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肿瘤医院 030000
在古代战场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战争,粮食都是头等大事,关乎战役成败。同样恶性肿瘤的战场中营养治疗也常常关乎整个治疗的成败,目前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和代谢方式的改变,可影响体内基因组的稳定性及肿瘤细胞微环境的改变,所以,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异常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1、肿瘤与营养的关系
近年来,相关研究证明环境因素可能是肿瘤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其中,营养素的摄入情况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期密切相关。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良的饮食习惯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会增加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肿瘤的风险。相反,富含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饮食,如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则可有效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生率。而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抗肿瘤的能力,减少治疗期间的副作用,促进患者的康复。
2、肿瘤营养误区
恶性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营养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防止营养不良。然而,许多人对肿瘤患者的营养有一些误解,以下是常见的几个误区
2.1 吃得越有营养,肿瘤会长得越快
吃得越有营养,肿瘤会长得越快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肿瘤的生长主要依赖于癌细胞的代谢特性,而不是患者的营养摄入。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对治疗的耐受性,并减轻治疗副作用。对此可以认识到,营养不良会削弱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2.2 “发物”助长癌细胞
在许多文化中,人们认为某些食品,如鱼、虾、羊肉等“发物”,会助长癌细胞的生长。这种看法缺乏科学依据。“发物”指的是容易引起过敏或其他不适反应的食物,并不直接与癌细胞的生长相关。肿瘤患者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而不应盲目排斥某些食物。
2.3 只要能打营养针,不吃饭也没关系
营养针(如全静脉营养,TPN)确实可以在某些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但营养针无法完全替代正常饮食。口服或经管饲提供的肠内营养对于维持肠道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长期依赖营养针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退化,并增加感染风险。因此,除非有明确的医学禁忌,肿瘤患者应尽量通过正常饮食获取营养,以维持肠道健康和整体营养状态。
3、肿瘤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是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营养支持不仅仅是补充营养素不足,而属于全面、系统的过程。肿瘤营养疗法是通过计划、实施、评价营养干预,以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或改善身体状况,从而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过程,此过程包括营养诊断(筛查/评估)、营养干预和疗效评价。
3.1营养诊断(筛查/评估)
营养筛查:营养筛查是识别营养风险的第一步。通过简便、快速的方法,评估患者的体重变化、食欲、进食量、消化吸收功能等,确定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常用的筛查工具包括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和简易营养评价工具(MNA)。
营养评估:对于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患者,需进行详细的营养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身体测量(如身高、体重、BMI)、生化指标(如血清蛋白、白蛋白)、膳食调查(如进食量、食物种类)、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通过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具体需求。
3.2维持标准体重或适量增加体重
肿瘤患者应以科学合理的营养管理来维持标准体重或适量增加体重,以此增强体力,体重过低或营养不良的患者更容易出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所采取的营养干预措施如下:
膳食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对于轻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增加高蛋白、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如瘦肉、鱼类、鸡蛋、奶制品、坚果等。
营养补充剂: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单纯通过膳食调整可能不足以满足营养需求。必要时,可通过口服、鼻饲或静脉途径进行营养补充。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于因消化系统疾病或手术导致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需采用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通过胃管或肠管输送营养液,适用于消化功能尚存的患者。
3.3合理营养为基础,平衡膳食为原则
肿瘤患者的饮食应以合理营养为基础,平衡膳食为原则,满足日常所需能量。卧床患者每日能量需求为20-25千卡/(公斤·天),活动患者则为25-30千卡/(公斤·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患者应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同时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具体饮食建议包括:
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蛋白质: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蛋、奶制品和豆类,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
脂肪: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坚果和鱼油,有助于维持细胞功能和减少炎症反应。
维生素和矿物质:多样化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E)和微量元素(如锌和硒),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3.4疗效评价
在营养干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干预效果。监测指标包括体重、BMI、血清蛋白水平、食欲、进食量等。
完成监测后,需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干预方案,以确保营养治疗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例如,对于营养状况改善不明显的患者,需重新评估其营养需求,调整营养补充剂的种类和剂量,或更改营养支持方式。最后,应注意的是,除了生理指标的改善,还需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精神状态、活动能力、睡眠质量等。
4、有营养风险的患者,需进行针对性干预
4.1 制定目标
目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目标,家属或营养师需注意,其包括维持机体生理需要及活动所需的能量,确保所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4.2手术中的营养疗法
术前营养支持:肿瘤患者在手术前一般都会存在营养不良或低营养状态,影响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术前通过营养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储备,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术后营养支持:手术后,患者通常面临创伤修复和应激反应,营养需求增加。术后及时提供高蛋白、高能量的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风险,加快康复进程。
4.3放疗中的营养疗法
放疗前营养评估:放疗前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营养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放疗过程中,营养不良会降低治疗效果,增加副作用发生的风险。
放疗中的营养支持:放疗会引起食欲不振、口腔溃疡、吞咽困难等症状,影响进食。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确保患者在放疗期间得到足够的营养摄入,维持体力。
4.4化疗中的营养疗法
化疗前营养准备:化疗前进行营养评估和干预,增强患者的耐受力和体能储备,有助于应对化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化疗中的营养支持:化疗期间,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常见,通过高能量、高蛋白饮食和营养补充剂,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5靶向治疗中的营养疗法
在靶向治疗中,因靶向治疗会对患者的营养需求有特殊要求,对此需根据药物的代谢特点和副作用,调整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量。此过程中,针对靶向治疗引起的消化系统副作用,如腹泻、食欲下降等,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支持,维持治疗效果。
4.6综合治疗中的营养疗法
肿瘤营养治疗需要与肿瘤科、外科、放疗科、化疗科等多学科协作,共同制定和实施营养干预方案,确保营养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的有效结合。
我们需加以认识到的是,肿瘤治疗属于长期过程,营养支持应贯穿始终,从诊断、治疗到康复各个阶段,提供持续性的营养干预,帮助患者渡过治疗难关,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