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影像科患者检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30
/ 2

心理护理在影像科患者检查中的应用

张廷婷、缪昌娥(通讯作者)

云南新昆华医院  影像科  云南昆明650301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影像科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进行影像检查的150例患者为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降低(P<0. 05)。结论在影像科患者的检查护理工作中,运用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因不良情绪引起的血压、心率增快,有助于患者影像学检查的顺利实施,利于后续的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心理护理;影像科;检查;应用

影像学检查时目前临床上进行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也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良好的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学检查的项目也日益丰富,包括X线检查、CT检查、造影检查、内镜检查、MRI检查及B超检查等。但由于担心X射线及CT产生的辐射损害身体及增强检查、内镜检查带来的不适等因素,部分患者不可避免的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影响着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而不利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化医患矛盾,引发医疗纠纷[1]。因此,针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影像学检查中应用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检查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2]。本文旨在研究影像科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01月期间进行影像检查的150例患者为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4.29±8.76)岁;研究组男性38例,女性37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53.95±9.27)岁,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部位,检查类型及文化程度等资料平衡性良好,符合统计学要求(P>0.05)。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需告知患者检查前的饮食及注意事项,保持检查室内的干净整洁,在患者检查前讲述检查流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进行心理评估。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接受影像学检查通过当面交流、心理问卷等形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情绪波动较大,不良情绪明显的患者应在心理舒缓后再安排进行检查。②进行心理支持。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述影像学检查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对检查仪器产生的电离辐射及放射性进行简明化解释,打消患者因仪器辐射会产生的身体伤害的疑虑。再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时,了解其紧张、焦虑的原因,并就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进行详细讲述,同时采取微笑、握手等肢体语言缓解患者的清晰。也可通过聊天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确保检查的一次性成功。③进行注意事项告知。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在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必要时可形成纸质化的文件供患者查询。例如对于接受造影检查的患者,应仔细询问药物过敏情况及用药禁忌症,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尽量避免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产生。对于接受X线扫描或MRI检查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去除金属性质的首饰及衣物等,并予以妥善保管,避免这些物品对检查造成干扰。对于需行消化内镜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其检查结束后需要禁饮及禁食的时间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当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

干预后,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75

57.13±9.84

52.07±8.73

51.62±7.43

47.56±6.51

研究组

75

56.94±9.76

44.81±8.54

51.25±6.98

39.87±5.43

t值

0.119

5.148

0.314

7.856

P值

0.906

<0.001

0.754

<0.00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

对照组

75

140.62±10.37

98.25±7.64

101.23±9.86

研究组

75

114.53±9.26

74.66±6.39

74.98±7.65

t值

-46.040

20.512

19.341

P值

<0.001

<0.001

<0.001

3讨论

患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的过程中,常会产生紧张及焦虑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常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增高,患者的心率、血压随之升高,进而产生一系列生理不适[3]。同时,也有部分患者对于CT、MRI等需进行长时间扫描检查的项目,难以耐受狭小的检查范围,而出现心理障碍及生理不适[4]。不适的产生影响着检查的顺利进行,同时也降低患者的检查依从性,不仅不利于患者本人的后续诊断治疗,也对后面患者的顺利按时检查造成影响。常用的心理护理方式包括健康宣教、心理评估、心理干预、环境管理等,将其应用至影像学检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消除患者对于影像学检查的误区,减少其产生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检查的依从性[5]。本研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影像检查的护理工作中,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降低(P<0. 05)。

综上所述,在影像科患者的检查护理工作中,运用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因不良情绪引起的血压、心率增快,在提升患者检查体验感的同时,有助于患者的后续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1]郭奇虹. 影像检查中患者心理护理运用效果分析 [J]. 甘肃科技, 2020, 36 (17): 161-163.

[2]张艳艳. 医学影像检查护理中优质化服务的实施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 (15): 151.

[3]张丽娜. 护理工作在影像检查中的作用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 (09): 244-245.

[4]张网萍. 心理护理和放松训练对磁共振检查中幽闭恐惧症患者的改善 [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2 (05): 75-78.

[5]夏青霜. 影像科患者检查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 (36): 5123-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