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道路路面病害治理与路面结构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1
/ 2

基于城市道路路面病害治理与路面结构的研究

宋丽丽

371328198611201025

摘要:道路建设项目支出,在城市财政中占据较高比例。在道路运维方面,也有较高的支出。当前国内道路建设时间较长,由于以前的道路设计规范要求不高,现无法适应交通量逐步增长的现象,较多道路出现荷载性欠佳的现象,道路需要处理病害问题。

关键词:路面病害治理;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引言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骨架,承载着大量的交通流量和行人活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然而,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交通负荷的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城市道路路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病害。这些病害不仅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还会对交通安全、行车舒适性和城市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城市道路路面病害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道路建设至今,无论是在道路施工技术上,还是在施工规模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各项产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一般的工程建设相比,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具有其特有的工艺应用特性,其对施工技术的影响作用不大,但能推动该工艺在全过程中的推广与建设,为我国的道路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路面病害处理与合理路面结构的选择

路面病害处理设计需精准分析病害成因,依据病害类型与程度,科学选择修复方案。在材料选择上,应优先考虑性能稳定、耐久且环保的材料。施工设计应细致周到,确保安全、高效,并考虑后期维护与监测。整个设计过程应体现针对性、经济性、可行性与环保性,旨在恢复路面性能,提升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确保城市交通顺畅。加强城市道路路面病害处理,可以保持道路的整洁、美观,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通过及时的病害处理,可以消除潜在的隐患,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大和恶化,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道路维修和重建的频率,节约建设成本。城市道路路面结构的设计必须以现有的规范和标准为基础,还要综合考量交通环境,设计来源,设计师的实践经验,建筑材料,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所选择的路线及路线周围的环境。要使道路表面的结构达到科学合理的程度,需要对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对其在使用期间存在的隐患进行预测,对路面的使用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为其他类型的路面设计提供借鉴。

2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2.1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多是因为半刚性基层因干缩、温缩产生收缩裂缝,在相应断裂位置对沥青层造成应力集中而形成反射开裂。目前存在的中、轻度横向裂缝在水、行车荷载和裂缝处集中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将进一步发展成为重度横向裂缝。

2.2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呈上宽下窄状,为荷载型疲劳裂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车辆频繁作用、高度渠化交通造成行车道两个轮迹带的沥青混合料迅速达到疲劳极限,出现了疲劳开裂,即不规则状的细微裂缝;随着车辆荷载、雨水的耦合作用,轮迹带的细微裂缝迅速扩展、延伸,彼此相互连通形成连续纵向裂缝;随着病害的进一步发展,轮迹带出现多条相互交织的纵向裂缝,沥青混合料逐渐破碎,形成一条纵向破碎带。

2.3块裂、网裂

从钻芯情况来看,块裂、网裂处的芯样裂缝贯通沥青层,沥青层层间结合较好,部分段落基层出现破碎和松散的情况。主要原因为:一方面,沥青面层在渠化交通的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了疲劳开裂,逐渐形成块裂病害。另一方面,面层与基层层间结合较差,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分别受力,路面结构受力不均匀、不合理,荷载持续作用下逐渐形成块裂、网裂;部分块裂、网裂严重路段与雨水下渗、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产生了冲刷、泵吸,加速了基层破碎。从以上分析可知,造成沥青路面破损病害的最主要原因为交通荷载重复作用造成沥青路面疲劳损坏。若不及时采取维修处治措施,将造成沥青面层及基层出现水损害,进而导致沥青路面的使用状况急剧恶化。因此,应根据病害严重程度及时采用经济合理的处治措施,避免路面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内部,以延缓路面病害发展,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3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3.1做好选材和结构设计

针对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反射裂缝的问题,可以应用以下方案完成处理:第一,做好材料选择和结构优化。在进行道路与桥梁连接处、不同材料交接处等关键区域的施工时,要保证对施工材料进行高度审核,保证应用的材料抗裂性强。比如,使用高粘度改性沥青、高性能抗裂纤维等。在结构设计优化时,设置应力吸收层、加强层间粘结等,在车流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保证路面的抗压性和抗裂性。第二,保证养护技术与时俱进。不同时代的城市化进程不同,路面交通流量也不同,传统的养护技术无法满足新时代下道路交通需求,所以要保证养护技术的更新和预防性养护的实行。比如,应用稀浆封层做好路面的定期养护,在检查的过程中,出现裂缝后及时做好封闭工作,避免出现水分下渗。根据路面行车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检查的频率,做好路面潜在病害的检查。第三,引进新型的加固和修复技术。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裂缝后应用注浆技术注入高分子材料或者应用自愈合混凝土等材料修复,保证路面的正常使用。第四,做好交通管理和维护工作。对路面行车情况进行统计,对重载车辆的通行时间或路线进行规划,做好定期巡查和维护,降低路面受压情况,避免出现反射裂缝。同时,要做好行车安全和规范的相关宣传,确保道路使用者行车的规范性。

3.2优化交通管理和养护工作

对应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种:第一,选择高性能的抗车辙材料,比如,改性沥青、添加抗车辙剂等。第二,对路面结构设计进行优化,路面投入使用之前,了解对应路段的行车类型,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定路面厚度、材料类型和层间结构等。第三,实施定期养护与预防性维护。定期进行路面巡查养护,应用微表处理、稀浆封层等预防措施,及时处理好路面微小裂缝和空隙。

3.2沥青混合材料质量的控制

沥青路面后期使用质量与原材料质量控制密切相关,对路面后期使用性能起着重要决定性因素。1)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把控原材料初检、复检的检测制度,原材料在进场之前必须在原料工厂进行一次抽样的初步检验,通过后才能进场;材料进场后,根据《施工验收规程》要求,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抽样复检,合格标准达到规范要求方可运用到工程建设中。2)原材料温度严格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沥青混凝土温度,从搅拌-运输-摊铺-初压-复压-终压整个施工环节中均要按规定要求对混合料温度进行监测,使各阶段温度均满足相应要求。3)混合料摊铺、混合料压实、接缝处理。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均匀行驶,随铺随检查质量,当出现边角处缺料、离析等现象要及时处理;碾压顺序遵循“由低到高、由两侧到中间”的顺序匀速进行,碾压过程不得随意调头、变速、停留、制动;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对接缝进行处理,以防止接缝处未处理好、压实度不符合规定而导致后期路面出现病害。

结束语

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及其解决方案关乎于整座城市的交通运行情况,从建设材料、结构、交通、维护等方式进行处理,能够保证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不断提升。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科技不断进步,材料逐渐更新,可以更有效确保城市化进程的有序稳定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樊祥龙,马顺芳.浅析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及检测技术[J].科技与创新,2023,(06):88-90+93.

[2]杨晓明.浅谈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与处理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24):83-85.

[3]黄家兴.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与处理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2,45(07):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