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心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研究优化临床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救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5人。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优化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时,应用优化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强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神经功能逐渐恢复,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化临床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效果
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一般出现在中老年群体中,由于患者的年龄比较大,而且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基础病,因此急性脑梗死无法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目前,急性脑梗死主要的治疗措施就是静脉溶栓,该方式虽然效果良好,但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再加上大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都存在肢体或语言障碍,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更加需要相关人员的护理[1]。临床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而且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了不同的护理方式,着重探究了优化临床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救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5人。其中观察组有男性23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在55岁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69±9.52。对照组有男性24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在58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71.5±8.64,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太大差异,P>0.05,因此可进行分析与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当患者进入医院以后,护理人员会引导其进行脑循环改善,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寻找适当的机会进行溶栓治疗。叮嘱患者严格依据医生的嘱咐服药,并且控制患者的饮食。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开展适合的康复指导,使患者的语言、机体功能尽快恢复。
观察组患者接受优化临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开展基础性护理操作。当患者住院以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引导患者改变体位,呈平卧位,帮助患者建立好静脉通道,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②做好静脉溶栓前护理工作。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给患者家属讲解溶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使患者家属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管床护士每隔30分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一次评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在静脉溶栓治疗结束以后,护理人员需要严密地监测患者的生命指标变化情况。手术后一小时内每15分钟对患者进行一次检查。手术后两小时调整为30分钟,6小时后调整为一小时。在监测患者生命指标变化情况时,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出现了颅内高压现象,一旦出现该现象,就要及时地向主治医生报告。患者手术结束后,一天内都需要保持平卧位。③做好术后护理工作。手术结束后一天,护理人员会根据医嘱对患者展开基础护理,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出血问题[2]。手术结束两天后,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神经症状,并且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患者产生血压升高现象。手术结束后三天到出院,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引导患者展开康复训练,并与患者展开及时的交流,使患者尽快恢复语言与肢体功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包括躯体功能、语言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分20分,分数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好。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使用NIHSS表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都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分析与研究,其中n(%)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的计量资料都是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有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组别 | n | 躯体功能 | 语言功能 | 角色功能 | 认知功能 |
观察组 | 45 | 17.84±0.68 | 18.25±1.03 | 18.64±1.54 | 19.31±0.25 |
对照组 | 45 | 15.56±1.63 | 16.53±1.23 | 17.47±0.38 | 16.68±1.34 |
t | 8.6598 | 7.1919 | 4.9480 | 12.9427 |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具体见表2。
表2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组别 | n | NIHSS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45 | 21.12±3.56 | 9.54±2.27 |
对照组 | 45 | 21.42±3.47 | 15.64±2.61 |
t | 0.4048 | 11.8298 | |
p | 0.6866 | 0.0000 |
3 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速度较快,因此时间是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因素。在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静脉溶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仅治疗时间较短,而且预后效果比较好,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促进意义。即便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仍然需要护理服务。因为大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都存在语言或肢体上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传统的护理方式并不够细致、全面,无法满足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需求。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需要接受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干预是一种效率高、质量优的护理,将其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案,对医疗资源进行科学地使用,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也减少了护理人员的随意,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最佳最优的照护,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焦急恐慌的情绪,而且还有助于患者语言、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助于强化护理效果[3]。在本次研究中,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化临床护理干预,经一段时间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却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接受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强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促进意义。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实施优化临床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而且还可以使患者的语言神经功能得到有效地恢复,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因此,优化临床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中实践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文萍,方姣,杨安琪.优化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效果观察[J].兵团医学,2022,20 (04): 75-76.
[2]周倩男,史亚亚,杨玲云.优化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流程及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 (15): 171-173.
[3]黄丙美,莫静霞,崔钰琼.优化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 (04): 79-81.