴,吴玉华,钟慧. 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3,16(3):105-107.
[2] 王文洁,杨继华,闫可可. 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研究[J]. 系统医学,2023,8(12):186-189.
[3] 王婷婷. 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0):62-64.
[4] 陈媛. 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血清性激素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22,20(3):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