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丽景路幼儿园 310024
一、情景描述:
四楼平台,小朋友们在骑悠悠车。潼潼的速度过快,转弯时,一时掌控不了,车子撞到了“小房子”上,同时,人由于惯性,手本能地往前推,而在推的过程中,小拇指的指甲盖反压到了墙壁上,出现了“出血、裂痕”,孩子也因为受到惊吓而哭了起来。
二、教师的思考
我们在投放体育器械时,会综合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各种体育活动,《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但在实际游戏过程中,中班幼儿往往因为突发的情况而出现不能自我保护的思想、行为,以至出现受伤的现象。
2.教师的行动
户外锻炼时,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我们一定要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三、我们的行动
1.寻找“危险”
带着全班孩子进行了团讨,出现这样的“安全小事故”,肯定说明有危险存在。于是,我们出发去寻找“危险”。
(1)这里有个斜坡,会让速度过快。
小贝发现,悠悠车骑到“小房子”周边时,哪怕不骑了,车子仍旧会往前去。原来这边的地是有点倾斜的。
(2)坚硬的墙太多了
四楼是平台,有高高的围墙,还有矗立在中间的两座“小房子”。一旦撞上去,都是硬硬的墙,还有尖尖的角,撞到就会受伤。
2. 我来想办法
小朋友受伤了,肯定会很痛,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别人不撞车呢?
(1)放慢速度
曼曼提出,潼潼是因为速度太快才会撞上去,如果慢一点就不会撞了。同时,多多发现,悠悠车一侧有个刹车,只要拉一下,车子就可以不快了。
(2)生活中的“撞撞”
多多和松宝觉得,要把硬硬的墙包上软软的毯子、棉衣,那撞上去就不会痛了,因为这些物品摸上去都是很舒服的。球宝想到了家里的茶几上包着防撞条,如果不小心撞一下也是不痛的。小贝回家后,在妈妈的帮助下,不但找了垫子、轮胎、水瓶等物品用来防撞,还分别进行了图画表征。杨杨则是在地下车库找到了减速带,马路上的红绿灯、指示牌都可以用来提醒别人防撞。
3. 改变“撞撞”
带着孩子们的“收获”,我们再次进行了团讨,哪些是适合放在四楼平台的呢?适合的材料在幼儿园里是否能找到呢?
(1)改变1.0版本
找到好东西后,我们去四楼实践操作一下,看看到底行不行?
(图一)垚垚:这个会滚下来,如果我们放这里了,小朋友是不是没得玩了?
(图二)欧阳:泡沫块不够多。
(图三)小希:把我们班里的垫子拿来了,那我们等会坐那里呢?
(图四)曼曼:这块大的“纸”只能包住3个方向,还有一面墙不行。
(2)改变2.0版本
现有的材料好像都出现了问题,有没有数量足够多看上去又比较美观的可以包住这些墙壁的材料呢?这时,杨杨在家里找到了茶几上的防撞条,说:“我妈妈从网上买的,把很多尖尖的地方都包起来了,撞上去都不会痛,妈妈说这能保证我和姐姐的安全。”这时老师提供了支持,表示可以申请购买。这下孩子们高兴坏了,等着新材料的的到场。
两天后,我们的防撞条到了,大家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四楼平台,撕的撕,剪得剪,粘的粘,所有人都在认真又负责地做事。
(3)改变3.0版本
防撞条安装好了,但是斜坡会让车速变快的现象怎么改变呢?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减速带,可以不可以也放在这里呢?园长妈妈实现了我们的要求,那需要买多长的减速带呢?带好尺子,我们先去测量,算好距离,老师再进行申购采买,最后由小朋友落实安装。
(4)
改变4.0版本
做好这些后,老师又带着小朋友团讨,现在比以前肯定是安全了,但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前让其他小朋友来玩的时候马上就知道这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晓晓想到了可以画一些安全标志贴在那里,萌萌建议放安全提醒牌等。
看着“小房子”这里的改变,孩子们显得很高兴。二宝说:“现在撞撞肯定害怕了,撞起来也不痛了。”老师看着充满自豪感的孩子们说:“看到你们为此的努力,我想潼潼虽然之前受伤了,但肯定会感谢你们的帮助。以后,我们身边肯定会越来越少出现撞撞。”
我的感悟:
中班的幼儿,在面对“改变撞撞”的这个活动中,有着主动参与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一次次的观点碰撞、一次次的实践操作,既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想办法去探究解决,又让他们在活动中拓展了游戏空间,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也产生帮助同伴保护他人的共情意愿。
幼儿是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只有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才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品质和能力意识的提高,真正体现我们现代的教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