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中心卫生院
摘要:目的 研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本院在2020年-2022年间收治的肺癌患者中选择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放射治疗法,观察组采取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不良反应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和摆位误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摆位误差小,且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术后预后效果也具有积极影响,可被作为重点推广应用技术。
关键词:肺癌;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更是居于癌症疾病的榜首。因肺癌早期的症状并不具备特异性,往往在确诊后便已经处于晚期,致使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很难再采取手术措施加以干预,为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实际上是通过发射高能射线的方式使肿瘤细胞坏死,以此达成治疗目标,但由于在治疗中是利用CT扫描后获取肿瘤位置,再进行放射治疗,在操作中很可能出现辐射剂量控制不到位的状况,致使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则能弥补在常规放射治疗中存在的不足,有效提升放射靶向的准确性。因此,本院围绕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目的是检验该项技术的应用成果,并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在2020年-2022年收治的肺癌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其中的观察组采取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放射治疗方法。观察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36-61岁之间,平均年龄(46.12±0.29)岁,病程在1-3年不等,平均病程为(1.69±0.27)年,病理类型:腺癌27例,鳞癌13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35-60岁之间,平均年龄(45.21±0.34)岁,病程在1-3年不等,平均病程为(1.54±0.31)年,病理类型:腺癌24例,鳞癌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研究的对象及其家属均了解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放射治疗方法,即使用X射线和电子等粒子束,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完成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和根治性治疗等操作,并在血管内进行放疗,旨在杀死肿瘤细胞达成良好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采取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入院后做好全面检查,并且根据检查结果和病人的病情表现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且帮助患者放松心情,一切准备就绪后,使用影像引导放疗设备以及相关辅助设备完成放射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先将仪器参数调整至正常标准,再结合患者病情对放疗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患者的器官,在影像引导之下对肺部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扫描,以保障位置信息的准确性,最后根据扫描结果测算出病灶大小,将放疗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达成最佳的放疗效果。治疗结束患者恢复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
1.3观察指标
(1)摆位误差。重点计算在X、Y、Z轴上的误差值;(2)不良反应情况。主要涉及肾毒性、I度急性食管反流和II度急性肺毒性,不良反应率的计算方法为上述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例数除以总例数×100%;(3)治疗有效率。将治疗效果划分为三个标准,即有效、显效和无效。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肿瘤标记物下降,直径减小;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肿瘤体积缩小30%左右,持续4周以上;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新的病症。有效率计算方法为(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t进行检验,计量数据使用n(%)表示,利用x2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摆位误差对比
观察组的摆位误差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摆位误差情况(x±s,mm)
组别 | 例数 | X轴 | Y轴 | Z轴 |
观察组 | 40 | 2.10±0.41 | 2.62±0.43 | 2.16±0.45 |
对照组 | 40 | 2.76±0.49 | 3.28±0.47 | 2.65±0.32 |
t | 6.945 | 5.632 | 5.510 | |
p | <0.001 | <0.001 | <0.001 |
2.2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n(%)]
组别 | 例数 | 肾毒性 | I度急性食管反流 | II度急性肺毒性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 | 40 | 0(0.00) | 1(2.50) | 0(0.00) | 1(2.50) |
对照组 | 40 | 2(5.00) | 4(10.00) | 3(7.50) | 9(22.50) |
x2 | 8.269 | ||||
p | 0.004 |
2.3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40 | 22(55.00) | 17(42.50) | 1(2.50) | 39(97.50) |
对照组 | 40 | 17(42.50) | 17(42.50) | 6(15.00) | 9(85.00) |
x2 | 4.327 | ||||
p | 0.036 |
3讨论
肺癌是目前来讲发病率较高的一类恶性肿瘤,研究显示其属于除乳腺癌以外女性的第二致命疾病,属于男性的第一致命疾病。临床上的主要病症表现为咯血、咳嗽和喘息等,病情发展之下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需要在明确病理类型和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制定治疗方案。对于肺癌晚期患者来说,通常采用放疗手段,其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应用优势明显,不仅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而常规放疗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仅可能由于摆位偏差造成二次损伤,放射剂量还难以精准控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本次研究中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放疗后的不良反应率高达22.5%,而观察组则仅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占比仅为2.5%,可见采取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进行肺癌放射治疗更加稳妥。
综上,与常规放疗措施相比,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治疗效果也更加突出,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可以将此类放疗技术作为首选推广技术。
参考文献:
[1]冯凯华,罗剑锋,玉贵永,等.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分析不同体位固定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摆位误差中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07):858-859.
[2]樊建朝.用图像引导放射技术对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作用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7):2361-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