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烟站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7
/ 2

基层烟站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研究

1滕建辉 2郭子瑜 3杨庆 4冯艳波

1玉溪市烟草公司通海县分公司   2玉溪市烟草公司江川分公司    3玉溪市烟草公司通海县分公司    4玉溪市烟草公司通海县分公司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日益复杂多变。基层烟站作为烟草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到行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基于对当前基层烟站意识形态风险现状的分析,探讨了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基层烟站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基层烟站;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引言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的核心,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和指导性,能够深刻影响人们的行为和选择。基层烟站作为烟草行业的前沿阵地,其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到行业形象、员工队伍稳定以及社会和谐。然而,当前基层烟站在意识形态工作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如网络舆情、员工思想波动、外部干扰等。因此,研究基层烟站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基层烟站意识形态风险现状分析

  1.1 网络舆情风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网络空间已成为意识形态竞争的关键领域。对于基层烟站而言,在网络舆情管理上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对突发舆情事件反应机制的滞后性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负面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不仅会损害烟站乃至整个烟草行业的公众形象,还可能进一步影响消费者信心和社会稳定。

  1.2 员工思想波动风险

  基层烟站员工的思想状态直接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不确定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员工对所在企业和行业产生质疑,降低其工作热情和忠诚度。长期以往,员工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可能会进一步蔓延,影响团队的整体士气和工作效率,甚至对企业的正常运营构成威胁。

  1.3 外部干扰风险

  基层烟站在日常运作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比如不法分子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渗透和破坏,或是错误的社会思潮试图侵蚀员工的价值观。这些外部因素不仅会干扰正常的业务开展,还可能动摇员工的信念,进而影响到烟站的内部管理和整体稳定性。因此,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增强员工的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2.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策略

  2.1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为了增强基层烟站干部职工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需要实施一系列宣传教育措施。这包括定期举行专题讨论会和座谈会,提供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讨论会上集中探讨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座谈会上则鼓励分享个人经验和见解。这些活动有助于干部职工认识到意识形态风险在日常工作中的存在。同时,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和提供在线课程,系统地教授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使干部职工能够灵活安排时间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随着理论知识的增长,他们将能更有效地分析复杂情况,识别并抵御不良思想的影响,确保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2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风险防控

  为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稳定、有序且高效,基层烟站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这不仅有利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还能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应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体系。具体而言,需界定各级领导的责任范围和每位领导的具体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避免责任模糊。通过层层传导压力,激励全体人员主动参与意识形态工作。

其次,需完善舆情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负面舆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和控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积极与媒体沟通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组织专业团队,采用科学方法,全面分析潜在问题,评估风险等级,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出现问题时能迅速有效处置。

通过这些措施,基层烟站能够有效预防和化解风险,为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实践中,应不断加强措施执行力度,持续改进工作机制,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方向正确,为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2.3 加强阵地管理,弘扬正能量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基层烟站需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正面信息的有效传播。

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和完善新媒体管理制度,充分考虑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涵盖内容发布、审核流程、责任追究等方面。严格审查所有发布内容的质量,确保每篇稿件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杜绝不当言论或信息的出现。组建专业的审核团队,对稿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保证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2)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等平台的优势,及时发布正面新闻报道,展现基层烟站在生产经营、服务烟农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成绩。发布行业动态信息,解读政策,增强公众对烟草行业的了解和认识。这些举措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传播正能量,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3)加强对员工个人社交媒体使用的监管。制定相关规定,明确员工在网络上的行为准则。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网络素养和自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在网络上的言行责任。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员工的网络行为符合规定,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基层烟站通过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与管理,严格把控内容质量,积极发布正面信息,并监管员工个人社交媒体使用,能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传播正面信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为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2.4 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实效

  为了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效果,使其在基层烟站各项工作中起到引领和保障的作用,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工作方法。

一种有效途径是开展多样化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可涉及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让员工在参与中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和理念,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也是有益的方式,比如文艺演出、书画比赛、摄影展以及篮球赛、羽毛球赛和趣味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还能增进员工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基层烟站还需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面对现代社会的压力,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至关重要。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员工缓解压力、调整心态。同时,职业规划培训也非常重要,通过这类培训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设定清晰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

关注员工的实际需求同样重要。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资源,满足员工的需求能激励他们更好地投入工作。为此,可以设立员工服务热线,以便员工及时获得帮助;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员工的家庭状况和个人需求,给予适当的支持。这些措施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促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为意识形态的稳定贡献力量,保障基层烟站的持续健康发展。

  3.案例分析

  以某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为例,该局始终将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持续的关注。在当今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背景下,该局深刻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

  通过强化主体责任,该局明确了各级领导干部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职责与使命,将责任层层传导、逐级落实,形成了从上至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从局领导班子到各部门负责人,再到每一位基层员工,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完善工作机制方面,该局不断探索创新,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网络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提高员工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对员工个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员工在使用新媒体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不发布不当言论,不传播不良信息。

  加强过程管控也是该局的重要举措之一。制定了《网络舆情应急与应对处置工作方案》,明确了舆情监测、预警、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一旦发现舆情风险,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化解风险,避免事态扩大。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全过程管控,该局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和社会稳定。

  这些具体做法为基层烟站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提供了宝贵的有益借鉴。基层烟站可以借鉴该局的成功经验,明确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员工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制定完善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方案,提高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局将继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论

  基层烟站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阵地管理、创新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确保基层烟站意识形态工作的稳定和发展。未来,基层烟站应继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途径,为烟草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雨欣. 新时代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路径探究[D].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23.

[2] 徐寿凤. 新时代高校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问题研究[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5(1):138-142.

[3] 方旭. 论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 理论视野,2021,259(9):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