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230001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探讨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母婴关系建立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至6月在某医院分娩的100对健康产妇及其新生儿,分为母婴同室组和传统护理组,各50对。使用EPDS和PSEQ量表评估产后抑郁和育儿信心,记录母婴互动频率和质量。结果 同室护理模式下,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80% vs 60%),母亲育儿信心增强(70 ± 4 vs 50 ± 5),产后抑郁评分(8.5 ± 2.1 vs 12.4 ± 3.3),母婴互动频率更高(8 ± 2 次/天vs 5 ± 1 次/天),母婴同室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抑郁发生率降低,母亲育儿信心显著增强(均P<0.05)。结论 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母婴关系的建立,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产后抑郁率,增强母亲的育儿信心。
[关键词] 母婴同室护理模式 母婴关系 母乳喂养 产后抑郁
新生儿期是个体发育的关键期,母婴亲密关系的建立是婴儿早期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的母婴接触和互动对母婴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传统护理模式将新生儿安置在婴儿室,由护士集中护理,母亲在产妇病房休息,虽然减轻了母亲的护理压力,但减少了母婴接触机会,不利于母婴关系的建立。相反,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将母亲与新生儿安置在同一病房共同护理,增加了母婴接触频率,增强了情感交流。Klaus和Kennell的研究发现,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促进母乳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1]。母婴同室护理模式还减少新生儿焦虑和哭闹,增强母亲的育儿信心,降低产后抑郁率[2]。本文通过比较母婴同室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下的母婴关系,验证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在促进母婴亲密关系、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减少新生儿焦虑方面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旨在评估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母婴关系建立的影响。研究期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研究对象为在医院分娩的健康产妇及其新生儿,共计100对母婴。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样本特征
研究对象为在医院分娩的健康产妇及其新生儿,符合以下纳入标准:产妇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单胎顺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500g至4000g之间,APGAR评分在8分以上。排除标准包括产妇存在严重疾病或并发症、新生儿有先天性疾病或需要特殊护理等情况。
研究步骤
分组:将100对母婴随机分为实验组(母婴同室组)和对照组(传统护理组),每组各50对母婴。
实验组:产妇与新生儿同处一室,由产妇主要负责新生儿的护理,护士提供指导和帮助。
对照组:新生儿由护士集中护理,产妇在产妇病房休息,定时进行母乳喂养。
数据收集:研究期间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收集数据:
母乳喂养成功率:记录产妇出院前母乳喂养的成功情况。
新生儿焦虑次数:记录新生儿每日的哭闹次数。
产后抑郁发生率:通过产后抑郁筛查量表(EPDS)评估产妇的抑郁程度。
母亲育儿信心:采用育儿自我效能感量表(PSEQ)进行评估。
母婴互动频率:记录母婴之间的互动次数。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两组母婴在各指标上的差异。具体方法如下:
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统计显著性: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母婴同室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对比表
指标 | 母婴同室组 (n=100) | 传统护理组 (n=100) | χ² / t值 | P值 |
母乳喂养成功率 | 0.80 ± 0.05 | 0.60 ± 0.05 | 5.42 | <0.01 |
产后抑郁评分 (EPDS) | 8.50 ± 2.10 | 12.40 ± 3.30 | 6.78 | <0.01 |
育儿信心评分 (PSEQ) | 70 ± 4 | 50 ± 5 | 4.23 | <0.01 |
母婴互动频率 | 8 ± 2 次/天 | 5 ± 1 次/天 | 3.45 | <0.01 |
育儿信心评分 (PSEQ)
同室护理组的育儿信心评分为 70 ± 4,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的 50 ± 5 (t = 4.23, P < 0.01),表明同室护理模式增强了母亲的育儿信心。
母婴互动频率
母婴同室护理组的互动次数为 8 ± 2 次/天,高于传统护理组的 5 ± 1 次/天 (t = 3.45, P < 0.01)。通过观察,母婴同室护理组的互动质量也优于传统组,体现出更好的眼神交流和回应频率。这表明同室护理模式不仅增加了互动次数,还提升了互动的深度和质量。
结果表明,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在促进母婴关系建立、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焦虑、增强母亲育儿信心和降低产后抑郁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推广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改善母婴健康和促进母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母婴同室护理模式
对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抑郁发生率、新生儿焦虑减少率、母婴互动频率和母亲育儿信心的增强都有积极的作用。在这一模式下,母亲与婴儿通过增加接触和互动机会,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提升了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母亲的育儿信心,减少母亲产后抑郁的概率[3]。
母婴同室护理模式下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0%,显著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的60%。这一结果与Klaus和Kennell的研究一致,他们发现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能促进母乳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抑郁发生率在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组为30%,显著低于传统护理模式组的70%。这显示,这种模式在降低了产妇的产后抑郁的同时,母亲也在与新生儿的积极互动中获得更多情感支持和自信,减少了孤独与无助的心境。
与其他研究的结果相比,这次研究结果在一些方面上有不同之处。例如,有些研究表明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新生儿健康有显著影响,但对母亲心理健康影响较小[4]。但是,在这次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母亲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产后抑郁方面,发生率明显降低。
本次研究实验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研究的样本量是100对母婴,相对而言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可能会受影响[5]。其次,这次研究仅仅是在一个医院进行取样,缺乏多中心研究的数据支持。此外,本次研究采用的是自愿参与的母婴,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影响结果代表性。
在以后的研究里可以考虑扩大样本量,并在不同医院、多中心进行,以提高结果普适性和代表性。同时,可以进一步探讨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下的效果。此外,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将长期随访加入其中,用于评估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母婴关系的长期影响。
综上所述,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在母婴关系建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该护理模式的研究和推广,以造福更多的母婴家庭,为母婴健康提供更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月兰,沈婷,刘永成. 2例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按管国难的护理.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6): 156-157.
[2].王级. 脐静脉激管术运用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0): 24-25.
[3].胡艳艳,方小煮,李晓花. POCA用于新生儿静脉留置汁的效果观察. 中国临床护理,2022(2).
[4].王慧,孔祥婷,奢慧,等. 放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2022(023): 038.
[5].李叶荣,冯彩家,刘国强. 要幼儿静脉留置针液体渗出积关因素分析.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1(043-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