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地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5
/ 2

滇西地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清华    邹雪芳通讯作者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是探讨滇西地区川崎病(KD)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危险因素。方法为选取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滇西地区儿科住院的200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急性期(起病1~14d)冠状动脉内径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收集患儿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临床分型、IVIG给药时间、NLR、PLR等因素在CAL组和非CAL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不完全KD、IVIG给药时间>10d是KD合并CA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是本研究明确了滇西地区KD合并CAL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未来需开展更大规模研究完善结论。

关键词:滇西地区;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临床诊治

引言

川崎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可累及全身中小动脉,其中冠状动脉受累较为常见且严重,可能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滇西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群特征,川崎病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可能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对滇西地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该地区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滇西地区儿科住院治疗的200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等基本信息,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1.2冠状动脉损伤标准

以急性期(起病1~14 d)冠状动脉内径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通过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准确测量冠状动脉内径,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伤及其程度。

1.3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热持续时间、IVIG给药时间和使用效果等治疗相关指标,以及白细胞计数、NLR、PLR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全面而详细的资料收集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等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汇总和描述。对于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对于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然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可能与冠状动脉损伤相关的因素。对于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最后,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

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等基本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对比。结果显示,在年龄分布上,两组患儿在不同年龄段的比例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分型方面,典型和不完全KD患儿在两组中的构成也有所不同。这些差异为进一步分析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提供了初步线索。

2.2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1 CAL组和非CAL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n(%)]

项目

CAL组

非CAL组

χ2值

P值

n

100

100

性别

12.9.4

0.00

50

45

50

55

年龄

4.94

0.05

<1岁

26

23

1~5岁

34

38

>5岁

40

39

临床分型

20.12

0.00

典型

40

43

不完全

60

57

IVIG给药时间

18.15

0.00

≤10 d

64

65

<10 d

36

37

IVIG使用效果

3.20

0.14

敏感

73

86

无反应

27

14

发热持续时间

8.52

0.00

≤10 d

80

78

>10 d

20

22

2 CAL组和非CAL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MP25~P75),x±s

项目

Z/t

P

n

白细胞计数

109/L

13.2

12.5

-1.24

0.28

N%

53.2

54.9

-4.4

0.00

血红蛋白(g/L)

102.5

104.5

-0.59

0.22

血小板计数(109/L)

331.5

329.5

-0.87

0.23

NLR

2.7

2.5

-3.86

0.00

PLR

111.5

109.6

-2.34

0.03

C反应蛋白(mg/L

41.3

40.5

-0.35

0.70

红细胞沉降率(mm/h

44.0

49.0

-0.36

0.65

降钙素原(ng/mL)

0.5

0.5

-0.60

0.38

前白蛋白(mg/L)

112.7

110.5

-1.53

0.20

血清淀粉样蛋白(mg/L

235.3

239.9

-0.36

0.7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22.0

25.5

-1.66

0.22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

28.0

29.0

-1.5.6

0.25

总胆红素mol/L

6.4

6.5

-0.88

0.43

血清白蛋白(g/L

35.1

68.0

-0.69

0.66

乳酸脱氢酶(U/L

265.0

278.0

-1.37

0.30

CK-MBU/L

21.0

19.0

-2.37

0.11

Na+mmol/L

148.6±3.3

128.0±4.6

1.123

0.36

通过对CAL组和非CAL组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全面比较,发现性别、临床分型、IVIG给药时间、NLRPLR等因素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而言,男性患儿、不完全KD患儿、IVIG给药时间>10d的患儿以及NLRPLR水平较高的患儿,更易发生冠状动脉损伤。这些结果为后续的多因素分析奠定了基础。

2.3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KD合并CAL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项目

β

SE

Wald

P值

Exp

Exp(β)的95%CI

下限上限

男性

1.154

0.270

17.614

0.001

3.121

1.751

5.414

不完全KD

0.713

0.253

7.575

0.017

2.172

1.223

3.343

IVIG给药时间>10 d

1.132

0.452

5.651

0.025

3.253

1.312

8.252

发热持续时间>10 d

-0.171

0.441

0.052

0.776

0.755

0.432

2.221

N%

-0.032

0.033

3.843

0.061

0.868

0.847

1.112

PLR

-0.003

0.023

0.334

0.423

0.877

0.884

1.154

NLR

0.034

0.013

0.002

0.842

1.144

0.775

1.254

CK-MB

0.016

0.005

0.411

0.417

1.163

0.875

1.022

常量

-0.427

0.763

0.312

0.428

0.552

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不完全KDIVIG给药时间>10d是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这意味着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具有这些特征的KD患儿,应更加密切关注其冠状动脉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风险。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男性、不完全KD以及IVIG给药时间>10d是滇西地区川崎病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以往其他地区的部分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可能因地域、人群特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男性患儿更易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原因可能与性激素水平、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不完全KD患儿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能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迟,从而增加了冠状动脉损伤的风险。IVIG给药时间>10d则可能反映了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或对治疗的反应不佳,进而增加了冠状动脉损伤的可能性。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在诊治川崎病患儿时应提高警惕。对于男性患儿和不完全KD患儿,应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同时,应尽量在发病10d内给予IVIG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风险。

此外,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会对结果的普遍性产生一定影响。未来需要开展更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和完善本研究的结论。同时,还应深入探讨这些危险因素的潜在机制,为开发更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4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滇西地区200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男性、不完全KD以及IVIG给药时间>10d是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研究结果为滇西地区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高危患儿的监测和管理,优化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为患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同时,不断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为攻克这一儿童疾病难题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傅明鸿.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分析[J].广州医药,2024,55(05):530-534.

[2]周翠臻,宋思瑞,陈丽琴,黄敏.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23,41(07):498-501+518.

[3]钱翠平,黄晓碧,赵胜,章勇.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3,58(03):490-494.

[4]姚小飞,潘晓明,王丽.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09):12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