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催化剂形态分析与监测技术的应用及优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5
/ 2

催化裂化催化剂形态分析与监测技术的应用及优点

张国计

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 山东 烟台 2657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有了很大进展,石化企业催化裂化装置配置权重大,催化裂化柴油(LCO)芳烃和氮含量高、密度大、十六烷指数低,加氢精制困难,同时国内柴油需求下降,必须找出合适的加工方法处理LCO。本文就催化裂化催化剂形态分析与监测技术的应用及优点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催化剂;形态分析;显微诊断

引言

当前催化裂化装置存在稳定汽油辛烷值低、烯烃高的矛盾,催化剂单耗高等问题,达不到公司的要求。在保证汽油烯烃合格的情况下,对催化剂配方进行调整,提高催化剂循环量,提高反应汽提效率,优化汽提蒸汽量和催化剂循环量,降低催化剂加注量,努力满足公司催化裂化装置汽油产品升级质量要求,同时,进一步降低三剂消耗成本。

1FCC催化剂形态分析与监测技术的主要应用范围

催化剂形貌和结构表征:通过显微镜和光谱技术观察和分析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如颗粒大小、形状、粒度分布、孔隙结构、晶体结构、活性中心分布等,为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参考和指导。催化剂活性评估:催化剂显微诊断可以用于评估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包括表面结构、晶体形貌、表面酸碱性和孔道结构等方面。催化剂寿命预测:催化剂显微诊断可以通过监测催化剂的结构变化和失活情况,预测催化剂的寿命,并制定更加有效的催化剂管理策略。催化剂失活机理研究:催化剂显微诊断可以用于研究催化剂失活机理,以便识别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并开发新的催化剂材料。总之,催化剂形态分析与监测技术能够提供有关催化剂结构、成分和活性的详细信息,有助于提高催化装置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改进催化剂管理策略。

2催化裂化装置稳定汽油现状

装置设计生产指标为国Ⅳ汽油,催化汽油烯烃设计指标含量为45%。随着汽油产品质量升级,国家颁布第六阶段汽柴油质量标准,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汽油国ⅥA阶段标准和柴油国Ⅵ标准,2022年起执行汽油国ⅥB阶段标准,催化汽油内控烯烃指标要求≤32%,在装置的常规操作调整下,催化汽油烯烃含量已无法实现内控烯烃指标要求。目前,汽油执行国ⅥB阶段标准,而催化裂化装置降烯烃关键技术有两个:其一是对装置进行改造,应用降烯烃工艺改造实现催化汽油降烯烃的目的,如MIP工艺,通过原料油与催化剂反应条件的改变,能够彻底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并提高其辛烷值。其二是使用降烯烃催化剂,通过催化剂配方的调整降低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催化剂由沸石和基质组成,可以通过调整催化剂的有效成分和比例,改变催化剂性能,主要是通过调整氢转移活性,改变不饱和烃转变为饱和烃的能力,从而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提高催化剂的氢转移反应活性,有利于不饱和烃向饱和烃转化,从而降低汽油烯烃含量,但是汽油辛烷值也会同时降低。在不进行装置改造的情况下,催化裂化装置选用调整催化剂配方,以此来实现汽油烯烃内控指标合格的要求。统计2022年汽油烯烃含量,在使用降烯烃催化剂后,汽油烯烃基本实现了内控指标要求,但从月均烯烃含量分析,汽油烯烃达到内控指标合格率并不高,只有8—11月汽油烯烃内控指标达到要求。统计2022年汽油辛烷值,催化裂化装置采用降烯烃催化剂后,氢转移加剧,不饱和烃转变为饱和烃,汽油中烯烃含量降低,汽油辛烷值下降明显,在不增加异构化、芳构化程度的前提下,汽油辛烷值与汽油烯烃属于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催化裂化装置使用降烯烃催化剂,通过提高催化剂活性、增加催化剂加注量的方式降低催化汽油中的烯烃含量,这造成催化裂化装置的轻质油收率降低(<65%)、气体和焦炭产率增加,汽油烯烃和辛烷值达到内控指标合格率低,严重影响催化裂化装置的经济效益。且在提高系统催化剂活性的操作下,催化剂单耗高达1.40kg/t,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剂单耗成本增加明显。在收率损失大、催化剂单耗高及操作控制难的情况下,通过工艺调整和催化剂配方的调整,力求实现稳定汽油烯烃含量≤32%的样品合格率达到90%,汽油辛烷值≥90.2的样品合格率达到90%,催化剂单耗降低至1.00kg/t的目标。

3催化裂化催化剂形态分析与监测技术工业应用

3.1提高裂化段的反应温度

混合油加氢裂化的产品中石脑油馏分收率升高,芳潜降低;柴油馏分收率升高,密度明显降低,十六烷指数升高;尾油收率降低,黏度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可以为下游异构脱蜡装置提供优质尾油原料,副产部分清洁汽油调和组分和清洁柴油调和组分。

3.2反应温度调整

催化裂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反应,催化裂化反应主要有裂化、氢转移、异构化、芳构化等。裂化和芳构化反应是吸热反应,裂化反应生成烯烃,芳构化反应消耗烯烃,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消耗烯烃。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裂化和芳构化反应,不利于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在催化剂用量不断优化调整的基础上,优化操作参数,将反应温度由501℃降至491℃,降低反应深度,提高轻质油收率,同时,强化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再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提高汽油辛烷值。

3.3LCO加氢转化工艺压力及循环氢纯度对汽油组分质量的影响

反应压力是芳烃加氢饱和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芳烃加氢饱和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来看,提高反应压力有利于提高芳烃加氢饱和反应速率,反之则会降低芳烃加氢饱和反应速率。为了避免芳烃加氢饱和反应过度,较低的反应压力有利于提高汽油产品中的芳烃含量,从而提高其辛烷值。随装置运行时间延长,催化剂加氢活性逐渐降低,芳烃加氢饱和反应深度下降,为了延长装置运行周期,需要适当提高反应压力。

3.4采用FRIPP推荐催化剂

在设计操作条件范围内,加工石油蜡和减压蜡油的混合油,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加氢裂化装置的尾油产率,为下游异构脱蜡装置提供高黏度指数尾油进料,生产二类和三类润滑油基础油,很好满足企业正常生产要求。

3.5反应时间调整

催化裂化生成的汽油烯烃进行二次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延长反应时间是汽油烯烃组分氢转移反应的必要条件。氢转移反应的速度一般较快,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即可满足要求。

3.6提高工艺稳定性

显微诊断技术可以帮助炼油厂工程师及时发现FCC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这样可以提高工艺稳定性,减少产品质量波动和生产成本。总之,显微诊断技术可以帮助炼油厂工程师及时发现和解决FCC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结语

LCO原料中水含量偏高会破坏催化剂晶体结构,减少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活性中心,降低加氢裂化催化剂的裂解活性,导致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下降,严重影响运行周期。反应压力是芳烃加氢饱和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较低的反应压力有利于提高汽油产品中的芳烃含量,从而提高其辛烷值。随着装置运行时间的延长,催化剂活性逐渐降低,需要适当提高反应压力,保证装置长周期运行。反应器内气液物流分配不均匀会导致反应器内出现热点,反应器热点温度限制了装置末期使用温度,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

参考文献

[1]方友,郑港西,曾文钦.蜡油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加氢精制柴油的探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7,48(11):56-59.

[2]郭笑楠,曹正凯,王东锋,等.直馏柴油加氢裂化生产化工原料及喷气燃料反应规律研究[J].当代化工,2024,53(3):571-576.

[3]樊宏飞,郭大光,赵崇庆,等.FC-28单段高中油选择性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反应性能[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5,18(3):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