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028198712116727
四川金晟铭劳务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基础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与策略。通过分析地质特征和进行地质勘察资料分析,确定了合适的基础类型和施工前的地基处理方案。重点讨论了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以及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此外,提出了有效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地质条件;基础工程;地基处理
一、地质条件分析
(一)地质特征描述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基础工程施工,首先需要详细描述地质特征,以有效规划和实施施工工艺。地质特征包括地质构造、岩土层分布与性质以及地下水情况等几个关键方面。
地质构造类型直接影响着地层的稳定性和分布规律。在构造复杂的地区,地质层可能受到断裂、褶皱等构造活动的影响,地层的变动和错动性增大,从而对基础工程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地质勘察与资料分析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地质勘察与资料分析是确保工程成功的重要步骤。地质勘察主要包括野外勘探和室内实验室分析两个阶段。
野外勘探通过地质剖面、岩土钻孔等手段获取实地数据,包括地层厚度、层理、岩土性质等信息。勘探方法多样,如地质雷达、声波探测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获取准确的地下结构图像,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室内实验室分析则是对采集到的岩土样本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渗透性能等方面的详细测试。通过实验室分析,可以获得岩土材料的强度特性、压缩性能、渗透系数等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岩土力学参数和工程材料选择依据。
二、基础工程设计考虑因素
(一)基础类型选择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基础工程设计时,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是确保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基础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基础的承载力需求。对于地质条件较好、土层均匀、承载力较高的地区,可以选择较简单的浅基础,如扩展基础、条形基础或板式基础。这些基础适用于较轻荷载和较小变形要求的情况。
其次,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土层分布不均匀或承载能力较低的地区,需要考虑采用深基础。深基础包括桩基础、灌注桩、深基槽等,能够通过深入地下较深的土层来获得更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桩基础特别适用于需要克服地质不均匀性或需承受大荷载的情况。
最后,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也是基础类型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评估不同基础类型的成本、施工难度及现场操作条件,以找到最合适的技术和方案。
(二)基础工程施工前设计
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前,充分的施工前设计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步骤。施工前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详细分析地质条件下的地基承载力与变形特性。通过地质勘察数据和实验室测试结果,确定地基的承载能力、沉降预测以及地基土的力学特性,为后续的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制定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根据地质条件的分析结果,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技术,如挖土加固、土体加固、地下水控制等措施,以确保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设计并优化基础结构及施工工艺。根据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结构要求,合理设计基础的形式和尺寸,并优化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基础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等步骤,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控制。
最后,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措施。建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与监控体系,包括材料检验、施工工艺检查等,同时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风险管控,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一)地基处理技术
首先,针对地质条件复杂、土壤松软或含水量高的情况,常采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包括振冲法、灌注桩、土石方加固等。振冲法通过高能量的冲击波,改善土层的密实度和承载力,特别适用于松软或填充土层地区。灌注桩则利用预制或现场灌注的混凝土桩体,通过深入较深的坚固土层来传递荷载,增强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其次,对于需要改善地下水位、防止水土流失的情况,可以采用地下水降低技术、渗透防水处理等措施。地下水降低通过井点抽水或人工降水的方式,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地基的水分影响;渗透防水处理则通过特定材料或化学处理,提高土壤的防渗性能,避免基础结构受水侵害。最后,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需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通过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能够显著提升基础工程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及整体稳定性,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工程施工提供可靠保障。
(二)基础施工过程控制
首先,基础开挖阶段是施工过程的关键节点。根据地质勘察和设计要求,采取合适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确保开挖边坡稳定,避免因地质条件导致的坍塌事故。其次,混凝土浇筑阶段需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浇筑质量和养护条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混凝土浇筑前需充分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浇筑工艺和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最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也是施工过程控制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施工和资源合理利用,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三)应对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工程施工,面临地质灾害风险,如地震、滑坡、地层涌水等,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以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持续性。
首先,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机制。通过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地质形变、地震活动等指标,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其次,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与处置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风险,制定应急响应方案,包括人员疏散、设备保护、紧急抢修等具体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资产的保护。最后,施工结束后的地质灾害处理与修复同样重要。及时清理和修复灾害导致的地质破坏,恢复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减少灾害对工程后续运行和周边社区的影响。
结论
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时,全面理解和有效应对地质特征至关重要。地质特征的详细描述和综合分析为正确选择基础类型、优化设计提供了必要依据。地质勘察与资料分析则为施工前的地基处理和施工过程控制奠定了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和施工管理,有效提升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基处理技术如振冲法、灌注桩的应用,以及严格的基础施工过程控制,不仅保障了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还提高了抗震性能和整体稳定性。此外,科学制定应对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综上所述,只有在充分理解和科学应对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索博学.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产业科技创新,2023,5(01):52-54.
[2]彭媛,陈国奇,韦谋.基于BIM的岩溶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工程施工关键技术[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1,50(17):141-143+147.
[3]邵光聖.城市中心区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20,42(08):1383-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