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康复医院 江苏徐州221200
摘要:目的:探索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时,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对2023年1月-2024年6月期间入院的4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43例,均实施免疫学检验,对比IgM、 IgG、 IgA、 C3、 C4、RF、CCP水平,结果:相比健康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 < 0.05)。结论: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时,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临床价值;诊断
免疫学检查是指利用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或方法,对免疫分子(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和免疫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1]。在临床实践中,免疫学检查可用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类风湿关节炎与免疫检测的联系日益密切,免疫学检验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应用广泛[2]。本研究主要探索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时,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价值。
1. 一般资料
1.1基本资料
我们研究了43名2023年1月-2024年6月期间入院的4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43例。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男性有18例,而女性有25例,年龄在45岁至78岁之间,平均为62.31±5.42岁。
健康人的年龄在45岁至77岁之间,平均为61.23±5.95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它们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免疫学检验:ELISA检测IgM、IgG、IgA、C3、C4、RF和CCP的水平。采集所有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清。(1)包被:用包被液稀释抗体后加入孔板中,4℃过夜。(2)用PBS对孔板进行洗涤;(3)封闭:加入封闭液,4℃过夜;(4)样品处理:用样品稀释液将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稀释;(5)加样:加入稀释后的标准液、血清样本、阴性和阳性对照,并进行孵育;(6)加抗体:将抗体按产品说明书稀释后,加入相应孔内,室温或37℃孵育1小时;(7)加显色底物溶液:将TMB底物溶液加入相应孔内,室温避光15-30分钟;(8)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到相应孔内。(9)结果:孔板内液体的颜色越深,阳性反应越强。阴性的反应是无色或很淡的。根据颜色深浅,用“+”、“-”表示。OD值使用酶标仪或者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50nm处测量,使用软件计算每个样本的IgM、IgG、IgA、C3、C4、RF和CCP值。
1.3观察指标
对比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C4)、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24.0对得到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对平均±标准差和样本量(n)、百分比(%)进行计量和计数,t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当比较两组数据时,如果有显著差异,它们将以P < 0.05来进行标注。
2、结果
2.1风湿因子
由表1计算结果可知,健康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RF、CCP水平高(P<0.05)。
表1风湿因子(x±s)
组别 | n | RF(IU/ml) | CCP(IU/ml)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 43 | 96.63±17.12 | 242.39±34.03 |
健康人 | 43 | 53.62±10.42 | 21.12±6.36 |
t | 14.0724 | 41.9121 | |
P | 0.0000 | 0.0000 |
2.2免疫指标
由表2计算结果可知,比较健康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gM、IgG、IgA升高(P<0.05),C3、C4降低(P<0.05)。
表2 免疫指标(x±s)
组别 | n | IgM(mg/L) | IgG(mg/L) | IgA(mg/L) | C3(g/L) | C4(g/L)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 43 | 1.97±0.41 | 19.62±3.61 | 1.85±0.43 | 0.64±0.13 | 0.13±0.03 |
健康人 | 43 | 0.89±0.25 | 10.64±2.36 | 0.93±0.32 | 1.03±0.18 | 0.26±0.05 |
t | 31.816 | 13.653 | 24.274 | 11.518 | 14.620 |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侵蚀性和对称性多关节炎[3]。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80%的病例发生在35-50岁之间,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3倍,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为0.32% ~ 0.36%[4]。这种疾病具有全球分布,是人类劳动损伤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基本的病理改变包括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混浊的形成,关节软骨和骨的逐渐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比较健康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gM、IgG、IgA升高,C3、C4降低,RF、CCP水平高。临床常用且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最高的自身抗体是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Meta分析显示,RF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性为69%,特异性为85%;抗CCP抗体敏感性为50%~80%,特异性>90%。抗CCP抗体滴度高或RF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更容易发生骨破坏,并合并心血管疾病、肺间质病变及其他关节外表现,是类风湿关节炎预后不良的因素。研究证实,抗CCP可以在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发作前几年检测到,并且与疾病进展迅速和疾病治愈率低有关
[5]。抗CCP抗体阳性的患者比抗CCP抗体阴性的患者有更高的疾病活动性,更严重的关节糜烂和功能损害。抗CCP抗体越多,糜烂性关节炎和关节外表现越多,这也是关节影像学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RF有多种抗体类型,包括IgM、IgA、IgG、IgD、IgE。RF IgM型与疾病活动性相关,高滴度伴严重关节功能障碍通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RF IgA类型与骨破坏有显著相关性;RF IgG型与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密切相关。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五类:IgM、IgG、IgA、IgD和IgE。其中IgM、IgG、IgA水平较高,与风湿性免疫疾病密切相关。补体系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效应和放大系统。补充成分或调节蛋白的遗传缺陷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性感染和血管肿胀。补充系统的功能在下降,补充成分在下降,这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监测的有效性很重要。C3是一种β- 2球蛋白,由肝脏合成,是补充系统中含量最高的蛋白,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C4是一种多功能的β- 1球蛋白,在补充激活、促进吸收、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积和中和病毒方面发挥作用。因此这些指标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准确性。
综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时,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吕蒙莹,梁巧玲,罗照勇,等.代谢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2, 38(2):173-176.
[2] 王晨宇,邱波.生物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23, 29(6):1076-1081.
[3] 叶青,朱从英,王新汝.肌骨超声影像特征联合抗CCP抗体水平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 2023, 20(19):166-169.
[4] 田佳佳,胡如华,周发为.类风湿因子IgM-RF,IgG-RF,IgA-RF及血清IL-6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 22(19):2043-2046.
[5]徐杨,官琳妹,姜冉冉.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3):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