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7
/ 2

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吴学英 冯楠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卒中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80例。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均 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其神经缺损情况,临床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是显著的。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健康状况,它会导致各种持续的残疾,如运动障碍、言语困难、认知功能下降等。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方法与资料

1.1 临床资料

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均确诊为脑卒中且为首次发病,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80例 。实验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45~84岁、平均(63.46±3.04)岁;参照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45~88岁、平均(63.02±3.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发症预防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护理等。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

(1)康复训练:护士注意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观察,从患者肢体康复情况安排康复训练内容,循序渐进恢复肢体功能。卧床期间指导患者接受被动训练,对患者下肢、足踝关节进行旋转和按摩训练。使用枕头或者软垫在偏瘫侧放置,背部靠垫,搀扶患者让其逐渐保持坐立位,能够自行坐立。从患者下床活动开始,指导患者对足踝、手肘关节进行旋转屈伸活动,让患者尝试下床行走并逐渐增加行走距离。站立初期使用助行器辅助,提供拐杖等工具,全程搀扶,让患者适应偏瘫后下肢用力方式。然后指导患者随着肢体功能恢复开始生活训练,让患者自行进行开水龙头、进食、洗袜子等活动。逐渐开始增加健身操、八段锦等训练,由护士指导患者学习动作。期间注意用语言鼓励患者,肯定患者的进步,让患者感受到支持和激励,保持积极心态。

(2)被动及助力运动。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通过被动运动进行初步的活动,随后逐步过渡到助力运动,最终过渡至主动运动阶段。在坐位训练方面,应首先适当摇起患者的床头,并依据患者具体状况调整床头摇起的角度,使患者从床上坐起逐渐过渡到下床坐椅。患者的坐起时间需逐渐增加,初始阶段控制在5至10分钟,随后逐步延长至30至60分钟。在站立训练阶段,初期建议患者在电动起立床上进行训练,当患者肌力达到3级后,可在他人协助下进行站起训练。站立时间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初始阶段为1至2分钟,站起后患者应尽量在床旁活动,以防止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随着患者恢复情况的改善,应适当减少搀扶的支撑力,指导患者在平衡杠边手握杠木进行站立训练,经过多次重复练习后再进行徒手站立。步行与上下楼梯训练应随着患者患肢负重能力的增强而逐步进行,同时还应适当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如厕、穿衣、进食、洗漱、洗澡等,每天进行3至4次,每次30分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健康、机体功能、社会能力、总体健康,各项满分均为 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机体功能、社会能力、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6.35±2.61)、(78.61±3.64)、(74.61±6.35)、(77.45±2.92)分,参照组分别为(70.25±3.22)、(72.49±4.15)、(65.27±6.21)、(72.06±3.05)分。实验组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98、7.012、6.651、8.073,均 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非常满意38例、满意38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为95%;参照组:非常满意32例、满意28例、不满意10例,护理满意度为7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5)。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

38

38

4

95%

参照组

32

28

10

75%

χ2

6.275

P 值

<0.05

3 讨论

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尤为高发,且其普遍预后不容乐观。鉴于此,临床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实施积极的医疗干预,亦应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以期优化患者的预后情况。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在医疗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其核心目标在于恢复患者的各项功能,缩短其住院周期,并降低医疗成本。康复护理的实施,是基于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专科护理干预,包括但不限于吞咽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被动运动及助力运动等,旨在显著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在身体层面,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运动能力,减轻或消除瘫痪,提高协调和平衡能力。通过定制的运动计划,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从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在情感层面,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卒中后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和愤怒。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习应对策略,从而减轻情绪负担。在社会层面,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重建社交网络,恢复社会角色。这可能包括与家庭、朋友和社区的互动,以及参与各种社会和娱乐活动。

结束语

总的来说,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其能够帮助患者在多个层面上实现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这种全面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脑卒中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重新获得独立和自主。

参考文献

[1] 张志娟,陈诚,周秀玲.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吞咽功能分级评估及康复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21,42(9):2280-2282.

[2] 罗榕,王明华,祝华,等.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标准化量表不同时间点的评估意义及预后生活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6):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