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习作兴趣    提高习作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1
/ 3

激发习作兴趣    提高习作水平

傅丽筠

重庆市北碚区锦林小学   400700

摘要:兴趣最好老师习作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智力活动,它更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只有把习作当作一种乐趣,当作一种享受,当作一种需要,才会积极主动地练习,坚持不懈地追求。语文教师多方面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习作水平

关键词:激发兴趣提高水平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而习作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智力活动,它更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只有把习作当作一种乐趣,当作一种享受,当作一种需要,才会积极主动地练习,坚持不懈地追求。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习作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激发习作兴趣是学生轻松愉快习作的智能准备,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内部动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面对,努力提高习作水平。这样,我们的习作教学才不会事倍功半,才能体现出有效性。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加强阅读积累,积累大量素材

阅读对习作裨益极大。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达情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其实归根结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鲁迅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习作,是由于多看和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些都说明习作能力的提高是以“多读”作为手段和途径的。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习作起来也就越发容易。

而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不遗余力地结合习作例文谈习作思路、教习作方法、讲习作技巧,但是,轮到学生动笔时,仍然有不少学生一筹莫展,任凭时光流失,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应付了事。殊不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无从下笔,原因就是大脑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习作的时候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名著,鼓励学生阅读各类书籍,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报刊杂志、诗词名篇等,并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能力,这样,在日常的习作中,他们就会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习作就是水到渠成、轻松的事儿了。

二、扩展习作空间,放大生活外延

(一)跳出教材  放大外延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总是拘泥于语文教材,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划一。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习作的手脚,而非孩子自己“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习作时的心理障碍,令学生厌倦习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把习作教学和各学科联合起来。比如,学生在科学课后,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有关情况,既养成了良好的观察、记录科学现象的习惯,又形成了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还能提高组织材料、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数学课后,把自己求知的过程和巩固新知的过程写下来,这不仅是一次绝好的思维训练,而且可以培养听课的品质,同时也进行了一次习作的训练;同样,在音乐课上,可以把听到的各种声音写下来,把听到每个音符、每段旋律后的感受写下来……当前,跨学科学习正成为教学的大趋势,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各学科学习情况,适时在教学中引进各学科相关活动,巧妙设计习作话题,让习作不再成为学生学习路上难以翻越的大山,而是他们表达心声的一个途径,那么习作教学将散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二)超越文本  读写结合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典范文章,对于学生学习语言,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语言系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这些文章只是阅读课上读一读而不加以延伸,我想,那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创造机会,建立起语文教材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如在教学了部编版教材五下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之《摔跤》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练习:让学生观看嘎子与小胖墩的摔跤片段,然后写写他们之间的第二次摔跤,注意动作描写。因为有了课文引路,加之直观生动的视频展示,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认真观看后迫不及待地提笔,融进个性化的语言,以展现摔跤的精彩画面。很快,他们高质量地完成了这一练笔,一些平时语言较少的学生也写出了不少的篇幅,令人欣慰。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是懂得了课文只是个例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三)走进生活  写好真实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关于“表达与交流”这一板块,是这样说的:“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从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积极观察、感知生活”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基础与前提。反观我们当前的教学现状,许多学生写出的文章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少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者更确切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其实,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扩大生活面,主动获取习作素材。如在教学习作《写日记》时,我让学生走进教室、走进校园、走进生活去观察找题材。学生深入到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或看,或听,或想,或问,捕捉到各种习作素材,有惊,有喜,有乐,有趣,因为有内容可写,所以大家写得无拘无束,多姿多彩。有的写教室里的趣事,有的写校园的变化,有的写门卫叔叔阿姨的辛劳,有的写自家的小宠物,有的写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还有的写自己被误会后的委屈……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情景。

(四)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习作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知文者不如好文者,好文者不如乐文者。乐在很大程度上是种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在习作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快乐。因此,我将习作指导融入到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积极引发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习作动机。例如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特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拔河比赛来进行指导。我们分组进行比赛,先让学生观察其他学生的动作、神态,从中捕捉生动的瞬间;再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把自己拔河时的动作以及心中的想法、感受记在脑中;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加工整理,鼓励他们说真话、诉真情,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学生如“鱼鲠在喉”,纷纷举手交流,将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与此同时,他们的习作欲望得到极大激发,一篇篇佳作的诞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习作水平。

(一)因人制宜,让学生由怕写乐写

由于学生的习作基础和潜能各不相同,起点也就各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分层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实行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好的习作水平,让他们都能够跳一跳摘着“果子”,树立起习作信心。而对于后进生的习作,我常常“降低要求,差中找优,小处着手”。在他们的习作中,只要有一个词用得生动,或一句话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就给予鼓励,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由“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提高习作水平。

(二)更新观念,鼓励写出真情实感

习作过程也是一个人情感倾诉的过程。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感情,真实的见解,是习作者最基本的训练内容。然而,或许是老师在无意识中拔高了要求,本来学生讲的是实话,可是由于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对待,强加一些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给他们,他们为了高分只能写一些套话。久而久之,学生一提笔就想着怎样去应付老师,就想着如何完成任务,为文而文,习作成了他们的负担,成为他们丢之不去的包袱,这也就难怪学生越写越反感了。所以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一定要提倡学生说真话,鼓励学生讲实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说真话、抒真情的平台,让学生想笑就放声笑,想哭就尽情地哭,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三)体验成功,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人人都渴望成功,也渴望被别人赏识。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习作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习作园地”向校广播站投稿或推荐到报刊发表;也可以通过举行展览、自编习作报、出班级习作选、定期评选“小作家”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参与征文活动,参加习作竞赛,让学生体验习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幸福,以培养持久的习作兴趣。

(四)改革评价机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评价空间

学生工工整整抄写在作文本上的那一篇篇习作,承载着他们内心的期待,他们期待同学的赞许,期待老师的夸奖……因此,习作评价应立足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评价空间。

1、学生参评。可将一篇习作作为范文,请作者在课堂上朗读,全班学生各抒己见,直抒胸臆,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言辞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会让所有的学生受益匪浅。

2、指导自评。教师可适当地写些启发性、思考性的评语,然后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想,根据教师的评价总结一下写得精彩的地方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原因何在,促使学生将师评与自评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客观地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价值和水平。

3、少批评多激励。对于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和不足无需过多地指出,细微之处也不必斤斤计较,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使其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相信自己倍受老师欣赏,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习作,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总之,激发习作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内部动力。在习作教学中,只有切实培养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才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习作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我们的习作教学也才能真正体现出有效性,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