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理委员会)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环评工作者在环评审批及编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索将人工智能引入环评领域。同时,提出了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的高效联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对新时代环评制度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环评制度 人工智能 排污许可制度 监管联动
0.引言
新时代环评制度的创新路径主要聚焦于政策、技术与实践的融合,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
1.政策层面的创新
政策创新着重于加强环评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制度衔接。例如,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强调了加强联动、提升效能,完善流程、保障发展,绿色引领、守牢底线,严格监管、注重实效等原则。
2.技术层面的发展
技术层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环评工作的信息化支撑水平提升,以及环评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如推广应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统一申报和审批系统,加快环评文件智能复核在基层环评审批中的应用,推动审批提质增效。
提高环评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一方面,建立综合数据平台。例如,山东省建设了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同使用的“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数据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对全省“三线一单”成果数据的集中管理、查询、展示、统计、共享交换及研判应用等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监管数字化转型。同时,平台可以利用“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与环保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进行空间冲突分析、项目准入分析、项目选址分析等,为环评审批提供决策依据。
另外一方面,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通过技术手段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如山东省“三线一单”数据平台与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展示,帮助环评工作更直观地理解项目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超图软件在“三线一单”数据应用中提供的智能研判功能。同时,开发移动应用程序,使现场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和上传环评相关数据,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环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识别环评文件中的规律和问题,为环评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编制单位而言,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可以以多种方式在环评工作中进行有效利用,提高环评的效率和准确性。主要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机器学习可以应用于环评中的预测分析,如预测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通过建立模型,AI能够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1]。机器学习技术可以用于大气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来源解析,帮助识别污染物的来源和传播路径,为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评估不同环境风险因素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帮助环评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环境风险。
AI可以作为问答式信息获取工具,帮助环评工作者快速获取专业的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利用AI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可以识别建设项目与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冲突。AI技术还可以分析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为环评中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支持。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可以从环评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自动生成环评报告的部分内容,减轻环评编制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AI可以整合不同来源和类型的环境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识别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为环评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结合物联网技术,AI可以进行实时环境监测,及时识别环境异常,为环评提供实时数据。
3.实践层面的融合
实践层面的创新强调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的高效联动,以及环评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改革试点,探索简化项目环评管理。在环评实践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法依规审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项目环评一律不予审批,守住生态环保底线,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一方面,在实践层面,创新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的高效联动以及环评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一是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在产业园区层面进行规划环评,明确园区的环境准入条件和管控要求,简化后续入园项目环评内容,实现环评审批的批量处理和简化,缩短审批时间。同时采取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实施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即建设单位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对环评文件的合规性作出承诺,审批部门据此简化审批流程。采取环境影响后评价机制,对已实施的项目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评估项目实际环境影响与环评预测的差异,为环评管理提供反馈。
二是采用“两证合一”审批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通环评审批系统和排污许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探索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的“两证合一”,在环评文件编制阶段同时考虑排污许可要求,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的监管联动,加强环评审批后的环境监管,确保环评文件和排污许可证的要求得到有效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环评与排污许可的技术导则更新,根据环境保护新要求和技术发展,不断更新环评技术导则和排污许可管理规范,提高环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环评与排污许可的监管联动是确保环境保护法规得到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根据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实现监管联动的关键措施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监管体系,通过项目环评推动污染物减排,并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实现固定污染源的全要素、全周期管理。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的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监管”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能,实现环评文件智能复核和固定污染源“一企一档”建设。建立健全排污许可信用管理体系,实施跨地区环评失信联动监管机制,将环评与排污许可违法信息纳入国家有关信用信息系统,并依法公开。推动排污许可执法监管,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将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责任考核,推进排污许可证清单式执法检查。
加强环评与排污许可的日常业务监管,通过抽查、核查等方式,重点监管产业园区、流域、港口等领域的规划环评开展和落实情况,以及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的执行情况。强化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的动态监管,对违法违规环评单位和人员进行清理整顿,严惩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的弄虚作假行为,并强化典型案例的曝光和正面宣传引导,坚决整治市场乱象,确保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的严格执行。
同时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审批服务水平,为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通过政策解读、宣传培训等方式,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做好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增强环评和排污许可的透明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收集社会意见,优化环评决策。
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确保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的有效联动,促进环评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1].刘明元,陈歆,申晓霞,等.人工智能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 2020, 47(7):3.
[2].Zezhi Peng, Bin Zhang, Diwei Wang, Xinyi Niu, Jian Sun, Hongmei Xu, Junji Cao, Zhenxing Shen. Applic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in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search: A state-of-art review.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910:2024, 16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