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及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7
/ 3

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及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张晓燕

张掖市甘州区妇幼保健院   734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及其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以期为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选取了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的215名妇科肿瘤患者(113良性,102恶性)和150名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采用HADS和CERQ评估。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水平最高,焦虑水平与教育、家庭经济负相关,与确诊、手术后时间正相关。年轻、高学历者更积极调节情绪。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强调了个性化心理干预的重要性。特别是,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与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学特征紧密相关。

【关键词】妇科;肿瘤;焦虑;认知调节;策略

妇科肿瘤,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更在心理层面带来深远影响[1]。焦虑,作为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普遍存在于妇科肿瘤患者之中,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产生不利影响[2-3]。因此,深入研究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及其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聚焦妇科肿瘤患者焦虑状态,分肿瘤组(215名,含良恶性,22-76岁)和对照组(150名健康女性,22-66岁)。肿瘤组含113例良性、102例恶性,对照组无妇科肿瘤。研究旨在分析肿瘤对焦虑的影响及年龄差异。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确保了数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研究遵循伦理原则,获取了参与者的知情同意,旨在深入理解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及其调节策略,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支持。

2结果

2.1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

表2.1的统计数据通过方差分析(ANOVA)揭示了妇科肿瘤患者间焦虑水平的显著性差异。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平均得分为41.52,标准差为10.54,此得分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的36.81分和健康对照组的37.20分,后两者的标准差为9,表明焦虑水平波动较小。ANOVA的F值为7.31,表明至少在两组间存在显著的焦虑水平差异。事后检验进一步确认了良性与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焦虑水平的显著性差异,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整体样本的焦虑平均得分为38.25,标准差为10.12,反映了研究群体的焦虑水平分布。良性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焦虑得分无显著差异,暗示良性肿瘤患者可能在心理适应上表现更佳,或对疾病有更高的认知和接受度。

表2.1 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

N

M

SD

事后检查

良性

110

36.81

10.63

恶性

97

41.52

10.54

良性

正常

150

37.20

9

良性

F

7.31

T

357

38.25

10.12

2.2 妇科肿瘤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

2.2.1人口统计学因素对焦虑的影响

妇科肿瘤患者焦虑水平受多因素影响。年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影响微弱,但对良性肿瘤患者有一定影响。教育程度显著影响焦虑水平,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患者均表现出负相关,即高教育程度者焦虑较低,可能因教育提升疾病认知与应对能力。家庭经济状况对焦虑也有影响,良性肿瘤患者中负相关更强(-0.403),表明经济状况不佳显著增加其焦虑;而恶性肿瘤患者虽也呈负相关(-0.199),但影响较小,可能因病情严重度超越经济因素成为主导。

表2  妇科肿瘤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

恶性肿瘤焦虑水平

良性肿瘤焦虑水平

年龄

0.022

0.125

教育程度

-0.204

-0.261

家庭经济

-0.403

-0.199

2.2.2临床学因素对焦虑的影响

根据表3所提供的数据,本文对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与临床学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确诊时间和手术后时间这两个临床变量与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存在相关性,但其影响在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患者中表现出差异。

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确诊时间与焦虑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229,表明随着确诊后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焦虑水平有所下降。这可能反映了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适应了疾病状态,或者随着治疗的进行,对疾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控,从而减少了焦虑情绪。手术后时间与焦虑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221,同样表明手术后时间越长,患者的焦虑水平越低,这可能与患者身体恢复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有关。

对于良性肿瘤患者,确诊时间与焦虑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03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表明确诊时间的长短对良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影响不大。手术后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014,虽然接近零,但仍然显示出一定的负相关趋势,这可能意味着即使是良性肿瘤,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也可能伴随着焦虑水平的轻微降低。

3 临床学因素对焦虑的影响

恶性肿瘤焦虑水平

良性肿瘤焦虑水平

确诊时间

-0.229

0.033

手术后时间

-0.221

-0.014

2.3 妇与人口统计学、临床学因素的关系

表4显示,自责、接受、沉思、计划和重评等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个体的年龄、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确诊时间和手术后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年龄与接受度、计划关注度以及积极重评呈现负相关(r=-0.248,-0.232,-0.211),表明年轻患者更倾向于采取这些积极的调节策略。教育程度对沉思策略有显著的负相关影响(r=-0.239),说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较少使用沉思这种消极的调节策略。经济状况与自责和灾难化策略呈负相关(r=-0.254),暗示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较少自责和灾难化思维。

确诊时间和手术后时间与多个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的相关性,确诊时间与沉思策略的负相关性(r=-0.364)表明随着确诊后时间的增加,患者逐渐减少沉思的频率。手术后时间与自责、沉思和灾难化策略的负相关性(r=-0.27,-0.273,-0.274)则反映了随着康复进程,患者对这些消极策略的依赖减少。

4 妇与人口统计学、临床学因素的关系

自责

接受

沉思

计划

重评

灾难化

年龄

-0.248

-0.232

-0.211

教育程度

-0.239

经济状况

-0.254

确诊时间

-0.364

手术后时间

-0.27

-0.273

-0.274

3讨论

3.1.1 焦虑水平的群体差异

本研究通过使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对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进行了评估。统计数据表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平均得分为41.52,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的36.81分和健康对照组的37.20分,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F值为7.31,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这可能与恶性肿瘤的预后不确定性、治疗复杂性及对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有关。此外,良性肿瘤患者的焦虑得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意味着良性肿瘤患者在心理适应上表现更佳,或对疾病的认知和接受度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个人的心理特质、社会支持系统、疾病本身的特性以及治疗过程等。例如,教育水平较低的患者可能因为对疾病了解不足而感到更加焦虑[9];经济负担较重的患者也可能因为治疗费用等问题而产生焦虑。此外,婚姻状况、家庭支持以及患者自身的应对策略等,都是影响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10]。通过本研究,本文能够识别出影响焦虑水平的关键因素,为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1.2焦虑与人口统计学及临床学因素的关系

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学因素对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有显著影响。年龄与焦虑水平之间的关系在恶性肿瘤患者中非常弱,而在良性肿瘤患者中虽不显著但有一定关联,提示年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良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感受[11]。教育程度对焦虑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倾向于有较低的焦虑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教育能够增强个体对疾病的认知理解,提高应对疾病的心理适应能力。

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系数在良性肿瘤患者中为-0.403,而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为-0.199,这表明经济状况对良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这种影响相对较小。经济状况较好的患者可能因为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和心理支持,从而减轻了焦虑情绪。

确诊时间和手术后时间这两个临床变量与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存在相关性,但其影响在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患者中表现出差异。在恶性肿瘤患者中,随着确诊后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焦虑水平有所下降,这可能反映了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适应了疾病状态,或者随着治疗的进行,对疾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控,从而减少了焦虑情绪。手术后时间与焦虑水平的相关性也表明,随着康复进程,患者对消极情绪的依赖减少。

3.2妇科肿瘤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3.2.1积极策略的采纳与心理适应

积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如接受、计划和积极重评,对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适应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些策略帮助患者以更加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挑战,减少无助感和绝望感。年轻患者由于通常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恢复力,更倾向于采纳这些积极策略。他们通过接受现状、规划治疗后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从积极的角度重新评估疾病带来的变化,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状态,促进心理的稳定和康复进程[12]

3.2.2消极策略的减少与情绪缓解

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包括自责、沉思和灾难化,往往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密切相关。然而,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治疗经验的积累,患者逐渐学会减少对这些消极策略的依赖。特别是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和问题解决能力,更少地陷入自责和无休止的沉思中。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也显示出较少的消极情绪调节策略使用,这可能与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和心理支持资源有关。

3.2.3时间因素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确诊时间和手术后时间是影响妇科肿瘤患者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重要因素。随着确诊后时间的推移,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逐渐增强,对治疗过程的适应也更为充分,这促使他们减少使用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手术后时间的延长同样与消极策略使用的减少有关,这可能是因为随着身体恢复和日常生活的逐渐正常化,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更倾向于采取主动应对和正面思考的方式来调节情绪。

3.2.4个性化心理干预的策略应用

基于对妇科肿瘤患者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深入理解,心理干预可以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心理干预的目标是帮助患者识别和采用更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减少消极策略的使用,并增强积极策略的应用。通过教育、认知重构、情绪表达和问题解决技能培训等方法,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建立起更加健康的情绪调节模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此外,心理干预还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教育背景和经济状况,以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4结论

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及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深入揭示了这一群体在面临恶性肿瘤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研究结果突显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遭遇的心理挑战,同时强调了个性化心理干预的重要性。结论如下:

(1)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其中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平均得分为41.52,而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6.81和37.20,反映出恶性肿瘤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显著影响。

(2)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学因素对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有显著影响。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倾向于有较低的焦虑水平,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患者焦虑水平也较低。此外,随着确诊时间和手术后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焦虑水平有所下降,这表明患者对疾病状态的适应和康复进程对情绪有积极影响。

(3)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患者的年龄、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确诊时间和手术后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年轻患者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策略,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较少使用消极策略。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也较少自责和灾难化思维,随着康复进程,患者对消极策略的依赖减少。

这些结论强调了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并指出了制定个性化心理支持措施的可能性。通过识别影响焦虑水平的关键因素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可以为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马丹丹,白彩锋,毛芳香,等.不孕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3, 37(8):662-671.

[2] 薛洁,卢雅文.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加强心理干预的效果及不良情绪影响[J].康颐, 2024(9):106-108.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4.09.036.

[3] 张祎.手术室细节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认知情绪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 10(4):107-111.

[4] 方少鸟,陈苗苗,李海燕,等.情绪调节策略对急诊意外伤害留观患者心理危机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 2023, 30(24):59-61.

[5] 张正梅,李茹,邓亚岚.认知和心理干预对妇科门诊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和疼痛的影响[J].妇儿健康导刊,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