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2000
城市建设技术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2000
浙江明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2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建筑技术保障建筑质量成为社会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是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水平决定了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出现裂缝原因受到多方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并探讨了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
1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
1.1施工工艺
混凝土施工中需经历浇筑、建模、放置、生产、运送等多道工序,若缺乏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会导致混凝土使用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承重时往往需要混凝土与钢筋共同承担,如何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控制裂缝,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施工前应综合考察建筑情况,分析环境因素、地质因素给施工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结合国标和行业规范来看,部分建筑施工中保护层过厚,导致钢筋结构变厚,从而引起裂缝出现。施工中若违背施工原则,容易出现横向、斜面、水平等多种类型的裂缝,对建筑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2建筑原材料问题
水泥与水融合后会变成硬化体,导致水泥体积缩小。水泥的类型不同,其干缩值也会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混凝土与水泥砂浆的干缩值一般在0.4%-0.6%与0.1%-0.2%之间,混凝土泵送流态收缩值约为0.06%-8%,因此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后期混凝土出现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水泥中掺杂了大量的氧化镁,导致体积迅速膨胀;第二,水泥中外加剂碱含量过高,与活性硅发生反应后迅速膨胀;第三,在高温环境下,受到温度影响混凝土分解成钙矾石,当恢复常温环境时出现膨胀[1]。
1.3建筑设计不合理
部分土木工程建筑在设计初期由于考虑欠妥,导致设计中出现缺陷,从而引起混凝土开裂。部分设计人员工作疏忽,缺乏责任心,在设计前未综合考虑建筑整体,导致在施工时出现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施工质量。
1.4施工不合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内的水分会逐渐蒸发引起混凝土干缩,从而出现一系列裂缝[2]。一些施工环节操作不当也会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例如在运输、搅拌、浇筑等环节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裂缝出现。在浇筑中若模板承受能力不足或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都会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
1.5混凝土配比不达标
混凝土在配比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有关标准,控制好材料的使用质量,才能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部分企业为了让混凝土有更高的强度,缩减了水的调和比例,从而导致混凝土材料的流动性减弱。即便在施工后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但随着环境变化和使用时间的推移,会导致混凝土材料出现裂缝,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土木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1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
为了防止混凝土裂缝出现,必须提高混凝土浇筑的重视程度,保障浇筑质量减少后续问题。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前必须考察现场施工情况,对现场深入分析,合理规划混凝土的坍落度。结合混凝土类型确定配比值,让其在施工阶段能够达到施工标准[3]。在混凝土浇筑时,不可立即进行吊运作业,必须在24h后方可进行吊运,施工过程做到轻拿轻放。浇筑后第三天即可开展支模施工,结合墙体和模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支架的刚度。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收缩,必须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合理设计,规划好钢筋的使用数量,提高表面的坚固程度,从而不会出现收缩。除了通过增加钢筋数量来提高稳定性外,还需严格把控混凝土结构,结合温度标准设计好水平施工缝,从而降低裂缝的出现概率。
2.2完善混凝土材料选取与配置
在混凝土采购过程中,应结合土木工程的实际标准来挑选合适的材料,为企业节约经济成本。施工材料的好坏决定了建筑质量,例如水泥、砂等材料的配比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采购人员在材料选择时应考虑每种材料的原料配比,杜绝采用低质量的原材料,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概率。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的外加剂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可能性。所以,在采购混凝土外加剂时应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膨胀剂类型不同,在混凝土使用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尽量选择收缩能力强的膨胀剂,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防止受到外界温差大而出现裂缝。
2.3完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划材料配比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时,为了防止后续使用在工程项目中出现裂缝,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建筑整体,对容易出现裂缝的墙体部位特殊考虑,强化抗裂设计。混凝土的调和比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所以在施工前,工作人员应前往施工场地进行巡查,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计算出各种材料比的关系,规划好混凝土坍落度。针对特殊的工程项目,施工人员需结合配比比例进行模拟实验,检验配比比例是否满足施工标准。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性,可在施工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降低裂缝的出现概率。
2.4做好养护工作
工作人员在混凝土施工后应做好养护工作,是防止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关键。首先在施工完成后,应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将浇筑部位及时覆盖,每日的浇水量应结合当时的天气变化来调整,以此保障混凝土硬化时有充足的水分。工作人员在施工后对混凝土做好保温措施,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从而有效降低混凝土裂缝产生。养护工作对整体建筑施工质量影响重大,在施工时必须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来防止出现裂缝。一般用回填土作为养护材料,在养护期间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通过浇水将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散去。在施工中制定好有关养护制度,操作人员在施工期间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控制好内外温差可有效解决温度问题引起的裂缝。
为了让养护工作更加规范,施工单位应出台完整的养护措施,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可能性。在养护期间控制好温度,避免温度过低,为混凝土养护创造良好的环境,防止温度下降过快而引起裂缝出现。若温度下降速度得到了合理控制,其温度应力也会逐步下降,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在浇筑过程中若遇到雨水天气,应及时采取防雨措施,防止雨水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损害。
2.5合理控制温度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中的原材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在材料选择时需控制水热化程度,规划好材料的用量。在施工期间除了对水泥材料合理控制外,做好温度控制至关重要,采取合理的冷却措施。为了防止在施工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需对其进行冷却处理,可设置冷却水管,若发现施工中温度过高,在水管内引入冷水循环,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温度。为强化温度控制工作,尽量避免在烈日下开展作业,选择傍晚进行浇筑作业,傍晚温度相对低,防止因昼夜温差过大而出现裂缝。自然条件对混凝土浇筑质量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应合理规划设计,改变温度条件,降低内外温差,避免温度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要想减少裂缝出现原因,必须做好施工规划,合理设置混凝土结构、材料配比,全面分析运输、养护、浇筑等因素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其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俊.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33):133-135.
[2] 孙利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2.
[3] 丁世昌.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