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下开展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4
/ 2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下开展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研究

邓宇晗  李科能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PMT)下开展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以2023.1-12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骨科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组为A、B两组,各30例。A组术后予以常规骨科护理,B组基于PMT开展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3个月DVT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DVT 2例、术后3个月发生2例;B组住院期间无患者出现DVT、术后3个月发生1例;B组DVT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下开展针对骨科手术患者的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保护动机理论;预见性护理;骨科手术;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凝血功能失调,使得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过多,导致血液凝固形成血栓[1]。DVT不仅会导致患肢疼痛、肿胀,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而常规骨科护理过于注重术后康复训练,对于DVT的预防稍显不足。基于保护动机理论(PMT)下,我们提出开展预见性护理,旨在通过提前识别患者潜在的DVT风险,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策,有效降低术后DVT[2]。本研究以2023.1-12我院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病例为对象,探讨基于PMT下开展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3.1-12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骨科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组为A、B两组,各30例。A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17±12.55)岁;其中骨折9例、关节疾病14例、脊柱疾病7例。B组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58±13.12)岁;其中骨折10例、关节疾病15例、脊柱疾病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A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护理,包括基础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疼痛管理、体位管理、术后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预防等。B组患者给予PMT下开展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组建预见性护理小组。由骨科护士长组织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主任医师、康复科医师等多学科人员组成预见性护理小组;小组成立后,进行专业培训,包括PMT知识、DVT预防相关知识、风险评估工具使用、预见性护理的相关知识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过关者才能参与工作。

②评估识别风险。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回顾既往病例情况、案例分析等方式,结合患者病史、手术类型、年龄、体重、活动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明确患者DVT风险问题。

③制定预见性干预对策。基于患者风险问题,制定涵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DVT监测、康复训练、生活饮食指导等方面的干预对策。

④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监测,主动与患者交流,介绍DVT的概念、病因、危害等,打消患者的顾虑,同时提高其对DVT的认知,触发保护动机,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术后卧床期间,要加强对患者下肢血流情况的监测,包括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等;术后6h内,严格卧床,但可进行踝泵运动,也可配合肢体按摩、推拿等手法,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6-24h,在患者疼痛耐受的情况下可指导病人开展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下肢被动活动等;术后3日指导进行直腿抬高训练、踝关节背屈训练等;术后4~14d可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后逐渐增加强度和角度,再过度至下床活动、行走训练、负重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等。定期监测患者下肢血流情况,如果发现患者DVT风险较高,可遵循医嘱予以药物抗凝治疗。另外,嘱患者尽量避免穿紧身裤,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卧床,休息时可抬高腿部;术后饮食要注意避免盐分过度摄入,宜以富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饮食为主。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DVT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DVT发生情况,检测方法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即检查发现下肢血管管腔增宽、可见絮状低回声充填,探头加压反应减弱,血栓处血流信号减弱或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1.4统计学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χ²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者差异显著。

2结果

A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DVT 2例、术后3个月发生2例;B组住院期间无患者出现DVT、术后3个月发生1例;B组DVT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n(%)]

组别

住院期间

术后3个月

合计

A组(n=30)

2(6.67)

2(6.67)

4(13.34)

B组(n=30)

0(0.00)

1(3.33)

1(3.33)

χ²

4.9862

0.5764

6.5478

p

0.0256

0.4477

0.01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DVT 2例、术后3个月发生2例;B组住院期间无患者出现DVT、术后3个月发生1例;B组DVT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这说明,基于PMT下开展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骨科术后患者发生DVT。PMT属于心理学理论,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体在面对健康威胁时采取预防措施的动机,是将心理学中的保护动机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尝试

[3]。该理论认为,个体的预防行为是由其对潜在威胁的严重性、易感性的认知评估,以及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自我效能的评估共同决定的。而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基于对患者病情和潜在护理问题的全面评估,通过提前预判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模式[4]。因此,将PMT应用于预见性护理模式中,意味着在护理过程中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动机和认知过程,通过激发和保护患者的保护动机来推动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而我院预见性护理方案通过组建多学科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前瞻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骨科术后DVT的形成[5]。一方面,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DVT的认知水平,打消其顾虑,增强其采取预防措施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另一方面,注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加强对下肢血流情况的监测和生活指导、行为干预等综合预防措施,可全方位规避多种DVT风险因素,从而预防DVT发生[6]

综上所述,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下开展针对骨科手术患者的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郎秀霞.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3,18(5):126-128.

[2]王丽英.早期预见性护理对子痫前期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孕产妇的干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6):128-130.

[3]肖秋玲.预见性护理在胸腰椎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23,44(11):3321-3324.

[4]武利凤.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吉林医学,2023,44(11):3227-3230.

[5]Zhang X , Lu W , Shan M .Predictive Value of Caprini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Non-surgical Pati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20,11(30):122-123.

[6]薛海燕,陈静.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