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摘要:膨胀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自应力特性的特殊混凝土,其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微膨胀,从而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本文介绍了膨胀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重点探讨了其在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通过对膨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择、混凝土拌合、浇筑、养护等环节的分析,总结了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结构施工
当代建筑工程广泛采用混凝土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其质量的高低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普通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导致结构开裂,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发了膨胀混凝土技术。近年来,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膨胀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1 膨胀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膨胀混凝土是通过在常规混凝土中添加特定剂量的膨胀剂,可使其在凝固过程中呈现轻微的膨胀特性,从而补偿收缩,减少裂缝的产生。常用的膨胀剂有钙矾石膨胀剂、氧化镁膨胀剂等。膨胀剂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会生成膨胀性水化产物,如钙矾石膨胀剂生成钙矾石型水化物,氧化镁膨胀剂生成氢氧化镁。
1.2 膨胀混凝土的特点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膨胀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
1.2.1 自应力特性
膨胀混凝土在水泥水化和膨胀剂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微膨胀变形。这种膨胀变形被钢筋等约束后,在混凝土内部形成自压应力。混凝土硬化时产生的收缩应力可被自压应力有效抵消,从而补偿其收缩变形,并能显著降低或防止收缩裂缝的形成。
1.2.2 高抗裂性
膨胀剂的加入还可以优化混凝土的内部孔隙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减少应力集中和裂缝扩展的风险。
1.2.3 高整体性
膨胀混凝土在浇筑成型后,其内部组分在水泥水化和膨胀剂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微膨胀应力。这种应力在混凝土内部的各个方向上均匀分布,使混凝土各部分之间紧密胶结,减少了内部缺陷和应力集中区域。同时,膨胀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自压应力,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使其在外荷载作用下,能够更加均匀地传递和分布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的局部破坏。
1.2.4 高耐久性
膨胀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微膨胀应力,可有效补偿收缩变形,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裂缝的减少,阻断了外界有害物质侵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同时,膨胀剂的加入还可以优化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内部缺陷和微裂隙,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1.2.5 高抗渗性
膨胀混凝土中的膨胀剂在水化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凝胶状水化产物,填充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隙和微裂隙,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孔隙的充填和细化,延长了外界有害物质侵入混凝土内部的路径,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同时,膨胀剂还可以优化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使其尺寸分布更加均匀,避免了大孔隙或连通孔隙的存在,进一步降低了渗透风险。高密实度和优化的孔隙结构,使膨胀混凝土能够更好地抵抗外界水、气、离子等有害物质的侵蚀,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2 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 膨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膨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保其性能的关键。设计时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理论计算,综合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环境条件、结构类型等因素,确定水泥、膨胀剂、粗细骨料、水和外加剂等组分的用量比例。其中,混凝土中膨胀剂的添加量直接决定了其抵消收缩的效果,一般控制在水泥用量的8%~12%之间。同时,还需要通过调整水胶比、砂石比等参数,优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满足浇筑、振捣等工艺要求,并在硬化后达到设计的强度和耐久性指标。
2.2 原材料选择
膨胀混凝土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水泥应选用强度等级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如P.O42.5、P.O52.5等,并应具有良好的细度、安定性和相容性。膨胀剂应选用质量稳定、膨胀性能可靠的产品,常用的有钙矾石膨胀剂、氧化镁膨胀剂等。骨料应选用级配良好、洁净度好的天然砂石,并控制其含泥量、含水率、压碎值等指标。外加剂应选用与水泥、膨胀剂相容性好的高效减水剂、缓凝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所有原材料都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配比试验,确保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2.3 混凝土拌合
膨胀混凝土拌合是将各组分材料按照配合比准确计量,并充分混合均匀的过程。拌合时应严格控制拌合时间和拌合顺序,一般先将水泥、膨胀剂、细骨料、粗骨料等干材料进行干拌12分钟,然后加入80%—90%的拌和水和外加剂进行湿拌23分钟,最后加入剩余的水和外加剂,继续拌合12分钟,使各组分均匀分散,形成和易性良好的混合物。拌和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水分蒸发或凝结过快。拌合完成后,应及时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确保其满足施工要求。
2.4 混凝土浇筑
膨胀混凝土浇筑是将拌合好的混凝土混合物运输到施工现场,并浇筑到模板内,形成设计尺寸和形状的过程。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尺寸、刚度、平整度和清洁度,并涂刷脱模剂。浇筑时应控制混凝土的落距和流动速度,避免离析和冷缝的产生。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厚度一般为30~50cm,并及时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使混凝土充满模板的各个角落,消除内部的气泡和空隙。振捣时应快插慢拔,均匀布点,不得漏振、欠振或过振。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表面抹面和养护,防止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
2.5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科学的养护,使混凝土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缓慢硬化,发挥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效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常用的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塑料薄膜覆盖养护、草帘覆盖浇水养护等,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在混凝土的养护阶段,表面温度的调控非常重要,避免温度骤升骤降引起的温度应力。同时,混凝土强度的增长进程需要进行周期性的监测评估,并根据强度及环境条件,确定脱模和拆模的时机。必要时,可采用蒸汽养护等加速养护方法,缩短工期。但整个养护过程都应严格控制质量,防止养护不当引起的裂缝或强度下降等问题。
3 膨胀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膨胀混凝土凭借其独特的自应力补偿效应和高抗裂性能,在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大型混凝土结构如基础、墙体和楼板等,使用膨胀混凝土是一种有效策略。这种材料能够显著降低因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的裂缝风险,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在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中,如预应力管桩、预应力桥梁等,利用膨胀混凝土的微膨胀特性,可在预应力筋张拉前产生预压应力,减小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损失,提高结构的抗裂性和安全性。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如装配式剪力墙、叠合板等,采用膨胀混凝土可改善叠合面的黏结性能,减少接缝开裂的风险,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效率。在特种结构工程中,如人防工程、核电站等,对混凝土的抗裂性、密实性和耐久性要求极高,采用膨胀混凝土可显著提升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
结语
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自应力补偿效应、高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当代建筑工程普遍采用这种先进的施工技术。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形式的日益复杂,混凝土的性能标准随之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膨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择、拌合、浇筑、养护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优化施工工艺,这不仅提升了工程品质,还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欣. 膨胀混凝土在建筑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4, 22 (05): 4-6.
[2]王冠. 膨胀混凝土加强带施工技术与温度场研究 [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3, (05): 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