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结构体系评价与选型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2
/ 2

绿色建筑结构体系评价与选型技术

邢国淦1 陈伟慧2

1.蚁力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黄石市 435200

2.阳新县鑫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黄石市 435200

摘要: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旨在探讨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的评价与选型技术,分析其在全寿命周期内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和选型技术实现建筑的绿色性能。文章首先回顾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定义,然后详细阐述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成和评价方法,最后讨论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评价标准指标的重要性。

关键词:绿色建筑;结构体系;评价体系;选型技术;可持续发展

引言

自从20世纪70年代绿色建筑理念初现端倪以来,该领域已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到广泛实践的深刻变迁。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为绿色建筑界定了明确概念,着重指出了在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及减少污染的至关重要性。在技术进步与政策扶持的双重驱动下,绿色建筑在全球舞台上的发展态势迅猛,尽管如此,其评估与选择技术尚存优化空间。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的评估与优选技术,旨在为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贡献理论依据。

一、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绿色建筑的概念涵盖了建筑物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通过实施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及污染减缓的措施,确保空间的利用既健康、适宜又高效,旨在最大程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了高质量的建筑设计理念。其本质特征在于,以微乎其微的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细微影响为前提,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缓解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确保居住或使用的空间安全舒适。

 1.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绿色建筑领域经历了显著的成长与扩张。在此期间,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献、准则及标准,为构建一个健全的绿色建筑政策框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步,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技术领域与产业链在国内实现了迅速发展与壮大,而其评估体系亦日渐成熟与完备。

二、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的评价方法

 2.1 评价指标的构成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框架,该框架广泛涉及建筑设计至运营管护的各个层面。具体来讲,这一系列评估指标不仅限于基本规范、结构安全与耐久性、居住者的健康舒适、生活便捷性、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促进创新与提升等方面。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建筑物在能效表现、健康标准、居住舒适度及生态适应性等多个维度上均能达到卓越水平,进而全方位地评估其绿色性能的优劣。

操控元件构成评价体系之根基,确保建筑物在规划、建构及运维阶段遵循相应的法规与规范。安全耐久性指标聚焦于构筑物结构的稳固度及使用年限,保障其在长期服役期间不对周遭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构成不良影响。至于健康舒适性指标,则着重于提升室内环境品质,涵盖空气品质、照明、声音环境等诸多方面,旨在增进居住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居住便捷性指标考量了建筑物居住者的日常需求,涉及交通的便利程度及服务设施的可获取性等因素。资源节约性指标着重于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最大程度地缩减能源与资源的消耗量。环境适宜度指标则负责评估建筑物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涵盖生态保护和景观的和谐统一等多个层面。促进创新性指标则倡导应用新兴技术、材料及方法,旨在推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前行与拓展。

 2.2 评价时间的划分

绿色建筑评估时序的界定彰显了评估流程的阶段性特质与动态演变。该流程起始于施工蓝图设计的尾声,预评估环节旨在建筑项目落地前夕,对设计蓝图展开系统性审视,旨在预见性地挖掘可能潜藏的问题领域,并前瞻性地提出修正导向。随后,步入竣工后续的全面评价阶段,此环节聚焦于已成型的建筑实体,通过多维度的深度剖析,验证其绿色性能的实际达标度,确保环境友好特性的落地实施。

该时间分段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在建筑物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评估与调整策略,进而增强评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早期的预评估介入有助于预先发现并修正设计阶段的重大缺陷,避免施工期间的问题产生;而竣工阶段的后续评估则负责验证设计初衷的达成度,并为未来的建筑设计项目积累宝贵的经验反馈。

 2.3 评价等级的设定

绿色建筑评估级别的确定是对建筑物绿色性能实施量化及分层次评判的关键方法。该评估体系涵盖了基础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为各层次的绿色建筑确立了清晰的评估准则。评估过程依据绿色建筑评估规范下各项指标关联条款的得分总和,借助综合性评分系统来确认建筑物的绿色评级。

初级水平标志着绿色建筑的入门标准,确保建筑物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上达到基础线。随后的一星、二星、三星等级,则逐一映射出绿色性能的递增层次,星级等级的上升,直观反映了建筑物在绿色性能上的卓越程度。此分级系统不仅赋予了建筑所有者及设计人员清晰的目标导向,同时也为市场参与者及消费者评价与选择绿色建筑提供了一套可参考的标准框架。

三、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技术

 3.1 决策阶段的选型技术

在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步决策阶段,技术选型扮演着核心角色。首要任务是对项目周边的环境状况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评估,这涵盖了气候特征、地理位置、自然生态、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潜力,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维度。通过综合这些多元因素的严谨分析,能够为项目奠定一个稳健的起点,确保项目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及可持续共生。

在项目决策的关键阶段,工程可行性分析构成了核心要素,它深入探讨了经济合理性、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及环境影响等多个维度。此过程不可或缺的是制定周密的建设规划策略,该策略需详细权衡绿色建筑设计的初始投资与其带来的额外成本。通过精确实施成本与效益的分析,能够强化决策的理性和精确度,为项目的稳步实施与成功构筑坚实的基石。

 3.2 设计阶段的选型技术

在绿色建筑的构建过程中,设计阶段扮演着决定性角色,关乎其环境友好性能的充分实现。此阶段,选取适宜的技术手段尤为重要,着重体现在对本土气候条件的巧妙融合与应用,旨在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规划策略,将对周围自然生态的干扰降至最低水平。设计的精炼与升级构成了资源最优配置及高效利用的基石,这对设计者提出了高要求,需在素材选择、构造布置、能源配置方案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而细致的思考与平衡。

采用先进工艺、材质及设备是构筑建筑物稳固耐久的先决条件。此范畴不仅关乎材料的生态兼容性,亦包括其长期性能的维持及简易维护性。透过集成高性能的建造材料与技术手段,能够显著增强建筑物的综合效能,同步缩减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能耗与环境足迹。

 3.3 施工阶段的选型技术

建造过程是绿色建筑从理念到实体转化的至关重要阶段。在此期间,选型技术的实施关键在于保障设计愿景的兑现,并促进施工进程中节能减碳及环境友好目标的实现。采用‘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设备,成为增强施工效能与品质的有力策略。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遵循PDCA(规划-实施-审查-行动)循环的严格指导是保障施工质量及提升管理效能的基石。此循环机制使得施工环节中潜在的问题能够被即刻识别并解决,确保工程项目沿既定目标顺畅推进。此外,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及被动式建筑等创新技术的实际采用,不仅能够增强建筑物的能效表现,还极为有效地减轻了施工期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负荷。

结论

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的评估与选取技术是达到建筑绿色性能标准的核心环节。借助于严谨的评估系统与选取技术手段,能够显著增强建筑的绿色性能,达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及污染减缓的预期目的。展望未来,需持续优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激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为建筑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淼,王堂锐. 绿色建筑结构的应用分析 [J]. 山西建筑, 2014, 40 (16): 54-55. DOI: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4.16.028.

[2]姜兆黎, 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北京市,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6-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