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1961-2018年气候变化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9
/ 2

西藏地区1961-2018年气候变化特征

普布次吉,央宗,徐雅慧

(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气象局  858200)

摘要:伴随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日益频繁,气候变化研究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西

藏作为气候变化的“灵敏区”与“启动区”,对于理解和预测中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以0.249℃/10a的增幅上升,空间上呈现从东到西逐渐降低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增幅最为明显,同时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2002年和1997年发生突变,而整个区域及中部地区没有突变,整个区域气温变化存在13年的主周期和3年的次周期。(2)降水量以10.24mm/10a的增幅增加,整体上呈现从偏少到偏多再到偏少的态势,空间上降水集中于东部气候温和地区,其变化过程存在1964年和1968年两个突变点,以及主周期为7年的周期变化。(3)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降幅为8.16h/10a,空间上基本呈由东向西递减趋势,在多年尺度出现交替变化,在2015年出现突变,在58年内存在23年的主周期与7年的次周期。综合而言,西藏地区气候总体朝暖湿方向变化。

关键词:气候要素;西藏;变化特征

引言

气候变化是气候平均状态在长时间内的变化,主要表现有全球变暖、酸雨与臭氧层破坏等,其中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2013年IPCC公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983-2012年是北半球自1400年以来最热的三十年,且1880-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5℃,增幅达到0.12℃/10a[1]。诸多学者对于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而青藏高原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成为我国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方[2,3],所以对西藏地区气候变化的研究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研究区概况

西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全区面积120.2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具有“世界屋脊”之称,其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势为西高东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从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寒带。此外,西藏气候还具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阳光充足、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量大等特点。

2.西藏地区各气象要素的趋势分析

2.1气温时空变化分析

西藏1961-2018年的年平均气温为4.98℃,年平均最大值为6.50℃,最小值为3.68℃,最热月出现在7月,平均气温达到13.99℃,最冷月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为-4.82℃,可见四季较为分明。由图1可见,西藏近58a来平均气温处于上升趋势,增幅为0.249℃/10a。

图1西藏地区1961-2018年平均气温变化

从空间变化看,西部的狮泉河、那曲等地气温低于东部的林芝、泽当、波密等地,呈现从东向西逐渐下降态势(表1)。各区域的气温变化与全区保持一致,均呈现上升态势,其中那曲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达到0.552℃/10a,而波密和昌都两个气象站的变化率小于全区平均增幅,依次为0.238℃/10a、0.149℃/10a。总体而言,气温的变化幅度也呈现从东向西逐渐下降趋势。

表1西藏地区各气象站1961-2018年不同年代平均气温对比(单位:℃)

年代

狮泉河

那曲

泽当

定日

江孜

丁青

昌都

波密

林芝

1960s

0.17

-2.18

8.22

1.12

4.25

2.77

7.36

8.33

8.35

1970s

0.00

-1.49

8.25

2.69

4.85

3.34

7.53

8.50

8.59

1980s

0.30

-1.20

8.66

2.66

4.89

3.39

7.59

8.74

8.66

1990s

1.03

-0.79

9.02

3.14

5.11

3.58

7.65

8.84

8.98

2000s

1.72

0.08

9.77

3.82

5.76

4.18

8.22

9.43

9.64

2010s

2.24

0.58

9.01

3.07

5.81

4.42

7.91

9.36

9.35

2.2降水时空变化分析

西藏地区近58a降水量变化如图2所示,年平均降水量达到450.95mm并呈现微弱增加趋势,增幅为10.24mm/10a。从时间尺度看,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值为1998年的601.98mm,最小值为2009年的323.68mm。从不同月份看,7月降水量最多为100.61mm,1月最少仅为1.79mm。空间尺度上,降水各地分布极不均匀,处于最西部的狮泉河年平均降水量仅为71.36mm,东部昌都的年平均降水量达到480.03mm,总体而言,降水主要集中在西藏东部热带、亚热带且地势较为低平的区域。

图2西藏地区1961-2018年降水量变化

由各气象站不同年代的降水量对比可知(表2),降水主要集中在东部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而西部地区较为干旱。整体上,各区域的降水量逐年增加,其变化率均为正数,增幅最大为波密,达到38.36mm/10a;最小为江孜,增幅仅为0.108mm/10a,而整个西藏地区呈现较为明显的湿润化倾向。

表2西藏地区各气象站1961-2018年不同年代降水量对比(单位:mm)

年代

狮泉河

那曲

泽当

定日

江孜

丁青

昌都

波密

林芝

1960s

56.31

434.56

407.80

229.82

280.78

627.93

493.02

592.91

646.18

1970s

84.33

384.03

400.49

321.95

308.23

613.29

450.55

873.85

643.01

1980s

69.86

450.60

330.47

250.80

272.98

618.81

458.10

897.60

676.33

1990s

63.34

435.16

403.71

303.44

280.39

653.38

517.59

957.84

737.84

2000s

64.04

485.21

440.32

319.63

315.18

651.71

483.90

815.90

670.46

2010s

86.57

474.09

388.16

296.23

276.68

645.38

497.14

887.64

713.49

2.3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分析

西藏地区1961-2018年的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13.3h,最大日照时数为2807.1h,出现在1983年;最小日照时数为2354.6h。一般10月、11月日照时数最多,2月份最少。从图3可以看出年日照时数呈现微弱下降趋势,降幅为8.16h/10a,其中1967-1973、2009-2013、2015-2016年出现剧烈变化。西藏地区的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基本呈现由东到西递减趋势,最大值在狮泉河,年平均为3415.5h,最小值为波密仅为1434.5h,而日照时数的变化呈现不同规律,定日、昌都和丁青呈现上升趋势,其余地区均呈现下降趋势(表3)。

图3西藏地区1961-2018年日照时数变化

表4西藏地区1961-2018年各气象站日照时数变化(单位:h/10a)

要素

狮泉河

那曲

泽当

定日

江孜

丁青

昌都

波密

林芝

日照时数

-0.741

-68.975

-47.656

42.036

-15.919

4.688

15.689

-27.546

-37.685

3.结论

①西藏地区近58a的平均气温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增幅为0.249℃/10a,各气象站气温上升幅度由东到西逐渐下降。从整体来看,1960s-1970s气温相对较低,之后进入气温回升阶段,1990s气温呈现较明显的上升并于1993年出现突变,而在变化过程中平均气温存在25-35年的周期规律,经历了偏低→偏高→偏低→偏高的交替循环,主周期为13年。

②西藏地区近58a降水量以10.24mm/10a的幅度呈现增加趋势,各气象站与全区变化一致,呈现整体湿润化倾向。从总体来看,降水量的波动比较大,1960s偏少,1970s开始有所增加,1990s进入雨水较为丰富阶段,2011-2018年降水量的增加有所减少。降水量波动大,没有明显的突变点,而在其变化过程中主要存在7年的主周期。

③西藏地区近58a日照时数年平均达到2807.1h,1972-1999年相对较多,而1961-1970年、2011-2018年处于偏少阶段,全区平均以8.16h/10a的速度减少,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趋势。2015年为日照时数的突变年,变化过程中主要存在23年主周期和7年次周期。

参考文献

[1]秦大河,ThomasStocker.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10(1):1-6.

[2]周天财,孙建,于欢.1980-2013年青藏高原气候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7,32(5):524-531.

[3]徐宗学,张玲,黄俊雄,巩同梁.西藏地区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的趋势分析[J].气象,2007,33(7):82-88.

作者简介:普布次吉(1996.12)女,藏族,西藏山南,十二级,从事气象研究 侧重测报 和农业气象工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